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带绦虫知识点(肥胖带绦虫虫卵手绘图)

央视新闻 0 2025-02-08

文章目录:

吃了这种肉 有人体内长出4米长的虫子!预防方法→

近来,吴女士(化名)时常感到肛门瘙痒,人也有些消瘦,一次在洗澡时,吴女士居然发现肛门内排出了一节白色的片状物,这可把她吓得不轻。经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的检测,证实了吴女士排出的这一小段白色物体为牛带绦虫的孕节。

确诊后,在寄生虫病所专家的帮助下,吴女士在医院感染科接受了规范的“打虫”治疗,排出了一条长约4米的牛带绦虫虫体,平安度过了这场“绦虫感染危机”。

带绦虫?孕节? 这都是什么东西?

带绦虫是绦虫的一种,因其成虫扁平,长如带状而得名,一般寄生于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常见感染人体的带绦虫除了这次吴女士感染的牛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外,还有猪带绦虫(链状带绦虫)及亚洲带绦虫两种。

绦虫成虫的身体很长,可分为头节、颈部、幼节、成节、孕节几部分。其中孕节在虫体的末端,一个孕节内可含有数以万计的虫卵,孕节会从虫体上脱落下来,并保持一定的活动能力,受挤压后使虫卵散出。牛带绦虫的孕节活力较强,且经常自动逸出肛门,这也是吴女士能从肛门发现节片的原因。

可怕的带绦虫 究竟是如何感染的?

带绦虫的虫卵被中间宿主吞食后,会在猪、牛、羊等动物的体内发育为囊尾蚴(即幼虫阶段),寄生于肌肉、内脏中。囊尾蚴呈囊泡状,乳白色,半透明,像一个黄豆大小,向内翻卷收缩的头节形成米粒大小的白点,因此,含有囊尾蚴的猪肉也常被叫做“米猪肉”。如果人误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囊尾蚴的肉制品或内脏制品,囊尾蚴就会乘虚而入,附着于人体肠壁,在肚子里慢慢长大发育为成虫,之后开始排出孕节和虫卵。

需要注意的是,猪带绦虫的感染方式还不止于此。猪带绦虫的虫卵是可以直接感染人体的,如果误食猪带绦虫的虫卵或孕节,虫卵就能在人的体内直接发育为囊尾蚴,导致更为严重的囊尾蚴病(又称囊虫病)。

吴女士回忆自己的饮食情况,想起2023年她在旅游时吃了当地特色的牛肉,没有完全煮熟,可能就是牛肉中含有感染性的囊尾蚴,让吴女士不幸“中招”。

感染之后会怎样?

如果是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一般只在人体肠道内寄生,引起腹部不适、消瘦、肛门瘙痒等症状,偶可导致阑尾炎、肠梗阻和肠穿孔等并发症。

但如果是猪带绦虫感染,情况就变得有点复杂:

  • 如误食囊尾蚴,使其进入肠道发育为成虫,会引起腹泻、腹痛、体重减轻等症状,与其余两种带绦虫感染类似;
  • 但如果是由虫卵感染,其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成虫,猪带绦虫的囊尾蚴会寄生于各类器官,如皮下、肌肉、眼部等,甚至可寄生于脑部,引起的症状多种多样,如肌肉酸痛、视力障碍,严重的还可导致失明、癫痫、脑水肿、颅内压力升高乃至死亡。

这么大的虫,有没有得治?

当然有得治!

对于成虫,我国传统的驱虫方法“槟榔南瓜子法”效果良好且副作用小。槟榔对绦虫头节和未成熟节片有麻痹作用,南瓜子使虫体中、后段瘫痪,两药合用,可使整个虫体麻痹变软,失去对肠壁附着力,通过导泻药加强肠蠕动作用,将虫体排出体外。驱虫时查见头节十分重要,如果头节还附在肠壁,带绦虫就有可能继续生长,需要进一步的随访治疗。

对于囊尾蚴病,常用的方法是手术治疗,以手术摘除虫体。

应该怎么预防?

  1. 不吃生的或半熟的猪肉、牛肉或其他内脏制品;
  2. 尽量去正规的市场、超市购买经检验检疫的肉类;
  3. 处理食材须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如果怀疑带绦虫感染,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接受规范检查治疗。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责任编辑:赵汗青

7种寄生虫,这些常见食物中都有

炎炎夏日,约上三两好友、带上孩子,蓝天白云草地、帐篷烧烤露营,牛肉羊肉烤猪肉、海鲜生腌小龙虾,好不惬意、好不欢腾。

夏季是体验户外烧烤的好时候,也是食源性寄生虫病高发季,肉、鱼、甲壳动物、植物、水等介质中都可隐藏寄生虫。烧烤食材品类丰富,把控火候时一定要确保将食材烹饪熟透,否则就可能导致寄生虫感染。

省流版

预防寄生虫关键在于“讲卫生”。

1. 不吃生食、半生食,不喝生水。

2. 蔬果生吃要洗净,尽量去皮。

3. 正确洗手,生熟刀板要分开。

肉类食材中的常见寄生虫

带绦虫

带绦虫可分为猪带绦虫(链状带绦虫)和牛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分别以幼虫形态存在于猪肉和牛肉中,其成虫均成白色带状,有节片,主要寄生在人的小肠中,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或者便秘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贫血、肠梗塞等并发症。

旋毛虫

旋毛虫可寄生于人和猪等多种哺乳动物体内。食用含活幼虫囊蚴的未熟猪肉、羊肉等会导致感染,轻者可无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等表现。

鱼类和甲壳类食材中的常见寄生虫

华支睾吸虫

又称肝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胆管中,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相继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和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吞食。食用未熟的含肝吸虫囊蚴的鱼、虾、螺等会导致感染,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重度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甚至胆管癌。异尖线虫

