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拆线后裂开怎么回事(腋臭拆线后裂开图片)
21
2025-02-23
肥胖症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世界上每8人中就有1人患有肥胖症。
11月17日,诺和诺德中国在上海宣布,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正式在我国上市。这款药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周制剂:诺和盈,能够实现平均约17%的体重降幅。最近一段时间,不仅多地医院已开出诺和盈首批处方,多个电商平台也可以预约购买。
此前,国内已经上市“降糖版”司美格鲁肽,仅获批用于糖尿病适应证。
问题来了💡
“降糖版”司美格鲁肽和上市的这版有啥不同?
“减重版”是否意味着使用者可以“躺瘦”?
它又适用于哪些人群?
从17日正式上市至今,各地医院的内分泌等科室都迎来“减重版”司美格鲁肽的咨询高峰。40岁的王先生在药物上市第二天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
从180斤到现在200斤、220斤,然后就一直想控制,减不下去。
王先生是一名IT技术员,入职三年,体重从70公斤增长到90公斤,之后十多年,虽然尝试过各种减肥方法,体重还是不断上升。
胖了之后,可能会对自己身体造成一些负荷,去检查会有脂肪肝之类的,听说这个药大剂量上市了,想来试一试。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金晖这两天也接到大量“减重版”司美格鲁肽的咨询,她表示,作为处方药,使用司美格鲁肽减重,必须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由医生进行肥胖临床评估,符合适应证才可以用药。
“减重版”有适应证,这两类人群可用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是有适应证的,这两类人群可用↓
经测算,王先生的BMI达到了31,在排除禁忌证后,医生为其开具了处方。拿到药后,王先生立即扫了药盒上的二维码,登记个人信息,开始记录并管理体重。
小贴士:算算你的BMI是多少?
体重指数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计算方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我国成年人群的标准:
价格上千,没进医保
在上海一家知名连锁药房,17日以来,有三种剂量的司美格鲁肽在售,价格从1200多元到2400多元不等。
药房执业药师陆陈芳表示,“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不在医保覆盖范畴。需要医生3天以内的处方来购买,什么规格、每周用多少剂量,这些都要写清楚,因为不在医保范围内,所以有可能医生要开外配处方,到药房来买。
体重降幅能达到17%
临床数据显示,“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能够实现平均约17%的体重降幅,其减重效果可以持续至少2年,并带来多重健康获益,包括但不限于减少腰围、降低内脏脂肪等。和之前上市的“降糖版”司美格鲁肽相比,金晖介绍,两者除了适应证不同,使用剂量和规格也有所不同。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是在过去用来降糖作用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剂量,最主要的一个作用机理还是增加饱腹感。它对中枢是有抑制作用的,比如抑制食欲。很多人胖的因素是来自于吃,通过减少食物的摄入起到减重的效果。
线上比线下贵三四百
目前,多地已开出首批减重版司美格鲁肽处方,多个电商平台也已开启挂号、诊疗、取药服务预约,可预约3种规格。
在一家同时提供互联网医院服务的诊所,门诊主任赵文娜表示,由于包含了线下问诊及可能产生的检查费用,线上平台的价格从1600多元起步,比线下药房高出三四百元。不同平台,价格略有差异。
赵文娜介绍,线上只是一个预约的平台,客户可以看到门诊有这个药,实际上都是要到门诊,按照付款顺序通知。还有一些客户,比如有一些肝肾功能问题的,要先做一个血检,医生面诊完,评估后,才可以用药。
用药需经医生合理评估
“医生面诊”“开具处方”……这几个关键词在各医疗机构都被反复提及。
专家提醒,使用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也是有禁忌证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到医生处随访评估,根据身体情况及时调整剂量或停用。
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有过胰腺炎发作以及慢性胰腺炎状态、有过抑郁症历史的,都不建议使用此药。因为,使用后可能会出现消化道问题,有人会胃肠道不舒服甚至恶心呕吐。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评估用药。
科学减重 警惕“过劳肥”
科学减重不能一蹴而就,需控制饮食,也应适当运动。要调整心态、循序渐进。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可引起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过劳肥”。
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减重要循序渐进,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公斤。
更多阅读
4种方法帮你科学减重 建议收藏!
