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会导致盆底肌松弛(肥胖会引起盆腔炎吗)

孙萌医生聊科普 0 2025-02-09

文章目录:

盆底肌为什么会出现松弛?原因和应对措施一文科普,建议了解

在一个宁静的午后,小丽正享受着悠闲的时光,突然她感到一阵不适,仿佛有尿液不自觉地流出。起初,她以为这只是偶尔的尴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愈发频繁,甚至在大笑或咳嗽时也会发生。小丽心中充满了困惑与不安,她不明白为何自己的身体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其实,小丽所经历的,正是许多女性在特定阶段都可能面临的盆底肌松弛问题。那么,盆底肌为何会松弛?又有哪些应对措施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

一、盆底肌松弛的幕后推手

1. 妊娠与分娩的双重考验

妊娠期间,随着胎儿的不断成长,子宫逐渐增大,对盆底肌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会导致盆底支持组织变得薄弱,还可能引发盆底肌的松弛。而分娩过程,尤其是顺产,更是对盆底肌的一次严峻挑战。胎头的压迫和娩出过程中的用力,都可能对盆底肌造成损伤,进一步加剧其松弛程度。

2. 年龄增长的自然法则

岁月不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都会逐渐衰退,盆底肌也不例外。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盆底肌肉、筋膜和韧带会发生萎缩,导致盆底肌松弛的现象愈发明显。

3. 肥胖与腹压增加的双重压力

肥胖不仅影响美观,更对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腹部,会增加对盆底肌的压力,使其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进而引发松弛。此外,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也会导致腹压增加,进一步影响盆底肌的紧张度和功能。

4. 盆底肌发育不良或退行性变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些人可能天生盆底肌发育不良,或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盆底肌发生退行性变,这些都会导致盆底肌松弛的现象出现。

二、盆底肌松弛的应对策略

1. 生活方式调整:预防胜于治疗

预防盆底肌松弛,首先要从生活方式入手。尽量避免长期慢性咳嗽和便秘,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作息,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从而减轻对盆底肌的压力。同时,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长时间跑步等可能加重盆底肌松弛的运动。

2. 盆底肌锻炼:主动出击,恢复紧致

盆底肌锻炼是改善盆底肌松弛的有效方法。其中,提肛运动是最简单易行的锻炼方式之一。通过反复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可以增强其弹性和力量。建议每天进行多次,每次持续数十秒至一分钟不等。此外,还可以尝试其他盆底功能锻炼,如两腿之间夹瑜伽球等,以全面锻炼盆底肌肉群。

3. 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辅助手段,双管齐下

对于盆底肌松弛较为严重的患者,物理治疗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手段,可以促进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恢复。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尝试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如补中益气丸等,以调补脾胃、益气升阳,缓解脱垂、久泻等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谨遵医嘱,避免滥用。

4. 手术治疗:最后的防线

当盆底肌松弛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时,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通过手术修复受损的盆底组织,可以恢复其正常结构和功能。然而,手术治疗毕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应在充分评估病情和手术风险后,由专业医生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关爱盆底肌,守护女性健康

盆底肌作为女性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盆底肌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应对盆底肌松弛的问题。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进行盆底肌锻炼、接受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及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盆底肌松弛的状况,守护女性的健康和美丽。

总之,盆底肌松弛并非不可逆转的宿命。只要我们足够重视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就一定能够战胜这一挑战,重拾健康和自信。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爱盆底肌,守护自己的健康吧!

这种难以启齿的疾病,竟然40%的女性都有?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小尴尬和烦恼呢?一阵咳嗽、打喷嚏、拎起刚买的菜、跳广场舞时,突然感到股间几滴暖流不自觉地流出,不要怀疑,这可能是一种尴尬的疾病找上门了。

甚至有人说这是患了一种“癌”,一些原本性格开朗,热衷广场舞的大妈们出现漏尿、尿失禁后广场舞也不跳了,也不敢往人群里走了,每天就在家围着厕所转悠。

不愿与人交流和沟通,慢慢的远离了亲人和朋友。所以这种尴尬的疾病是老年女性的尿失禁,也被称为“社交癌”。

《幸福银龄》课堂请来了山东省立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王立杰,给我们讲讲令人尴尬的“社交癌”——尿失禁。

