肥胖一定会脂肪液化吗(肥胖一定会有病吗)

骨科小匠黄医生 0 2025-02-09

文章目录:

什么是脂肪液化?伤口为什么会脂肪液化?我们需要怎样预防它呢!

临床上脂肪液化是指切口的大量脂肪细胞破裂,细胞内脂肪颗粒外溢,分解,形成液状油脂,积留于切口内。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 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 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 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 形成较多渗液, 影响切口愈合。

众所周知,脂肪液化严重影响切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严重的会造成败血症,脓毒血症危及生命。那么骨科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今天就为大家分享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及治疗策略!

为什么会发生脂肪液化?

1、肥胖:肥胖患者术后易出现切口脂肪液化

2、高频电刀的使用:高频电刀操作简单、止血效果优良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愈合能力受损,易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等术后并发症

4、手术切口保护欠妥

5、缝合技术和缝合方法

6、其他因素:高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怎么样预防脂肪液化?

对付脂肪液化,防患于未然,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术前,术中,术后都需要注意。

1、术前评估患者的肥胖程度,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改善营养状况。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手术切口,选择脂肪较薄、皮肤皱褶较少的部位。肥胖患者施行微创手术最佳。

2、加强无菌操作,合理使用高频电刀。使用电刀时,将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避免反复切割。用生理盐水纱布保护脂肪层以免擦伤,避免过度牵拉。仔细止血,少钳夹和结扎组织,电凝止血灼点尽可能准而小。

3、关闭腹膜后以大量生理盐水、甲硝唑注射液或稀碘伏水冲洗切口,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缝合时注意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对合好脂肪层,不留死腔,缝合间隔适当,缝线松紧适度。

4、术后要加强患者血糖、血压的监控,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术后第二天及时换药,注意观察切口,做适当挤压将渗液寄出,避免脂肪液化。

5、负压吸引球皮下埋管引流。腱鞘缝合后冲洗脂肪层,脂肪层不予缝合,对,没错,一针不缝,再厚也不缝一针,从切口下端稍下一点打洞穿入引流管(引流管要再剪几个孔),丝线固定后,4-0可吸收线皮下缝合,挤扁吸引球形成负压,72小时拔管。

常见注意事项:

1、吸引管剪孔不要太靠近接头处,要不然管子稍微往外一点就会漏气负压不能形成。

2、孔不能剪的太大拔管的时候会断的。

3、皮下缝合一定注意不要缝到管子!

4、止血要彻底

5、及时拔管,管子毕竟是个异物,且本身占有一定空间组织不能对合,拔管过迟也会适得其反,一般不超过72小时。

建议

  1. 术区常规碘酊消毒2次,待干燥后酒精仔细脱碘;
  2. 术中电刀幅度控制在30-40W之间;
  3. 使用冲洗枪,分层多次冲洗;
  4. 手术切口尽可能不小;
  5. 术后每日换药一次严密观察;
  6. 敞开敷料,红外线照射,3/日;

必要时可挤压伤口,检查有无脂肪液化

  1. 努力提高缝合技术;
  2. 能置管就不放引流片;
  3. 及时更换敷料。

@头条辟谣

@南方健康 @今日头条 #健康大V创造营# #谣零零计划#

#骨科康复与组织愈合#

脂肪液化的前世今生

外科手术后,切口对合整齐,缝得很漂亮,可是在术后5-7天左右,部分患者在切口有较多渗液,皮缘不红不肿,也不痛,挤压切口有较多液体流出并可见飘浮的脂肪滴。有经验的医生会跟患者交待,这是伤口脂肪液化了,需要加强换药治疗。

脂肪是什么?

脂肪又称皮下脂肪,俗称“肥肉”。人体的脂肪大约有2/3贮存在皮下组织。体型越胖,脂肪层越厚,也容易出现脂肪液化。

什么是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就是脂肪组织因为多种原因发生无菌性坏死,最终以液态物质排出,在伤口处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

为什么会出现脂肪液化?

