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血糖高怎么饮食(肥胖引起的血糖高吃什么药)

普外科帅教授 0 2025-02-08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最佳饮食建议,瘦糖胖糖都是用,稳定血糖事半功倍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家庭饮食指南,是一个细致且全面的健康规划,它旨在帮助无论体型消瘦还是肥胖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种既能稳定血糖,又能确保营养全面均衡的饮食方式。今天,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一下,糖尿病朋友们如何在日常饮食中,既保证营养的全面性,又有效控制血糖的上升,从而过上更加健康、安心的生活。

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其中,素糖和胖糖便是两种典型的分类。素糖患者,即体型偏瘦的患者,通常伴随着胰岛功能的减退。这可能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是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受到阻碍,导致葡萄糖无法被有效利用。尽管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但能量需求仍然存在,因此,身体会转而消耗蛋白质和脂肪来提供能量,这往往会导致体重的进一步减轻。针对素糖患者的这种特殊情况,调整日常饮食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是关键。牛奶、鱼虾、瘦肉、蛋清和豆腐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不仅能够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求,还能帮助修复胰岛功能,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同时,适量增加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是必要的。虽然碳水化合物是导致血糖升高的主要因素,但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豆类,既能提供必要的能量,又能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此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对于增强免疫力、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调整饮食结构的同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同样重要。这不仅可以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导致血糖急剧上升,还能有效减轻胰岛负担,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同时,短期内大量摄入油脂虽然可能增加体重,但更严重的后果是会导致血脂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在增重期间,不仅要关注体重的变化,更要增加血糖检测次数,确保血糖的稳定。

而对于胖糖患者,即体型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重点则在于合理控制热量摄入,优化膳食结构。建议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占总热量的50%至60%,这既能保证能量的充足,又能避免血糖的急剧上升。同时,蛋白质摄入量占总热量的15%至20%,脂肪摄入占总热量的25%至30%,这既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又能避免肥胖和血脂升高的风险。

在食物选择上,推荐食用低盐、低脂、低糖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瘦肉、鱼类等,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丰富,还能有效控制血糖和血脂。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炸和甜腻食品,这些食品不仅热量高,而且容易导致血糖和血脂的急剧上升。同样,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既能增加饱腹感,又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总之,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家庭饮食指南,是一个细致且全面的健康规划。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无论是素糖还是胖糖患者,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种既能稳定血糖,又能确保营养全面均衡的饮食方式。

2+3健康服务包 | 糖尿病一胖伴五高,4大减重策略是关键

在很多人看来,变胖带来的最大影响是“颜值”,其实,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都拴在“胖”这根绳上,被称为“五高”。

它们堪称“恶魔搭档”,杀伤力极强,尤其是当肥胖合并糖尿病,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加剧健康风险:造成严重的代谢疾病,且极易引发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痛风等全身疾病。

“五高”正在摧毁身体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我国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具备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空腹三酰甘油(TG)≥1.70毫摩尔/升、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腹型肥胖(即中心型肥胖):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

2、高血糖: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3、高血压:血压≥130/85毫米汞柱和(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的患者;

4、空腹三酰甘油(TG)≥1.70毫摩尔/升;

5、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高尿酸虽未被列入上述标准,但统计发现,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43.1%。

一胖伴“五高”,身体受到的打击将是全方位的:

高血糖

高血糖肥胖人群需要更多的胰岛素参与葡萄糖代谢,久而久之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下降,最终引发2型糖尿病。

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在40%~80%。高血压已被认为是使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和肾脏疾病甚至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过半糖尿病患者都会合并高血脂。高尿酸血尿酸水平与血糖相互影响,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血糖控制差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高尿酸血症导致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高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偏高与饮食或者肥胖有关。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可使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增加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风险。

多管齐下控体重

肥胖作为多种疾病的“源头”,是可以通过合理方式调控的。对于一个在“体重关”失控,并且血糖已经超标的人来说,怎么才能将上述多种疾病风险降到最低?