科学减重怎么吃?这些饮食小妙招教你轻松瘦下来
紧致手臂、减肥塑身,中医减肥操一起跟练→
不吃主食能减肥?不,它还会脱发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王楠
来源:澎湃新闻
“从60公斤减到了55公斤,瘦了10斤。”28岁的上海白领小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是她打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肥两个多月的成果。
外人看上去,身高168厘米的小雅身材很匀称,并不胖,即使在2022年几个月的时间增长到120斤,她的体重指数(BMI,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健康的数值,计算方法为体重(kg)/身高(m)的平方)依然在正常范围内,但“所有外裤都穿不下了”这件事,还是让她觉得必须减肥。
由于工作与医疗行业相关,小雅很早就知道用司美格鲁肽减肥在国外很火,真正让她想到用它减肥,是她亲眼看到有朋友靠打针肉眼可见地瘦了,其中一个朋友近半年的时间瘦了50斤。
上述司美格鲁肽属于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类药物,是全球糖尿病领域巨头诺和诺德旗下的一款处方药,目前在国内仅获批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当下,像小雅一样超适应证使用降糖针用于减肥的人并不在少数,部分人更将其视为“减肥神药”。从行业来看,已经有GLP-1类药物减肥适应证的上市申请已获药监部门的受理,上市可期,未来更多人将有机会正大光明使用这类药物减重。
不过,多位减重专家向记者表示,GLP-1类药物提供了一种新的减肥手段,但它并不适合所有人,也有个体差异极大的副作用,作为处方药,使用前必须经过专业医生的全面评估,自主盲目使用可能对身体带来伤害。
从降糖针到减肥药,GLP-1类药物到底是什么?
GLP-1,即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本身是一种人体内存在的激素,可以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参与人体血糖的调节。遗憾的是,天然的GLP-1很容易被快速降解。
GLP-1需要与在各个器官上的GLP-1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GLP-1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正与此有关。国金证券研报指出,GLP-1受体激动剂可发挥与天然GLP-1相同的生物学作用,还能避免被降解失去活性,从而延长作用时间,发挥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由于GLP-1受体广泛分布于全身多个器官或组织,除胰腺外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心血管系统、肝脏、脂肪组织、肌肉等,因此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多重降糖机制,包括抑制食欲,增加饱腹感,延缓胃排空和胃肠蠕动等。
由于上述机制的存在,除了治疗糖尿病,GLP-1类药物在减肥方面的潜质也备受期待。早在2014年,诺和诺德旗下的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的肥胖适应证就在美国获批。近期被追捧的司美格鲁肽则于2021年6月在美国获批用于成人肥胖症,2022年12月又获批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青少年的肥胖症。
2022年10月,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曾在社交媒体提到,自己一个月内减重18斤,方法包括节食和Wegovy,后者正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马斯克的亲测有效,也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成功出圈。
降糖针减肥有多火?有人私信陌生网友求代开
与患者可自行购买的非处方药不同,处方药处于严格监管之下,必须凭专业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因为司美格鲁肽这样的药在国内医院大都用于糖尿病治疗,血糖等指标正常的人在医院无法开出药,为了减肥而买药的人往往会尝试了一些“不寻常”的渠道。
小雅最开始是找患有糖尿病的人在外地医院开药,然后通过快递寄给自己。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网友在小红书曾提到,自己因为胰岛素抵抗问题在使用利拉鲁肽,之前在其他帖子下回复过问题,结果有希望减肥的人私信她,希望能帮忙开利拉鲁肽或司美格鲁肽。
