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酒精凝胶(腋臭喷酒精有用吗)
30
2025-02-24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三高是个避不开的话题,因为饮食油腻就是造成脂肪肝和“三高”疾病的主要元凶,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跟肉类彻底决裂,崇尚清淡即健康,对于这种观点,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图片来源:Unsplash
央视:别再吃得过于清淡
吃素就不会有三高吗?吃素就能健康长寿吗?吃素就能治便秘吗?想得倒是挺美的,这不,湖北一位老婆婆因为坚持吃素不沾荤腥,骨头变得像泡沫了!
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昌的杨婆婆吃素近30年,洗完澡一不小心滑倒在地,骨折了,最后只能换人工关节,不然随时会危及生命。
图片来源:Unsplash
首先明确观点,我们建议大家饮食清淡,但是大多数人一不小心就会矫枉过正,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不沾荤腥了。就连央视都忍不住呼吁:别再给老人吃清淡的了!
养生:中国65岁老人超过一半营养不良!
别再给老人吃清淡的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有关专家指出,我国老年人营养状况令人担忧,超过一半的老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我国曾按照国际通用的营养不良筛查标准,针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5个城市65岁以上老人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后发现,超过50%的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这5个城市都是发展较好、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农村的情况一定更为严峻。
天天吃素,小心没病吃出病
胃口好、嘴壮,基本上是所有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这也反映出吃饭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天天粗茶淡饭,小心没病吃出病。
1
遇到小病就容易倒下
吃素意味着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如果食物过于清淡,长期下去体质会不好,遇到点小病很容易就倒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营养研究室主任医师常翠青表示,老年人的合成代谢在下降,但分解代谢在增加。所以如果饮食搭配不好,纯粹过素,就会导致营养不良。
蛋白质供应不足时,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免疫球蛋白减少,从而使身体抵御外来危害、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更容易患感染流行性感冒和各种疾病,甚至会增加肿瘤的发病风险。
2
快速老化
图片来源:Unsplash
长期素食的人因为蛋白质摄入的减少,会加速皮肤的老化,导致女性卵巢的功能下降,卵巢提前衰老,可能会出现闭经和月经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证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女性更容易衰老。
3
同样有脂肪肝风险
吃素就能和脂肪肝绝缘了吗?据《武汉晚报》报道,2014年武汉汉阳区五里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对归元寺、铁佛寺的两寺僧人进行体检,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受检的30名僧人中接近一半患有脂肪肝!
4
依然可能有三高
鱼肉蛋奶一口都吃不着,只能靠淀粉(糖),油、盐、糖这些东西来“弥补”,再加上精白主食吃得多,久而久之,原本健康的饮食摇身一就成了“三高”的营养。
5
引起胆结石
图片来源:Unsplash
研究发现长期吃素的人更容易患上胆结石,尤其是老人家,因为肉食的减少更容易患胆结石。
6
便秘
只吃水煮食物,或只吃水果,肠子里没一点“油水”,进食量不足的情况下,胃肠运动减慢,粗纤维食物的水分被肠道吸收,肠内容物干结,更容易导致便秘。
当然,吃对方法还是能通便的,可以将蔬菜在沸水中焯几分钟(时间不宜太长),再用少许油,不但有润肠的作用,还能减少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以及降低蔬菜中的草酸等成分影响蛋白质和钙的吸收。
史上最健康食谱
不要视肉食为猛虎,也不要迷信粗茶淡饭,营养全面,搭配合理才是好的饮食习惯。为您整理出一份最健康的食谱,照着吃准没错。
1
食物以拳计
