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辨别腋臭和体香(怎么辨别腋臭和毛囊炎)
22
2025-02-24
00:00
这天,徐女士来到产科门诊,她焦急地问:“医生,我的糖耐量结果三项都超标了,怎么办呀,会不会影响我的宝贝?”
徐女士今年27岁,第一次怀上宝宝,产科医生询问了解到徐女士孕前体质指数为28.0,属于肥胖人群;并且目前26周,已经增重12Kg,属于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又显示糖耐量异常,因而需要进行规范的治疗。
孕前肥胖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多,都是属于妊娠期糖尿病高危风险因素,产科门诊时有“中招者”,“胖妈妈”对妈妈和宝宝有哪些影响?孕期如何管理体重呢?
一、超重或肥胖对育龄女性的影响
1.影响生育力: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超重女性生育能力下降8%,肥胖者下降达18%。肥胖不仅影响自然受孕,同样影响辅助生殖的成功,增加自然流产及孕期并发症的风险。
2.孕期、分娩期并发症增加
大量研究显示,母体孕前及孕期的肥胖增加了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子痫、早产、死胎、巨大儿、过期产、剖宫产等风险。相对于BMI正常的孕妇,肥胖孕妇的新生儿神经管畸形发病率更高。
3.远期影响:孕前超重和肥胖可能导致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等多种宫内不良环境,引起子代基因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增加子代肥胖、糖尿病的风险,并且患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子一代成年后,可能进一步对子二代的发育造成影响。
二、孕期体重管理为您支招
1.孕前判断
体质指数(BMI)是用于判断一个人的体重是属于正常、还是肥胖,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网络上有现成的计算器,只要输入身高和体重,就会得到你的BMI。目前我国成人BMI<18.5:属于体重偏轻;BMI18.5-23.9:属于体重正常;BMI 24–27.9:属于超重;BMI ≥28属于肥胖。
要提醒各位孕妈妈,这里的体重是指孕前您的体重,也就是说,刚才提到的徐女士在孕前就是丰满型了,尤其应该管理体重。
对孕前超重和肥胖女性的生活方式干预应尽早开始,建议所有计划怀孕的超重和肥胖女性,孕前完善自身的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等相关肥胖代谢指标的检查,将自身健康调整到最佳状态后再妊娠。
2.明确孕期增重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根据中国人的BMI标准将孕期增重目标调整如下图。
只有合理、有效的控制孕期体重增加,才能保障孕妇及婴儿的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超重和肥胖孕妇孕期体重增加不足,也会引起小于胎龄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因此,孕妈在积极控制孕期体重增加的同时,应避免体重增加不足或体重减轻。
3.孕期保持体重合理增加
孕期科学合理的营养和适量运动是目前最有效、最安全的体重管理方法——管住嘴、迈开腿。在专业医生的评估及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同时辅以合理的运动。最简单,最安全的运动方式是走路,开始是慢走,然后逐步过渡到中速走。可以从每天5-10分钟开始,然后隔一周增加5-10分钟,逐步过渡到每天至少能够运动30分钟以上。
4.产后注意保持。
分娩以后也要注意体重管理,除了要坚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以外,最好能坚持母乳喂养,因为与不喂奶的妈妈相比,母乳喂养的妈妈额外消耗能量可以更快地降低体重。
此外,“胖妈妈”孕前应特别重视补充叶酸,因为“胖妈妈”的胎宝宝更容易发生神经管缺陷。
“满月脸”“水牛背”、腹胀如6月孕肚、皮肤紫纹……28岁珠海王女士是一位非常苦恼的新晋宝妈。
自一年前生下女儿后,她的体重猛涨了10kg,身材也持续严重走形,脸部似吹气球鼓成大饼,四肢纤细却长出虎背熊腰,身上布满紫纹,脸上还不停的长痤疮,可无论她怎么努力减肥、美容都无济于事。
最终,经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团队检查,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肾上腺一颗肿瘤造成的。目前,她已经接受手术,并恢复良好。
“孕后期已经发现自己的体重有所增加,但当时以为是怀孕的正常现象。”王小姐说,她怀孕前身材苗条,怀孕后期至产后体重暴增,4个月内体重增加了10公斤,同时前胸、腹部开始出现明显紫纹。
第一次当宝妈的王小姐以为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起初没有当回事。“出了月子后,我开始减肥,但无论我怎么努力,肚子越来越圆,跟六个月大的孕肚一样,背部也越来越厚,但四肢却跟细棍似的。”不仅如此,王小姐的紫纹从上身逐渐向双下肢内侧蔓延,脸上和身上原本光滑的皮肤都因毛囊发炎狂冒痘。
两个月前,王小姐因肺炎而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断断续续吃了不少药,不仅无缓解,反而愈加严重。在一次剧烈咳嗽后,居然导致王女士肋骨骨折,随后家人紧急将王小姐送往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
患者典型的症状表现一下就引起了会诊专家泌尿外科主任曾志宇的注意。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他马上为患者安排肾上腺CT平扫及相关检查,发现患者皮质醇高于正常值、左侧肾上腺有直径近3厘米的肿块。
“患者是典型的‘库欣综合征’。这个疾病会造成肾上腺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从而导致高骨折风险,这也是患者咳嗽就造成肋骨骨折的原因。”曾志宇介绍,“库欣综合征”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或肾上腺肿瘤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是向心性肥胖,即肥胖主要集中在躯干部位,而四肢的脂肪相对变少,还可常见满月脸、痤疮、皮肤变薄及皮肤紫纹、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等。
“长在肾上腺上的肿瘤,最好的办法是进行手术根治。”曾志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后,成功为其实施“肾上腺瘤切除术”。目前,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库欣综合征可发生任何年龄
曾志宇介绍,库欣综合征可发生任何年龄,多见于20-45岁,成人多于儿童,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1:3-1:8。
“如果在短期时间内体重增加很多,而且整个脸又红又圆,脸上还不停的长痤疮,腹部脂肪明显堆积,但是四肢比较瘦小,通过各种办法去减肥总也减不下去,这时候应该考虑是不是因为疾病导致了肥胖。”
曾志宇表示,以下四类人群应加强对该疾病的重视及筛查:
一是年轻患者出现骨质疏松、高血压等与年龄不相称的临床表现;
二是具有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且进行性加重,特别是有典型症状如肌病、多血质、紫纹、瘀斑和皮肤变薄的患者;
三是体重增加而身高百分位下降,生长停滞的肥胖儿童;
四是肾上腺意外瘤患者。
【记者】黄鹤林
【通讯员】魏敬羽
【作者】 黄鹤林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南方号~珠海市~珠海自营号~健康珠海
新华社洛杉矶10月10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学术刊物《循环研究》10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女性孕前或孕期肥胖将显著增加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项研究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开展,旨在更好了解孕妇肥胖与妊娠高血压和不良妊娠结局以及产后数年心血管健康之间的联系。
研究跟踪了4216名初次怀孕的女性,其中约半数女性超重或肥胖。研究周期从孕早期开始,直到产后约3.7年结束。研究发现,在孕期头3个月存在超重或肥胖状况的女性,患妊娠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女性的约两倍。超重或肥胖孕妇孕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更高。
研究还发现,经历早产的女性在孕后数年患高血压、高血糖或高胆固醇的风险高于正常分娩的产妇。
参与该研究的美国全国心、肺、血液研究所心血管科学部研究员维多利亚·彭伯顿表示,某些妊娠并发症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这项研究为考虑怀孕的超重或肥胖女性何时接受健康干预提供了信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