2021年12月底,司美格鲁肽通过医保谈判进入2021年医保目录,1.5毫升的降至478元/支,3毫升的降至890元/支。据《健康时报》2022年12月报道,有2型糖尿病患者反馈称,医院将该降糖药开给减肥人士,甚至导致了部分糖尿病患者陷入买不到药的困局。当时司美格鲁肽涨价近一倍,仍一针难求。
小雅尝试过其他渠道,包括联系自称是生产厂家的医药代表。医药代表的微信是别人推荐给小雅的,她不确定身份是不是真的,但收到货以后,她特别查询了药品包装上的追溯码,确定了药是真的。不同渠道的药价也有差别。小雅告诉记者,通过药代需要加钱,加价后大约600多元。
在打针前,小雅曾到上海一家三甲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咨询药物使用问题。令她意外的是,当她告诉医生自己没有糖尿病想要打司美格鲁肽时,医生似乎完全不意外,也没特别嘱咐这个药的副作用。小雅猜测:“可能找他们开这个药用来减肥的人太多了,医生都麻了。”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肥胖与代谢病外科主任医师王存川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提到,身边有很多亲戚朋友也有来咨询能不能开这种药的。对于这样的请求,他都拒绝了,因为不是糖尿病患者,这类处方药在医院系统里根本开不出来。
“减肥药的历史很长了,但发展到现在,其实总的来说并不令人满意,或效果不好,或副作用大。”王存川认为,每个人都对自己身体的重视程度以及知识结构都不同,有人已经严重肥胖健康出现明显问题却无所谓,也有人体重正常或者只是身体超重,但却非常焦虑求医问诊不停。GLP-1类药物提供了减肥的新解决方案,但“药应该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否则就是滥用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内分泌科肥胖与减重专病门诊负责人罗樱樱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她所在的科室也遇到过一些类似的患者,因为诸如特定职业等原因对体重要求比较苛刻,想要用司美格鲁肽减肥,曾有病人反复挂号要求使用这个药物,但一定都会对患者首先进行全面充分的评估,对于不适合使用的患者,是绝对不会处方这类药物的。
“这个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既往所做的关于减重适应证的临床研究选择的均为超重或者肥胖的人群,而非正常体重人群。”罗樱樱介绍,考虑到我国确实存在一部分肥胖患者,虽然没有糖尿病,但是合并多种代谢异常,且患者已经进行了积极的生活方式改良,仍然难以控制体重,且利拉鲁肽及司美格鲁肽现已有充分证据证实其减重效果,在国外也已经获批应用于肥胖人群的减重治疗,因此该院内分泌科已经提前向医院相关部门及专家组提交了使用该类药物辅助肥胖患者减重的资料,在医院进行了行政备案。
目前在该院的肥胖与减重门诊,医生都会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病情评估,只有那些经医生评估后认为确实有必要应用药物辅助减重、没有药物使用的禁忌症,且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饮食控制、运动调整的患者,医生才有可能建议患者使用该类药物辅助减重,同时还会和患者进行充分的知情沟通。而对于体重正常的人群,除非患者合并有2型糖尿病,医生认为有必要使用该类药物降糖,否则不会随意给患者处方该类药物。
“减肥针”有副反应,专家提醒减肥需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除了适应证范围的限制,医生不建议乱用GLP-1类药物减肥的另一个原因是副作用。
28岁的李心也是司美格鲁肽的使用者,半年左右瘦了约30斤。决定打针减肥的起因也是体重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最重的时候,164厘米的个子,体重达到160多斤,BMI超过28。
经过前期一系列检查,李心顺利在北京的三甲医院开出了司美格鲁肽,尽管最终减重效果明显,但过程中的副作用也让她印象深刻。首先是恶心,对食物感到厌恶,新冠感染期间她必须刻意要求自己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其次是拉肚子,“真的是拉水,最严重的是失禁了”。
在司美格鲁肽的说明书中,列出了9大类不良反应,涉及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胃肠系统等。罗樱樱介绍,在临床工作中,使用这类药物之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相对比较常见。