异尖线虫寄生于海洋哺乳动物,人因生吃、半生吃含活幼虫的海产品,如小黄鱼、带鱼等而感染,感染后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并殖吸虫

又称肺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宿主肺内。生食含幼虫囊蚴的淡水蟹、蝲蛄、小龙虾会导致感染,醉虾、醉蟹、生腌等制作方法并不能完全杀死囊蚴,食用后,未被杀死的囊蚴侵入人体发育成幼虫或成虫后寄生在肺脏里,引起肺吸虫病。

牛蛙及其他食材中的常见寄生虫

广州管圆线虫

福寿螺、褐云玛瑙螺等软体动物是广州管圆线虫常见的中间宿主,两栖类、鱼类、啮齿类等生物会因捕食中间宿主而成为转续宿主或终宿主。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螺类、蛙等会导致感染,进而出现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病变。

蔬菜和生水中的常见寄生虫

布氏姜片吸虫

简称姜片虫,是寄生于人体、猪小肠中的一种大型吸虫。虫卵随粪便排出入水后,在中间宿主扁卷螺体内发育成尾蚴逸出,附着在水红菱、荸荠和菱白等水生植物表面或浮于水面上,脱去尾部形成感染阶段的囊蚴。生食含囊蚴的菱角、荸荠、茭白,或生饮被囊蚴污染的水会导致感染。

预防寄生虫感染三要点

1. 不吃生食,半生食,不喝生水,食物要烧熟煮透。

2. 蔬果生吃前要清洗干净,能去皮的尽量去皮。

3. 处理食物前后要洗手。生熟刀板要分开,使用后及时清洗干净。

参考文献:

[1]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撰写组. 食源性寄生虫病诊治专家共识(2023)[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41(6): 653-668.

[2] 王真瑜, 吴寰宇, 江莉, 等. 2015-2019年上海市市售食品寄生虫感染监测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3): 347-351.

[3] 戴思敏, 马晓疆, 张耀光, 等. 2016—2020年上海市土源性线虫病和重点食源性寄生虫病调查分析[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3): 143-145,159.

来源: 上海疾控

广西一男子排出一米虫体!提醒:这种食物慎入口

日前,一位患者带着感染病门诊医生开具的大便常规医嘱,来到柳州市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门急诊化验室体液窗口前进行检查。患者将自带的标本交给医务人员,袋子打开的瞬间,医务人员看到里面竟是一条正在缓慢蠕动的虫体,摊开后的虫体竟达一米之长。

“工作这么久,这么长的虫体还是第一次见。”值班的检验师看到这一幕也很惊奇,从患者体内出来的,究竟是什么虫呢?

为了确认该寄生虫的种类,检验人员迅速对其进行检验和辨识。将虫体从塑料袋中取出后,将其置于托盘中,对虫体长宽进行了测量。该虫体长约1m,直径约3mm,呈乳白色稍黄,虫体前端较细逐渐向后变宽变扁略呈方形。通过对虫体的形态学分析及虫体孕节墨汁染色压片后,墨汁染色发现该孕节子宫分支较整齐,每侧分支数目较多,在15~30支左右,通过以上特征最后确定该虫体为牛带绦虫。

与患者及接诊医生沟通后,检验人员发现该患者曾经食用过半生不熟的牛杂类食物,也正是因为他的不良饮食习惯,导致了该患者感染了绦虫病。在电话回访患者的同时,检验医学科医务人员对其进行了健康宣教,指导其避免再次感染绦虫病。

关于带绦虫

绦虫又称带虫,寄生在人体的有30余种,成虫大多寄生在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生活史多复杂,需要1~2个中间宿主,人可以作为一些带绦虫的终宿主或中间宿主。在中国,常见的有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和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两种。人是两种绦虫的唯一宿主。

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幼虫寄生于人体皮下、肌肉或内脏,引起囊尾蚴病。目前国内流行的地区主要在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河北等省以及南方的云南和广西。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与链状带绦虫形态与发育过程相似。

近年来,绦虫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人群平均带绦虫感染率为0.3%,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感染率高达6.7%,绦虫的防治形势相当严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食物种类增多,人们食用未经彻底加热的食物,或直接食用含有寄生虫虫卵的生鲜食物的概率增高,导致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猪带绦虫病是由于食入生的或未烧熟的含有囊尾蚴的猪肉所致,而牛带绦虫感染则与食入含有囊尾蚴的未煮熟的牛肉相关。带绦虫病症状主要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而囊尾蚴致病危害远较带绦虫成虫大,尤其是当囊虫侵入脑部时,可出现颅内高压性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亦可出现癫痫发作、失明等症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知识水平,改变不良卫生习惯、生熟分开、不吃生或未熟的猪/牛肉,严防“病从口入”是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根本。

带绦虫防治方法

1. 注意个人卫生,改善饮食和卫生习惯,肉类必须煮熟煮透,切生菜和熟菜的刀、砧板要分开,用后应洗刷干净,防止污染。

2. 加强肉类的检验及加工工作。如果食用的肉中没有活的囊尾蚴,人类便不可能感染牛带绦虫。因此,应加强肉类检验及加工工作。

3. 加强屠宰场的工作,严禁出售有牛带绦虫幼虫的牛肉。

4. 加强对牛的饲养管理,为防止牛感染,应将厕所与牛舍分开,以防牛吃人的大便。

5. 及时治疗病人。常用的中药有槟榔、南瓜子、龙芽草,西药有氨硝柳胺(灭绦灵)、毗喹酮等。

综合:柳州人医、柳州晚报

来源: 南宁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 肥胖儿和体弱儿心得(肥胖儿和体弱儿的运动保育)
下一篇: 肥胖的危害脂肪肝(肥胖的危害有哪几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