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除腋臭属于什么科(激光除腋臭手术多少钱)
27
2025-02-23
4月份的减肥计划,你进展得还顺利吗?
美乐仿佛听到你们都重复着这句话:无数白花花的脂肪,抖啊抖,抖啊抖……
你的减肥真的是失败了吗?不,其实你可能是失策了,还没搞清楚自己的肥胖类型就开始乱减一气。
想要高效减肥,先了解清楚自己的肥胖类型,为什么发胖,怎样针对性地瘦身,才能进行有效减肥。
你是下面哪种肥胖类型?快来跟着美乐看看怎样针对性地减掉身上的肉肉吧~
好了,大家都知道自己是什么肥胖类型了吧?和肉肉battle起来也就更加容易了,过程中可能避免不了美食大餐的诱惑,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坚持下去,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才能收获美美的身材哦~
编辑:小凉
专业审核:李园园(高级营养师)
审核:崔洋/苏蕊
受访专家:暨南大学肥胖代谢研究所所长、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前副院长 王存川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炳钰
一直以来,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被用作肥胖的诊断标准。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用于临床肥胖分类,多国沿用至今。但近日,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布的重磅报告认为,单纯用BMI作为肥胖诊断标准有局限性,会对肥胖患者和整个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建议BMI结合体脂率、腰围/腰高比/腰臀比等指标诊断肥胖。此外,报告还首次将肥胖分为“临床肥胖症”和“临床前期肥胖”两种类别。这为全球应对肥胖提供了新的思路。
BMI作为一种计算简单、成本低廉的筛查工具,被广泛用于评估体重状况。在我国,对于18~65岁的普通人来说,BMI在18.5~23.9之间为正常,BMI小于18.5为偏瘦,BMI在24~27.9之间为超重,BMI大于27.9为肥胖,孕妇等特殊人群除外。
值得注意的是,BMI虽然简单有效,却不能准确反映人体脂肪含量和分布情况,因此用于诊断超重或肥胖略显片面。暨南大学肥胖代谢研究所所长、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前副院长王存川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举例说,很多运动员的BMI有30~40,但由于肌肉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且没有肥胖相关代谢疾病,就不应被诊断为肥胖。此外,水肿、肌少症患者的BMI也可能被高估或低估。
上述报告对肥胖有明确的界定,其中,“临床肥胖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指过多脂肪堆积引起的器官功能或整体功能改变,这种改变不依赖于其他与脂肪堆积相关的疾病。它导致的并发症可能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诊断临床肥胖症需要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标准:1.人体测量学标准。除BMI外,通过至少一项其他人体测量(如腰围、腰臀比、腰高比)或直接测量脂肪含量,确认体脂过多。2.临床标准。出现持续器官功能障碍、行动受限或其他日常活动受限(如沐浴、穿衣、进食、如厕)。“临床前期肥胖”本质上是一种身体表型,特征为脂肪过多,但尚未导致器官功能障碍。这类人群患肥胖相关疾病、临床肥胖症的风险有所增加,风险程度因年龄、种族、家族遗传倾向、体脂分布等而异。
国际上关于肥胖定义的争议存在已久。从个人角度看,这会导致干预不及时,以及不必要的社会歧视。从社会角度来说,概念模糊会导致医保报销难以设定边界、控制成本,企业加大用工管理难度等一系列问题。王存川认为,本次报告是重新认识肥胖的开端,后续还有诊疗标准、政策等一系列问题等待落地,需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他强调,改善饮食、坚持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对临床肥胖症和临床前期肥胖人群都至关重要。“尤其后者,可通过自我调节逆转临床前期肥胖状态。这类人还应定期监测和筛查,身体不适要积极就医,避免发展为临床肥胖症。”王存川说。而临床肥胖症具有疾病属性,社会应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避免歧视;医疗保险体系也应提供必要支持,而非简单将“减肥”看作患者个人的事情;作为患者,被确诊为临床肥胖症后,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包括服药、手术等,并定期到减重中心评估。▲
有数据显示,儿童肥胖症已经变成全球流行的慢性疾病之一。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从13年起,青少年和成人的肥胖症患病率,到目前为止年均显著增高。肥胖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它会引起很多并发症,并且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
最近看好多家长在家长群里讨论孩子穿衣问题,有家长表示,孩子的校服穿上,裤腿挺长的,就是不够宽,孩子穿不下。前不久,学校组织体检,结果下来后通知家长了,说孩子体重超重了,希望家长都可以重视一下孩子身体健康问题。
肥胖症是由于多种因素互相作用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医学上具体的理解一般都是,摄入的热量大于消耗的热量,热量堆积,形成了脂肪,体内脂肪过度的增多或分布异常引起的孩子体重增加,或是可以明显的看到的体型肥胖。过分的肥胖容易诱发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总体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容易干扰身体健康的。
1、暴饮暴食型
这类肥胖患者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可能会瘦下来。它是由于暴饮暴食导致肠胃经常积热,一般可以选择服用中药,起到一个消火清肠的效果。若是不能合理的控制自己的食欲,可能会反弹。
2、贫血型
由于体内血液不足,导致身体的基础功能下降,新陈代谢出现异常,引起了肥胖。
3、水肿型
常表现为大腿和臀部水肿,下半身看起来肥胖,这种主要的肥胖原因是体内的水分堆积造成的,体内排水功能比较差。
4、疲惫型
孩子体内“元气”不足引起的消化异常,伴随表现一般有,爱吃零食。
5、压力型
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变大,可能会使肝功能下降,胃部容易发热,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心情烦躁等。
其实还是有很多家长没有弄明白,孩子不就是吃的胖了一点吗?以后长身体,体重就会下去了,并不认为孩子比较胖是一种慢性疾病。这种观念是不对的,爱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长的秘诀是合理搭配饮食,多运动增加免疫力,而不是越胖越好。生活中,如果发现孩子体重和该年龄段体重严重不符时,家长要引起重视了,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检查,早干预,以免给孩子身体健康带来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