“这个药并不是从始至终使用同一剂量,一般医生都要定期对患者使用的药物剂量进行调整,这样有助于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同时,之所以要对患者进行用药前评估,也是因为这类药物的使用存在禁忌证,比如患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或者家族史的患者,以及2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患者都不建议使用这类药物,而这些评估和药物剂量调整都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够完成。”罗樱樱表示。
副作用之外,GLP-1类用于减肥也并非一劳永逸。王存川接诊过一位在美国留学期间使用过司美格鲁肽的女性患者,最初体重是265斤,靠药物减掉30斤,但后期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又胖回来了,且比之前更重,达到了270多斤,找王存川是希望手术减重。
王存川认为,药物是减肥的方式之一,但不管是哪种减肥方法,更重要的是长期的行为管理,而不是寄希望于打一针就瘦下来。对于一种新药,大众可能因为新奇而想去尝试,但不要觉得这是个神药,“世界上没有神药”。作为医生,更建议大家对药物进行全面了解,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罗樱樱也强调,生活方式干预才是减肥的基石,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其他什么治疗方案也不会有长久的成果。
(小雅、李心均为化名。)
“六月不减肥,七月徒伤悲”,每年此时,减肥便会再次成为热门话题。近日,记者注意到在网络上一种“减肥针”悄然走红,不少网友纷纷分享自己在不运动情况下成功“暴瘦”的经历,甚是让人心动。被奉为“神器”的减肥针到底是什么呢?记者进行了探访。(6月18日《扬子晚报》)
号称一针瘦10斤的“减肥针”,其实是针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主要有日制剂利拉鲁肽、周制剂司美格鲁肽这两类,因具有减重作用,应用于不伴糖尿病的患者,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在国外部分国家已被批准可用于肥胖症减重治疗,但目前这两种药物在中国并没有肥胖症使用适应症。司美格鲁肽一周注射一次,更方便,现在比较出圈。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提到,考虑到种族差异并结合我国人口特点,建议中国人群中BMI≥28kg/m2且经过三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仍不能减重5%,或BMI≥24kg/m2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负重关节疼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患者之一,在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基础上推荐应用药物减重治疗。
降糖药可用于肥胖症减重治疗,但将其用来减肥不能不说是“剑走偏锋”。不少网友分享自己在不运动情况下成功“暴瘦”的经历,可能正是源于一些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降糖的过程中发现其减重效果,于是将其传为“减肥药”了。既然我国尚未批准这两种药物在肥胖方面的适应症,那么将其用来减肥则属于超适应症用药或不规范用药。
我国药品管理法是基于适应症用药,如果不在适应症范围内用药,就属于超适应症用药或不规范用药。新的医师法中也明确提到,医生在超适应症用药时,要有特别明确的证据支持用药对患者的获益更大,才能够得以应用。比如,需开具司美格鲁肽的处方药,前提必须是针对患有糖尿病的肥胖患者,并符合BMI超过28kg/m2(中国的肥胖标准)。
因为有大量研究证明,所有减重药物都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公开资料显示,司美格鲁肽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包括饱腹感、厌食、恶心、呕吐、腹泄、便秘等,这些在网友们分享的笔记中基本上都提到了。美国FDA在2021年7月到9月的不良事件报告中披露,利拉鲁肽等GLP-1受体激动剂可能造成胆囊相关疾病。可见,对于不适合使用降糖药物的人来说,滥用减肥可能会适得其反,未就医盲目注射“减肥针”是不妥当的。
爱美瘦身没有原罪,但健康才是最好的美,追求美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因此,对于火出圈的“减肥针”,需要多方“冷思考”。临床医生要按照规范开药,不恰当的超适应症用药可能要承担一系列后续责任。药店、互联网医疗也要对处方药把好审批和监控关,防止药物滥用。对一些想通过捷径减肥的人来说,最好远离“降糖药注射法”。想减肥,还是要着力从改变生活行为和塑造良好饮食习惯入手,这样才瘦得健康、减得安全。
作者:付彪
来源: 东方网·东方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