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腋臭手术治疗价钱表(腋臭手术便宜)
49
2025-02-22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日在首届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上指出,全球有30亿人买不起健康饮食、20亿人超重或肥胖、4.62亿人却体重不足;在这同时,全球三分之一粮食被浪费,大家必须改变看待粮食的态度。他呼吁进行粮食系统改革。据联合国报告,在五年几乎保持不变之后,2020年,世界饥饿和营养不良人数增加约1.18亿人,达到7.68亿人,多数为新冠疫情所致。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5日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首届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上指出,全球有30亿人买不起健康饮食、20亿人超重或肥胖、4.62亿人却体重不足;在这同时,三分之一的粮食却白白浪费掉,大家必须改变看待粮食的态度。
古特雷斯在这场通过视频举行的峰会上说,为了人民,为了地球,为了繁荣而“改变粮食系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他认为,“我们需要改变我们在农业补贴和工人就业支持方面的做法……而且,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如何看待和评价食物——不仅仅当成商品,而是作为每个人都享有的权利。”
全球超过20亿人被肥胖困扰
肥胖在全球来说都是很严重的健康问题。要知道全球超过20亿人超重或肥胖,这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人口受超重或肥胖相关健康问题的困扰。
在全球超过20亿的肥胖人群中,有1.08亿是儿童,有6亿是成年人,即5%的儿童和12%的成年人肥胖。虽然看起来儿童肥胖人数不多,但是儿童肥胖人数增长的越来越快。
自1980年以来,超过70个国家的肥胖率增加一倍,最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青少年肥胖率增加了两倍,这意味着青少年糖尿病、高血压和慢性肾病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在全球人口最多的20个国家中,青少年肥胖率最高的是美国,接近13%;最低的是孟加拉国,约1.2%;成年人肥胖率最高的是埃及,约35%;最低的是越南,约1.6%;肥胖儿童数量最多的是中国和印度,分别达到1530万人和1440万人;肥胖成年人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和中国,分别达到7940万人和5730万人。
不要以为肥胖仅仅会对生活有影响,事实上过于超重和肥胖对人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因肥胖而导致的并发症是特别多的,甚至很容易威胁生命。每年全球约400万人因超重或肥胖问题死亡,其中近40%发生在超重人群。
超7亿人挨饿,世界陷入粮食危机
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在五年几乎保持不变之后,2020年,世界饥饿和营养不良人数增加了约1.18亿人,达到7.68亿人,多数为新冠病毒疫情所致。
受各种原因影响,世界陷入粮食危机。在国际贸易市场上,6月份世界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3.9%。
相关资料显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为了确保本国的粮食供应,俄罗斯、越南、埃及、印度等多个国家限制甚至停止粮食出口,全球粮食供应链受到很大冲击,一些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更是陷入了极大的被动。由于越南在疫情中限制了粮食出口,导致了菲律宾粮仓告急,储存的粮食最多只能维持3个月。如果疫情不能尽早结束,菲律宾将面临粮荒,因为菲律宾平时吃的大米有很多来自越南。
需要提及的是,新冠疫情造成全球航运暂停,并不是粮食短缺的唯一因素,极端天气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才是重要因素。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等机构表示,自2009年以来,干旱、高温等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就远高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的粮食供给。在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影响下,全球粮食安全问题近年来日益凸显,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严重打击农作物产量,推高粮食价格,而这对低收入国家与人群的影响尤其严重,甚至可能危及很多人的生存。
触目惊心!全球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浪费
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的数字显示,全球每年供人类食用的粮食有大约三分之一被白白浪费或损失。
报告显示,世界各地在收获后到零售前的供应链环节内损失的粮食占总产量14%;在同一商品分类和同一供应链环节中,中亚和南亚地区粮食损失率最高,达20.7%。
气候条件、处理方式、储存和运输不善等都会影响损失,收获环节则是粮食损失的关键节点。
联合国粮农组织强调,要对供应链中损失比例最高、对粮食安全影响最大、产生最大经济影响的关键节点进行及时干预。
同时,在零售和消费环节减少粮食浪费同样非常重要,各国政府应通过充分指导减少食物浪费,奖励节约食物行为等措施,实现对消费者行为有效干预和影响。
而“暴食”(overeating)也属于粮食浪费的范畴。与暴食和营养不良相关的公共和个人成本相当巨大,在美国等富裕国家,这些成本相对较高,而在贫穷国家营养不良仍然是一项基本挑战。
中国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人均粮食量也在上升,使得食物不足人数降低,但是营养不良及因营养不良而带来的非传染性疾病人数也在增加。
日前,在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2018年报告》中指出,中国成人肥胖人数从2012年的5470万人上升到7290万人;育龄妇女贫血人数从2012年的7810万人上升到9500万人。
按照联合国粮食署的介绍,摄入食物不足或饮食结构不当会引起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导致疾病,反过来,疾病也会引发营养不良。如果某种微量元素(维生素或矿物质)摄入不足,即使摄入足够的食物,依然会引起营养不良。
比如,肥胖是由于不全面的营养素摄入导致的隐性饥饿,这会增加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全球普遍存在的维生素A、碘、铁缺乏以及贫血导致发展中国家每年损失3%~5%的GDP。
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公共卫生领域的创新研究报告》中指出,2012年,确诊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庞大,且发病率在逐渐提升,防控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的GDP 34万亿元人民币估算,每年为此损失约1万亿~1.7万亿元。我国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4种病合计归因于超重和肥胖的直接经济负担高达211亿元,占4种病合计直接疾病负担的25.5%。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分别占2003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和医疗总费用的3.2%和3.7%。
为了改变当前的状况,中国已经启动了营养行动计划。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
“中国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国家制定了有效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目前这个计划是当前阶段我国开展营养促进工作的纲领和行动指南。在解决贫血、生长发育迟缓、肥胖等传统营养问题的基础上,前瞻性地考虑未来营养健康和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重视国民营养与环境、生理、心理、社会等关联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张志强表示。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旨在监测各国在消除饥饿和一切形式营养不良方面的进展,并对发展趋势的根源和诱因作出分析。报告由5家联合国共同完成,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以及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报告还发现,全球饥饿人口的数量从2016年的8.15亿上升到2017年的8.21亿。
5家国际机构的负责人在报告序言中写到。“粮食不安全状况恶化和各种形式营养不良问题高发的种种迹象令人担忧,明确提醒我们还需开展大量工作,确保在实现有关粮食安全和改善营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道路上‘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