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除臭最管用的药膏是(除腋臭用什么药)
48
2025-02-23
华子平时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咨询高血压用药。但是其中有很多人的血压只是刚好卡在高血压的“临界值”上,只比正常值高出了一点儿,所以对是否用药犹豫不决。那对于高血压值超过正常值一点儿的人,是否需要用药呢?华子说,血压只超标一点儿是否需要吃药要从4个方面来决定。
如果问大家,成年人的血压正常值应该低于多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要是140/90mmHg,只要不超过这个数值就是正常的。但实际上,140/90mmHg是我国高血压的诊断值,并不是健康人应该有的正常值,血压的正常值应在130/80mmHg以下。
而超过正常值,还没有到高血压诊断值的这一段血压,即血压130~139/80~89mmHg的范围被称为正常高值。 如果血压只是处于正常高值,没有达到140/90mmHg,就不算高血压,无需吃药。但需要改善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控制血压,不然将有很高几率发展成高血压。
如果血压已经超过正常高值,达到了140/90mmHg,就可以确诊为高血压了。但是对于还没达到150/95mmHg的轻度高血压,可以试着用3~6个月的时间进行生活干预,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进行降压。
因为大多数人血压升高的原因是肥胖、缺乏运动和高盐饮食。把体重降低至正常,每天保证至少半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再把每日摄入盐量控制在3~6克之间,多数血压轻度升高的人都可以把血压降低。但如果通过3~6个月的生活干预仍然不能降低血压,那么就要启动药物治疗了。
华子遇到过很多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他们的普遍想法是,自己这么年轻,血压稍高一点儿没有问题。但实际上,这个想法是错误的,患高血压的年纪越年轻,对血压的要求就越严格。因为高血压是一个持续进展的疾病,需要长时间的进展才会导致器官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在年轻时患上高血压,就意味着高血压有更长的时间进展,对老年以后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影响都会非常大。所以对40岁以下的年轻高血压患者来说,都要严格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生活干预无效者一定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有些人的血压并不高,只是在正常高值或是刚刚“压了线”,单纯看血压情况可能不必服药。但是合并了其他的疾病,比如说有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那么对血压的要求就会更加严格,同样也需要进行降压药物治疗。
比如说已经患了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他慢性病的人,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为了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则必须要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才可以。对于这些患者,即使血压处于正常高值,也需要服药。
高血压患者在药物的帮助下,就可以打败高血压。降压药虽然会有副作用,但是与高血压带来的危害相比,如同“芝麻”与“西瓜”的对比。而且大多数药物的副作用会被人体耐受,并不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大家不必对服用降压药心存恐惧。
为了用药安全有效,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对用药有什么问题或是疑惑,请及时咨询医生或是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您身边的药剂师。#打败高血压#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但现今有研究表明,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中超重和轻度肥胖者死亡风险更低。9月17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中国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适宜范围与体重管理指南》,给出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适宜范围和体重管理的指导建议。
现标准不适用于高龄老人
根据指南,高龄老年人指实足年龄大于或等于80岁的人。
指南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施小明介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高龄化态势,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机体退行性变化导致低体重现象普遍,增加高龄老年人多种慢性病发病及死亡风险。
指南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介绍,现行相关体质指数(BMI)标准指南主要适用于儿童和成年人,不适用于高龄老年人,尚未有专门针对高龄老年人的体重管理指南或BMI适宜范围的推荐标准。应针对不同体重水平的高龄老年人采取个体化体重管理策略。
高龄老人提高“推荐标准”
体质指数是一种计算身高体重的指数,利用身高和体重的比,来衡量个体是否过瘦或过肥。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的平方(kg/m2)。
现行相关BMI标准指南建议,18—64岁健康成人BMI的正常范围是18.5—23.9;65岁以上老人的适宜体重和BMI应该略高,范围为20—26.9,但针对高龄老人一直缺乏相关标准。此次发布的《中国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适宜范围与体重管理指南》,推荐中国高龄老人BMI适宜范围为22.0—26.9。专家指出,对高龄老人而言,体质指数低往往伴随着代谢和生理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疾病耐受力下降等,导致感染和死亡的风险升高,所以维持较高的BMI值更有利于高龄老人保持健康。
保持规律活动,减少静坐
指南建议,对于能自主进食且BMI在适宜范围的高龄老年人,鼓励保持健康膳食习惯,坚持食物多样性,减少不必要的食物限制。
高龄老年人可以通过自我管理和家庭管理,长期动态监测BMI变化,做到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身高,每月至少测量两次体重。对于BMI不在适宜范围的高龄老年人,应该纳入长期健康管理。此外,高龄老年人应保持规律的身体活动,减少静坐时间,进行适当的肌肉练习,积极参与文化休闲活动。身体状况不佳的高龄老年人,应在监护人协助下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
迈入中年之后,“发福”成了横亘在每个中年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迈过29岁这个“坎”之后,想要保持苗条的身形会逐渐变成hard模式……过去吃什么都不胖的人,现在喝水都发胖;过去一顿三碗饭,现在半碗就管饱。
01
为什么中年发福来的这么迅猛?