动物类食物不仅是钙、维生素D和多种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更是骨基质中有机物如胶原、蛋白多糖、脂质的重要来源,不要过量就好,具体标准如下:
【肉类不超一拳】
图片来源:Unsplash
每天吃不超过一个拳头大小的肉类,包括鱼、禽、蛋、肉;关于吃肉,还有个口诀——吃畜不如吃禽,吃禽不如吃鱼。
如果做不到每天都吃鱼肉,可改成每周吃2~3次鱼。平时,应尽量多吃白肉(如禽肉及鱼肉),少吃红肉(如猪、牛、羊肉等)。建议每周吃2~4个鸡蛋。
吃红肉到底多少合适?将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伸出来,其他手指握拳,每天吃肉的体积就是两个手指的这么大。不吃肉的人也可选择鸡蛋、奶等替代肉类供应动物蛋白质,以满足身体需要,保持营养平衡。
【谷物两拳】
每天吃两个拳头大小的谷类,包括粗粮、杂豆和薯类;
【豆、奶制品两拳】
每天保证两个拳头大小的豆制品和奶制品;
【五拳蔬果】
每天吃不少于五个拳头大小的蔬菜和水果。最好的选择就是应季水果蔬菜,价钱实惠,营养又丰富
除了吃够上述4类食物,最好保证食物的多样性,做到谷类2到3种、肉类1到2种、蔬菜5到8种,最好再吃一些混合坚果,20克左右为宜。
2
多炖少炒,食物温软为佳
对中老年人来说,食物弄成暖软润更好。
中老年人不要吃冷的食材,即便是凉菜,也最好用热水焯过。建议用“炖、煮、熬、蒸”的方法进行烹饪,做出软食。一则是营养流失少,二则是这样更贴切中老年人牙齿的咀嚼能力以及消化吸收。
3
少吃高脂高盐和腌制的食物
高脂食物不但会引起肥胖,长期食用还会堵塞动脉血管,损害大脑的功能。
饮食过咸则容易引发骨质疏松、高血压,长期饮食过咸还可导致中风和心脏病。
而腌制食品不仅含盐量高,还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它和黄曲霉素、苯丙芘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
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高血压患者或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人,每天食盐的摄取量要在4克以内。不超过20克(两瓷汤勺),烹调应该以植物油为主,尽量少吃或不吃动物油。
2个减盐技巧:
炒菜时不放盐,起锅装盘上桌后再加盐。这样吃起来咸味依然不减,但却可以减少1/2~2/3的用盐量。
利用醋、芝麻酱、香料来调味,可加蒜、葱、胡椒等变换口味,或适当将菜肴烹调成以甜、酸、辣为主的口味。
4
少吃多餐
有些中老年人长期食物摄入不足,机体不耐受食物的数量变化,所以增加食物品种和数量时最好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要给消化系统一个适应的过程。
一次进食较多不易消化,一天可吃4~5餐,每次只吃8成饱,这样更有利于吸收。(本文转自脉脉养生)
爱尔兰三一学院一项研究显示,老年人腹部脂肪多关联大脑认知功能衰退程度严重。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意味着降低肥胖率可能有助减少老年痴呆症发病率。
研究人员分析50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的智能测试得分、身高质量指数(BMI)和衡量腹部脂肪的腰臀比。结果表明,腰臀比数值大关联认知功能衰退多。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是因为腹部脂肪多引起发炎风险上升,从而关联认知功能受损风险增加。
研究论文刊载于最新一期《英国营养学杂志》双月刊。法新社8月3日援引论文作者科纳尔·坎宁安的话报道:“我们已经知道,肥胖关联不良健康后果,我们的研究增加了证据,显示肥胖以及多余体重的分布可能影响大脑健康。”
老年痴呆症正成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患病人数2001年达到2430万人,2040年预计将增至8110万人。(黄敏)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周大爷两个月内瘦了20多斤却高兴不起来。
周大爷上了年纪以后就特别注重养生,尤其重视控制体重,他认为瘦一点对身体好。前两个月,不知怎么回事,周大爷整个人瘦了一圈,从90多斤瘦到了70多斤,本来他还以为是自己控制体重起了效果,结果身体各种不舒服,呼吸困难、吃不下饭、连吞口水也难。
家里人看不下去,将他带到医院检查,经胃镜检查发现周大爷中下段食管有巨大肿物,最终确诊食管癌,并且已经发生纵膈淋巴结转移。
因为周大爷长期控制饮食,身体营养没跟上,本身还有高血压、脑梗病史,已经无法耐受手术,只能进行姑息治疗延长生命。
上了年纪,老人们总觉得瘦一点比较好,可是身体过于瘦弱,很容易就可以被疾病击倒,而且现在也有研究表明,其实微胖的老年人更健康。
我们先来了解下,人的体重应该如何衡量胖瘦。
一般来说,主要以BMI(身体质量指数)为判断胖瘦的标准。而根据世卫组织定义,健康成年人(18~64岁)的BMI最好是介于18.5~23.9之间。
计算方式为,BMI=体重(kg)/身高(㎡)。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测试一下,看自己属于什么范畴。一般来说,人随着年龄增长,会稍微变瘦一些,但也容易因此患上肌少症。