合理用药

市面上的降糖药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都是“胰岛素依赖型降糖药”,它们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来降糖。

近年来,列净类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即SGLT-2i)备受关注。它的特别之处在于,降糖作用不依赖胰岛素的分泌及胰岛功能,《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SGLT-2i通过抑制肾脏近端小管的SGLT-2(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进而降低肾糖阈,减少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葡萄糖不被重新吸收入血,就会随尿液排出,从而起到在不依赖胰岛功能的同时降低血糖。

在诸多列净类药物中,艾托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恒格列净的24小时排糖量分别为:51.7克、70克、74克、98克。这98克糖不可小觑,相当于少吃两碗米饭(约400千卡的热量),因此,恒格列净被誉为“列净类家族”中的“排糖王”。

此外,列净类降糖药还能解决糖友们担心的大部分问题,在降糖作用显著的情况下,不会带来低血糖的风险,同时兼具了减重、降压、保护心脏及肾脏的多重作用3,可用于超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

减重:通过热量损失及渗透性利尿,帮助糖友减轻体重,减少内脏脂肪。

降压:促进渗透性利尿以及增加尿钠排泄,以此来降低血压。

降尿酸:促进尿酸排泄,也能抑制尿酸生成,从而发挥降尿酸的作用。此外,应用SGLT-2i后尿糖含量升高可使尿酸重吸收减少,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护肾:通过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减轻氧化应激、炎症及纤维化等机制,改善肾功能,减少蛋白尿,进而对糖友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清淡饮食

“管住嘴”不是单纯少吃,而是要注意饮食均衡。少吃高脂、高糖食物,还要控制好食物摄入总量。

★改掉暴饮暴食、爱吃零食的习惯,少吃猪牛羊等脂肪含量较高的红肉,可用鸡肉、鱼肉等白肉代替。

★炒菜用油要少摄入饱和脂肪酸,如猪油、牛油;多吃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EPA、DHA等,可从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中获得。

★用豆类和薯类替代一部分精白米面,在主食里加点杂豆。

规律运动

减重最基本的原理是能量“收支平衡”,慢跑、爬山、步行、快步走、跳舞、瑜伽,均可有效减重。

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如果以前很少运动,可从每天走3000-5000步开始,逐步培养运动习惯。

体重较重的人运动时注意保护膝关节,推荐游泳和骑车。

定期称体重

脂肪一旦在体内存储一段时间,身体就会把它当成“正常”状态,再减就很难。但身体对体重的记忆需要时间,因此要随时观察体重变化。

有研究发现,每天称体重的减肥者,一年能减掉体重的3%,且能保持减下来的体重,不常称体重者则几乎没有变化。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减重要循序渐进,若减肥速度太快太猛,身体误认为出现了“大饥荒”,会启动保护反应:基础代谢率下降,饥饿感增强。世卫组织建议,每周减0.5-1公斤,一个月减1-3公斤,对身体损伤小且不易反弹。

膳食结构与糖胖病管理:科学饮食,健康同行!

【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必看!】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糖胖病(糖尿病与肥胖症的统称)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难题。面对这一挑战,科学合理的饮食干预成为了缓解病情、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一环。从限制热量膳食(CRD)、高蛋白膳食(HPD)、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s)到间歇性能量限制(IER),一系列饮食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糖胖病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饮食方案,我们应如何理性看待?哪种饮食模式最适合自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为您的健康之路点亮明灯。

科学饮食:糖胖病管理的基石

在糖胖病的管理中,科学合理的饮食干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减轻体重,还能提升整体健康状况,降低并发症的风险。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系列饮食模式应运而生,为糖胖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一、限制热量膳食(CRD):平衡与节制的艺术

限制热量膳食(CRD)是糖胖病管理中最常见的饮食干预方式之一。其核心在于通过减少日常热量摄入,达到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目的。根据最新研究,CRD主要有三种类型:

  1. 在摄入热量目标基础上减少30%~50%:这种方案适用于需要快速减重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通过大幅度减少热量摄入,可以迅速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案可能带来较强的饥饿感,需要患者具备较高的自律性和心理承受能力。
  2. 在摄入热量目标基础上每日减少约500 kcal热量摄入:这是一种相对温和的饮食干预方式,适用于需要长期管理体重和血糖的患者。通过每日减少500千卡的热量摄入,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下,逐步减轻体重,改善糖代谢。
  3. 摄入热量1000~1500 kcal/d:这种极低热量饮食方案通常用于短期快速减重或特殊医疗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维持这种极低热量摄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健康风险,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对于糖胖病患者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的CRD方案至关重要。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个性化签约服务,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同时,结合持续血糖监测,实时调整饮食方案,确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二、高蛋白膳食(HPD):肌肉与代谢的守护者

高蛋白膳食(HPD)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一种饮食模式。它通过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促进肌肉合成,提高基础代谢率,从而达到减轻体重、改善糖代谢的目的。对于糖胖病患者而言,HPD具有以下优势:

  • 增强饱腹感:蛋白质具有较高的饱腹感,有助于减少总热量摄入。
  • 促进肌肉合成:蛋白质是肌肉合成的重要原料,有助于维持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 改善糖代谢:蛋白质摄入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波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HPD并非适用于所有糖胖病患者。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而言,高蛋白摄入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因此,在选择HPD方案时,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三、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s):血糖控制的双刃剑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s)通过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降低餐后血糖波动,从而达到改善糖代谢的目的。对于糖胖病患者而言,LCDs具有以下优势:

  • 快速降低血糖: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有助于迅速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 减轻体重: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通常伴随较低的总热量摄入,有助于减轻体重。
  •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长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风险。

然而,LCDs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长期低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酮症酸中毒等健康问题。因此,在选择LCDs方案时,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饮食均衡、营养全面。

四、间歇性能量限制(IER):灵活与高效的结合

间歇性能量限制(IER)是一种新兴的饮食模式,它通过周期性地限制热量摄入,达到减轻体重、改善代谢的目的。IER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的特点,适用于需要灵活调整饮食方案的患者。

常见的IER方案包括5:2饮食法(每周5天正常饮食,2天轻断食)和16/8饮食法(每天16小时禁食,8小时进食)。这些方案通过周期性地限制热量摄入,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需要注意的是,IER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而言,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

五、个性化签约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助力

在糖胖病管理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载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提供基本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还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签约服务。

对于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而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提供以下个性化服务:

  • 持续血糖监测:通过先进的血糖监测设备和技术,实时监测患者血糖水平,为饮食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 个性化饮食计划: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营养均衡、热量适宜。
  • 健康教育与指导: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和指导活动,帮助患者了解糖胖病管理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定期评估与调整方案: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六、饮食与运动相结合:双管齐下,健康同行

在糖胖病管理中,饮食干预与运动干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有助于控制热量摄入、改善代谢状况;而适量的运动则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心肺功能。

对于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而言,可以将饮食干预与运动干预相结合,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例如,在限制热量摄入的同时,增加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和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以达到更好的减重和控糖效果。同时,务必定期评估身体状况和运动效果,及时调整运动方案,确保运动安全有效。

结语:科学饮食,健康同行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饮食干预是糖胖病管理的重要基石。从限制热量膳食、高蛋白膳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到间歇性能量限制,一系列饮食模式为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饮食方案,我们应保持理性态度,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个性化签约服务,结合持续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指导,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让我们携手并进,在科学饮食的道路上健康同行!#大年初四,迎灶神!##天南地北大拜年##特朗普关税大棒落地 加拿大如何应对#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在使用任何饮食干预方案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机构。)

上一篇: 肥胖病人的营养食谱(肥胖病人的营养支持)
下一篇: 体重超过多少是肥胖(体重超过多少是超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