多种原因可以引起脂肪液化。脂肪组织本身血运较差是易发生坏死液化的病理生理基础。体型肥胖者或脂肪较厚的部位(如腹部)更易发生。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易造成脂肪细胞热坏死;切口暴露时间较长,缝合时留有死腔、脂肪层缝合过密,术中持续拉钩挤压、反复钳夹等均易引起脂肪缺血坏死、液化。

如何确定是脂肪液化还是伤口感染?

肪液化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1)多发生在术后5——7天,大部分表现为切口有较多渗液。(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3)切口边缘无红、肿、热、痛及皮下组织坏死征象。(4)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一旦出现脂肪液化,如何处理?

首先需要排除感染的可能。脂肪液化不是伤口感染,但长时间渗出会造成伤口愈合不良,极易引起伤口感染。一旦发生液化应该尽早引流,加强换药。若渗液较少,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顺利愈合。若渗液较多,应及时敞开切口,保证充分引流。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再行Ⅱ期缝合。糜蛋能迅速分解坏死组织使其变得稀薄,利于引流排除,加速创面净化。高渗糖在脂肪液化的治疗中也起了很大作用。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的干燥有利于切口脂肪液化的好转。

脂肪液化能预防吗?

脂肪液化在手术中不能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努力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缩短手术暴露时间,脂肪层切开时慎用电刀,术中可用湿盐水纱布保护脂肪层。脂肪层缝合不宜过密,不留死腔。手术结束时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冲掉已坏死脂肪组织,切除估计可能变性坏死的脂肪组织。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应预置引流管或引流条。

300斤孕妈生下11斤娃!过程惊心动魄……

来源:新晚报记者 张美玲

生孩子对于女人来说

是一件关乎两条生命的事情

对于超重产妇而言

就更是一场艰难的战役

近日

黑龙江伊春的二胎宝妈小云(化名)

在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

生下了11斤的宝宝

但对于这个宝宝来说

她的降生可是颇费周折……

小云今年33岁,是个二胎妈妈。由于对孕期知识了解较少,她没有进行系统的产检,直到感觉自己不舒服后才前往当地医院产检。

生产前

小云的体重已接近300斤

因为体重基数太大

第一胎剖宫产导致的瘢痕子宫

患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

又是高龄产妇

因此,没办法自然分娩

只能在麻醉下剖宫产

且生产风险极大

几天前,小云到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就诊,准备迎接新生命。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为重量级的产妇做手术也是一次重量级的挑战。由于体型比较大,麻醉成了小云的手术难题。

麻醉科主治医师郭艳祥回忆

由于脂肪太厚,长度为8公分的针几乎全部扎进去了,一般情况下,只需要3到4公分,最多也就是6公分左右。

此外,小云的腹壁脂肪也比正常人厚,“手术刀要往下划6-7层,肚皮划开后,两个产科医生专门掰开脂肪。”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产科副主任王宇光说,在小云腹中找到宝宝就像“大海捞针”。

庆幸的是,手术十分顺利,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宝妈顺利产下一名女婴。新生儿体重10斤9两,身长55厘米。目前,小云已经康复出院。

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产科主任黄明莉表示:

“她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与正常体重的孕妇相比,过度肥胖的孕妇手术过程中麻醉、血压很难控制,出血、脂肪液化、心脑血管的意外风险也会增加,产后伤口愈合较慢,宝宝也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风险。生产后,还会给宝宝带来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黄明莉教授提醒:

高龄、肥胖孕妇,一定要做好孕前全面评估。比如剖腹产后子宫疤痕情况评估,卵巢、宫颈、盆腔等部位妇科疾病的筛查,备孕前的营养管理、体重管理。

此外,一定要到正规的大医院,产科更多的是依靠团队的力量,出现大出血、子痫、抽搐等危急情况,大医院有经验也有能力为产妇和宝宝的安全保驾护航。

为医护人员点朵小花

谢谢你们!

来源: FM93交通之声

上一篇: 为什么肥胖减不下来(为什么肥胖减不掉)
下一篇: 一句话肥胖(胖的一句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