专家解答

王主任说,在中国,特别是50岁以上,有尿失禁的女性占到40%。年龄越大,尿失禁的患病可能性越大。尿失禁的发病率这么高,但10个有尿失禁困扰的人中,只有1个患者选择主动就医,9个患者选择了忍!抗!因为她们觉得羞于启齿,难以告人,或者她们觉得这是老年人的正常现象。女性一旦患有尿失禁,早期就医容易及时治愈。

盆底肌肉的松弛,是尿失禁发生的原因。诸如年龄、生育、肥胖等等都是诱发盆底肌肉松弛的因素。尤其是女性在怀孕的过程中,会因为子宫重量渐增而压迫到骨盆,导致骨盆腔产生变化,韧带变得松软,若再加上过度劳累或提拿重物等,就会出现漏尿现象。

既然是病,那应该怎么治疗呢?

首先是生活方式的调理,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控制体重,肥胖是造成盆底肌松弛,尿失禁的重要因素。

其次,可以做盆底肌的训练,凯格尔训练法。凯格尔训练可以通过在解小便的过程中突然憋住小便,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的肌肉收缩就是盆底肌。可以在小便时体会一下这个动作,然后平时躺着、坐着都可以训练哦!

如每次练习盆底肌肉收缩10-15次,每次收缩时保持2-6秒,休息时间相同,每天3-8次,持续8周以上或更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盆底肌训练的作用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大的发挥通常表现在正常运动的3到6个月后。

再次,可以做理疗方面比如生物反馈,或者理疗以刺激盆底的肌肉。如果这些方式都不能改变现状,那医生会考虑手术治疗,一个简单的手术就可以改变尴尬的尿失禁。

最后送给大家一个顺口溜,大家记在心里哦!

“清早起床不要慌,凯格尔运动记心上,排尿放松轻提肛,盆底肌肉保健康。”

更多内容敬请锁定山东电视生活频道首档敬老爱老公益节目《幸福银龄》

周一至周日每天17:00至17:30分准时与您相约!

产后盆底康复是不是个“坑”

来源:北京日报

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艰辛,终于生下宝宝的你以为能歇口气了,但身边总有这样的提醒:你需要马上做盆底康复,不然等着你的就是大屁股、身材臃肿、尿失禁、夫妻生活不和谐……

究竟什么是盆底康复?盆底康复是不是一个“坑”?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妇科中心副主任孙智晶教授从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多年,来听听她对此的见解。

1 半数成年女性有盆底疾病

要了解盆底康复,首先得明确盆腔和盆底肌的概念。盆腔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涉及的症状也是多种多样的,往往诊治时需要多学科合作。盆腔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前盆腔涉及的脏器主要有膀胱和尿道,属于泌尿外科范畴;中盆腔是指子宫和阴道,是妇产科负责的领域;后盆腔有肛门和直肠,属于结直肠外科和消化内科。此外,盆腔相关疾病还会涉及疼痛科和康复科等。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盆底肌掌管着排尿、排便和性生活等重要生理功能。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由于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包括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排便障碍、慢性盆腔疼痛、女性性功能障碍等。盆底的支持结构主要就是韧带、盆底肌肉及筋膜组织。因而,对盆底肌肉的锻炼修复可以预防和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

盆底疾病发生率高、花费高,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五大疾病之一。北京协和医院朱兰教授牵头完成的盆底障碍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年女性盆底疾病的发病率约为50%,就诊滞后约为10年,原因是许多人都认为生完孩子的女性或老年人都会有漏尿之类的问题,有的人则是对此羞于启齿。盆底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社会问题。

2 怀孕分娩为何会损伤盆底肌

虽然盆底疾病不像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生活与人际交往。患者在身体受到折磨的同时,还可能产生自卑、沮丧、食欲下降等心理障碍。

门诊中,有不少当上妈妈的女性被生育后尿失禁的问题所困扰,打喷嚏、原地跳跃、跑步都会出现漏尿的尴尬,其原因是由于妊娠分娩后盆底支持结构受到损伤引起膀胱颈位置下移,增加腹压时膀胱内压大于尿道内压而造成漏尿,严重的甚至需要通过手术予以解决。