苏大附一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海燕介绍,正常情况下,人在25岁左右时,肌肉量达到顶峰,此后开始逐渐流失;到了40岁,骨骼肌的数量和质量开始以平均每年减少8%左右的速度衰老;到了70岁流失速度直接翻一番。
所以,人随着年龄增长,变瘦其实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变瘦很容易让老年人患上肌少症。发病后,可导致老人体能减退,出现站立困难、步履缓慢等情况,容易跌倒,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还会影响器官功能,严重时引发心脏和肺部衰竭,甚至死亡。
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要一味追求瘦,这样并不利身体健康。
过去,对于胖瘦哪种状态更健康,大部分人都认为,肯定是瘦的人更健康更长寿。
权威杂志《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布了一项研究显示:肥胖的人预期寿命比拥有理想体重的人群要短,男性短4.2年,女性短3.5年;而体重太轻的人预期寿命也比理想体重的人短,男性短4.3年,女性短4.5年。可见,不管是太胖还是太瘦,寿命都比理想体重的人要短。
另外,北京同仁医院营养专家张谦曾经在北京卫视上介绍过一项研究,对于60岁以上的人来说,BMI处于超重范畴,也就是说在25~29.9之间的人群,死亡率反而最低,甚至比BMI指数标准(18.4~24.9)的人群还要低6%。
为什么微胖的老年人更长寿呢?
对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史晓主任医师给出了答案:年龄上来后,身体各个机能下降,消化吸收功能也变差,再加上一些慢性疾病,所以很多老年人都有营养不良的情况;而且老年人发生各种疾病的几率也大于年轻人,和疾病抗争需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和营养状况。所以,老年人稍微胖一点,可以更好的抵抗疾病,降低死亡率。
身体过于消瘦,对健康是不利的,所以这类人可通过科学的方式健康增肥,具体应该怎么做呢?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给出了建议:
1、有基础慢性疾病,不要过分节食
如果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基础性慢性疾病的患者,千万不要想着通过节食来控制体重,以免诱发或加重病症,带来严重后果。
2、胃口不好,就要慢嚼细咽
胃口不好,要避免狼吞虎咽,最好是细嚼慢咽,有助于让食物得到更好的吸收,这样营养也能更好的被吸收,从而达到健康增重的目的。
3、饮食均衡,鱼、肉、蛋、奶都别少
为了健康增重,在饮食上也要多下功夫,尽量做到膳食均衡,保证谷物、蔬菜、水果、肉蛋奶全面摄入,且在保证优质蛋白质供应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主食。同时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免导致过度肥胖。
4、坚持运动,锻炼肌肉
年龄大了,肌肉和骨骼都会明显老化流失,使人消瘦,所以我们最好进行适当锻炼,可选择步行、太极拳等全身性的体育活动,可有效锻炼我们的肌肉,减少肌肉和骨骼流失,让自己变得强壮、健康。
老了之后是会变瘦一些,但是如果一下子瘦太多,就要警惕是不是健康出了问题,要及时找出原因。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红梅医生分析了以下原因,大家一定要注意。
人到了一定岁数后,一般是在60岁之后,因肌肉逐渐减少,所以每年体重大约会下降0.5%,但如果6个月内体重下降的幅度超过5%,就是“有意义”的体重减轻。
以体重为70公斤的老人为例,每年体重下降0.35kg,属于正常范畴,但如果6个月内瘦了3.5kg,就要警惕是不是一些疾病引起的,比如功能性胃肠病、癌症(以肺癌及肠胃癌居多)、心脏病、药物副作用等,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针对性解决,以免延误病情。
对于老年人来说,稍微胖一点可能更有利身体健康,更能长寿,所以大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体重,太瘦了可通过科学方式增肥,太胖了则要适当减肥,从而维持自己的健康!#医生来辟谣##健康明星计划#
参考资料:
[1]《老年人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小心,这是身体在喊救命!》.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10-17
[2]《“千金难买老来瘦”?嗨,攒钱还得攒肌肉!》.苏大附一院老年医学科.2021-08-31
[3]《【健康】“千金难买老来瘦”?最长寿体重其实竟然是…》.河南药品监管.2019-06-24
[4]《千金难买老来“瘦”?——可能患了肌少症,得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2020-11-22
[5]《如何健康增肥?做到这几点就可以了! 》.阮光锋.2019-04-1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