过去我们总认为,这口让人发胖的锅需要基础代谢来背,走上下坡路的身体代谢让我们无法消耗摄取的能量,从而积攒在体内转换成了大把大把的脂肪。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却打破了这个认知——其实,我们20~50岁期间的能量消耗是稳定的,并没有在跨过某个坎之后就出现急转直下的降低。
比较明显的代谢水平下降,其实出现在60岁之后,人体已经迈入衰老时。60岁之后,新陈代谢每10年会降低7%左右,到了90多岁时,日常的能量消耗平均会被50多岁的人群低20%~25%。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的下降,尤其是肌肉质量的下降,新陈代谢的降低也会越发显著。
显然,刚刚30多岁的中年人,远没有到代谢降低的这一步。咦?代谢没降低,吃的东西也没有徒增,为什么还会发胖?
原因很简单,动得少了。在研究中,人们发现30岁以后的人群比20岁的人群少动了20%左右。
遥想当年,20岁的我们精力旺盛,能熬夜K歌散步,还能说走就走,拎起行囊就一路硬座到西藏。而30岁的我们,被生活压榨得疲惫不堪,别说每天运动了,就是每天晚下班一小时就够让人心力交瘁了。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动得越来越少了,被繁重的工作死死地焊在了工位上。虽然我们吃不多,身体基础消耗也没变,但我们原本有的额外运动消耗没了,整体算下来能量还是能轻松累积下来,成为我们腰间的游泳圈,脸上的双下巴……
不仅如此,迈入中年后我们还面临着压力、熬夜、情绪问题等“催肥剂”,以及加班、带娃等一系列让我们有心运动也没时间运动的阻碍事件;再加上忙于工作只能吃高油高热量的外卖或者精加工的食品,而没有时间自己去做一顿美味又健康的食物……
总而言之,中年发福,哪里是我们不想减肥,分明是我们被生活压迫得死死的,根本没工夫减肥啊!也难怪,如今的中产们追求的潮流已经不是名车名表了,而是谁有钱又有闲,能够每周甚至每天坚持运动。
02
怎么减缓中年发福速度?
中年发福其实与代谢水平无关,主要由我们的生活方式决定:日益减少的运动量,和增加的压力,以及为了释放压力而暴风吸入的不健康食品们,都是中年发福的推手。
看到这里,你或许想说:如果我有钱有闲,我当然也能每天运动啊!
确实,肥胖与个人经济情况也有很强的关联:收入水平、职业类型、受教育程度都会影响到人的体型。此外,性别也会影响到同年龄段内人群的体型。比如同样是中年,高学历男性就会比低学历男性更胖。有趣的是,在女性群体中确实反过来的,高学历的女性会比低学历的女性更苗条。这背后,显然也与个人经历、职业导致的个人观念差异有关。
但是,已经踏入中年的我们,显然已经来不及从奋斗中改变这些外在条件了。想要对抗中年发福,还是得靠最经典的那一句“管住嘴,迈开腿”。
对于缺少时间的中年人来说,像年轻时那样每天花上几个小时去做高强度有氧运动已经不现实了,但每天从工作和家务中抽出十几分钟或者半个小时来做做HIT一类的短时高效运动还是可以的,它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提升你一天的能量消耗。
当然,管住嘴也同样重要,毕竟我们的运动量只有一点点,多吃的每一口高热量食物都在助推我们的发胖。要怎么管住嘴?其实不难,但需要长期坚持。
首先,摄取食物需要考虑整体的营养素密度,像高糖甜品、饮料,以及酒类、油炸食品、饼干、泡面一类的食物最好少吃。是的,你最爱的奶茶也最好戒掉,这不光减肥还省钱,毕竟几十块一杯的奶茶除了给你带来短暂的快乐,剩下的全是发福的痛苦。
其次,一定要长期关注摄入的总热量,以及膳食结构。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都要适量摄入,为了减肥目的可以优化结构,主食可以在白米饭里增加些粗粮的摄入,比如燕麦米、糙米、荞麦,甚至是杂豆也很不错。没必要为了减肥,而生生饿肚子,毕竟我们还需要满满的能量去应对事务繁忙的每一天。
最后,多吃蔬菜,适当吃水果,保证摄入了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能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果吃的不够,可以考虑吃复合维生素片补充,预防维生素摄入不足。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