肥胖、外伤、缺乏锻炼和衰老及遗传因素等都可导致盆底肌松弛无力,而怀孕和分娩更是造成盆底肌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盆底经过妊娠和分娩后,会变得松弛和疲劳。孕期腹内压增高的负荷及分娩时盆底肌肉受到的损伤,是日后发生盆底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有人认为,只有顺产妈妈的盆底肌肉会遭到损伤,其实经历了剖宫产的妈妈也不能避免这种损伤,因为盆底损伤在十月怀胎的过程中就已形成。孕期激素水平和生理弯曲的改变,会使肌肉和韧带松弛。随着孕中晚期腹压的增加,有的人便会出现咳嗽、大笑时漏尿的情况。总的来看,顺产与剖宫产相比,对盆底的考验更大,但由于剖宫产对身体还有其他的影响,我们不能为了避免盆底可能经受的考验而选择剖宫产。

3 盆底康复有必要做吗

盆底康复主要是指盆底肌的康复。在产后经过盆底康复锻炼等非手术方式,可以使妊娠和分娩时受到损伤的肌肉得到康复和锻炼,使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得到恢复,还能预防发生漏尿和盆腔器官的膨出。

现实中,有很多女性产后都花上一大笔钱,前往月子中心或产后恢复中心进行盆底康复,这有必要吗?我们认为,做不做要因人而异。从临床情况看,很多盆底肌松弛的情况是可以自我恢复的,如果产后42天复查时还有漏尿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和干预下进行盆底肌康复。文献显示,产后3个月还有漏尿问题的女性,其中有75%的人在产后12年还会存在此问题,所以及时干预是必要的。

许多医院都会在女性产后6周左右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主要包括盆底肌力和阴道收缩压。盆底肌力主要评估肌肉收缩强度、能否对抗阻力,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及疲劳度、对称性,重复收缩能力及快速收缩次数。医生会对各种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分析和判断,进行个体化治疗。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明显者,医生建议结合患者的特点,选择电刺激、生物反馈、中医调理等综合治疗手段,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时间。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现在有很多机构号称可以提供盆底康复,但由于资质水平不同,非专业人士很难判断,建议产后妈妈选择去专业医院进行指导咨询或治疗。至于一些“精油按摩”“古法推拿”项目,其科学性因为有待深入了解还无法给予客观评价。我们也不建议患者自行从网上购买治疗仪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并使用。总之,乐观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非常重要,保守治疗对尿失禁的有效率可以达到70%至80%,所以不要有心理负担,应积极配合治疗。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所谓的套餐式盆底康复。对于没有漏尿、盆腔疼痛等症状的妈妈,在正确指导下坚持做盆底肌锻炼,也就是凯格尔运动就可以。在怀孕过程中,只要没有前置胎盘、先兆流产等问题,孕16周后就可以进行凯格尔锻炼,这不仅可以预防漏尿等盆底问题,还对产程有帮助。产后也可以进行凯格尔锻炼,但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研究表明有50%的人不能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有的甚至做的动作是相反的,造成了盆底更大的压力负荷而对盆底有害。

另外,医生也建议那些曾经忽略了凯格尔运动的妈妈,无论是否再次生育,都可以进行凯格尔运动,这对盆底肌仍然可以起到康复锻炼的作用。

锻炼指导

凯格尔运动

坚持锻炼盆底肌,让盆底肌的收缩能力更强,可以提高人身体的稳定性,还可以治疗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和便秘等疾病。盆底肌锻炼的基础和核心就是凯格尔运动。

1、首先准确地找到盆底肌,想象你坐在一个弹球上,使用盆底肌的力量将弹球夹起来并吸进去;

2、同时保持其他肌肉的放松,不要挤压绷紧肚子、腿、臀部的肌肉,对于其他部分肌肉的挤压可能反而会增加盆底的压力;

3、重复练习动作,但不要过度练习。提紧盆底肌,保持5秒钟,放松5秒钟,逐渐延长收缩和放松的时间,最后可以达到收缩10秒放松10秒,每天重复2-3次,每次5-10分钟。

4、最开始可以躺下练习,这是最容易的一种姿势,没有坐姿或站姿时盆底肌所需要承受的压力大,熟练后逐渐可以改为坐姿或站姿练习。

5、锻炼要持之以恒,至少坚持3个月才可以使盆底肌达到增强的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院 郭晶)

上一篇: 维a酸乳膏祛肥胖纹(维A酸乳膏祛肥胖纹)
下一篇: 大腿瘦下来的肥胖纹(大腿瘦下来的肥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