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手术拆线还会裂开吗(腋臭手术拆线还要包扎吗)
29
2025-02-26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8日电(李晓晖 安晨菲)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发病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过高的体重特别是肥胖,则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近日,35岁的王先生(化名)就因为重度肥胖、高血压最终导致突发性脑出血。
生活作息不规律 体重超标陷入健康危机
35岁的王先生,本应是身强体壮的年纪,却因肥胖陷入了健康危机。他身高175cm,体重却高达310斤,BMI达到50.6。作为大车司机,不规律的进食、暴饮暴食、熬夜以及久坐,让他的体重在近10年里不断攀升。不仅如此,肥胖带来的后果还有极高危高血压,血压高达 190/110mmHg,间歇性头痛和睡眠质量极差。
今年1月份,王先生来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多学科诊疗中心就诊,诊断为代谢综合征,极高危高血压,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重度脂肪肝。于是,专家在与王先生沟通后,决定择期为其行减重代谢手术治疗。但就在等待住院治疗期间,经家属告知,近日王先生突发脑出血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ICU进行抢救治疗。
那么肥胖是如何引发高血压的呢?
据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多学科诊疗中心徐东升主任介绍,一方面,肥胖可引起体内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导致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进而血压升高;另一方面,肥胖者常见的胰岛素抵抗现象会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促使血压上升。此外,肥胖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身体多余的脂肪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这就要求心脏泵出更多的血液,从而使心脏的工作量加大。身体长期处于这种高负荷状态,心脏功能会受到影响,进一步影响血压的调节机制。
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体重 预防控制高血压
10月8日是第27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专家周大亮表示,通过王先生的经历,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保持健康体重是维持理想血压的关键。所以,我们不能只关注血压本身,还要重视体重管理,保持健康的体重才能良好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一、保持合理饮食
控制热量摄入,均衡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和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的摄入。这些食物富含营养,同时热量相对较低,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例如油炸食品、甜品和加工肉类。同时控制食物分量,注意饮食的节奏,细嚼慢咽,这样可以让大脑及时接收到饱腹感的信号,避免进食过量。
二、坚持适量运动
通过快走、慢跑这类有氧运动,能够有效燃烧卡路里,帮助减轻体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肌肉在休息时也会消耗能量,从而提高基础代谢率,帮助长期控制体重。同时,尽可能减少久坐时间,比如步行上下楼梯、多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开车,帮助消耗更多热量。
三、调整生活习惯
睡眠不足可能会影响激素平衡,导致食欲增加,尤其是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每天尽量保持7 - 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长期的高压力状态可能会导致情绪性暴饮暴食和血压升高。可以尝试如深呼吸、听音乐或与朋友家人聊天等,来缓解压力。
四、定期监测体重和血压
体重监测:定期称量体重,及时发现体重的变化趋势,以便调整控制策略。血压监测:在家中准备血压计,按照正确的方法定期测量血压。如果发现血压异常,及时就医并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方案。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控制体重开始,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完)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很多猫咪却以重量获得了大家的喜爱,就像我们经常吐槽的橘猫,更是获得了大橘为重的美称,但大家好像喜欢的都是别人家的胖猫,对于自己家的猫咪还是以健康为重,毕竟大家也都知道,肥胖对身体的健康影响是极大的。
而对于自己家的猫咪是不是胖,很多人其实并不是从猫咪整体的造型上来进行判断的,而是根据它的体重。
如果非要这么说,其实也有道理,因为在同等体型的猫咪中体重越重,证明它肥胖的概率更大。
但是不少人却把这句话曲解成了:越重的猫咪,越胖……
但这句话是绝对无法成立的,因为我们必须要知道,猫咪身体的组成主要是以骨骼,皮毛,肌肉及脂肪和大量的水分组成,猫咪胖不胖最关键的还是要从它最基础的身体构成出发。
就像日常生活中所能够见到的英短猫,当它的体重超过12斤,就会被判定为肥胖,也就是脂肪率过高。
但这只是非常粗浅的辨别方法,包括从外在判断也是非常不明确的,猫咪:咋滴啊,我就不能健身浑身是肌肉吗?
最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猫咪的体脂率来进行判断,铲屎官可以测量猫咪腰部的周长和小腿的长度来得知猫咪的体脂肪率。
首先测量猫咪躯干的周长和脚的长度,然后根据公式获得猫咪的体脂肪百分比,当猫咪体脂肪率超过30%时,猫咪的体脂率就算是过高了。
那么体表外脂肪过高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一方面是猫咪的体重增加,导致其日常生理代谢损耗增加,使得猫咪不爱运动变得慵懒,从而使得体质下降,出现各类疾病。
另一方面是过高的体重会对猫咪的骨骼造成负担。
但肥胖最大的影响还是来源于猫咪的内脏,当体内的脂肪过多,那才是真的危险。
其实油脂本身是个非常好的东西,对于我们人体来说它是必不可缺的存在,但万事万物就保持着一个道理,过犹不及。
除了正常的皮下脂肪外,猫咪的腹腔也存在着许多内脏脂肪,它们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猫咪支撑内脏,起到稳定和保护的作用。
但如果存在的数量过多,那么就会变成一种疾病,被脂肪包裹的内脏将消耗更多的氧气与养分,时间一久不仅会诱发高血糖糖尿病的慢性疾病,还会增加中风、突发性心肌症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甚至是导致出现癌症。
当猫咪内脏出现脂肪化后,它的健康就进入了倒计时,最常见的内脏脂肪化应该就属于肝脏脂质病,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脂肪肝。
除了肝脏脂肪化外,其实猫咪的肾脏及心脏也都存在脂肪化的风险,
美国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各个志愿者的体质指数和肾功能恶化及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体重与脂肪率越高时,肾脏功能下降的指数就越明显。
也就是说肾脏也不喜欢太胖的猫咪,至于心脏,心肌肥大症一直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猫咪在外在看起来并不胖,但它的内脏脂肪率其实也不低,那么铲屎官应该怎么检查猫咪体内的脂肪率?
每年的固定体检并不能少,因为不管是肾脏还是肝脏,在它们出现问题时,并不会直接带来极大的痛楚,同时猫咪的性格也不是有一些痛苦就会找铲屎官倾诉,它们更喜欢将自己的痛苦隐藏起来,不告诉任何人,如果铲屎官能够从猫咪的外在表现中发现猫咪有着肾脏或肝脏疾病时,那么肯定已经到了中后期。这时候就已经太晚了……
所以保持每年固定的体检,能够帮助猫咪消除许多的潜在隐患,最大的就是内脏的脂肪化。
而猫咪内部脂肪程度高,存在脂肪化风险,那应该怎么处理呢?
其实减肥才是最根本的举措,但是猫咪减肥该怎么减这是一件技术活,像一些猫咪,它其实虽然有些体重超标,但是总体还是健康的,而铲屎官给猫咪节食减肥后呢?
需知脂肪肝出现的成因之一就是饥饿,有一种说法叫做饿出来的脂肪肝!
因此,铲屎官给猫咪减肥必须要根据合理的方法来进行,一方面是合理的运动,猫咪本身爆发力强,但是耐力相对不足,长途跑步适合狗狗却不是很适合猫咪,所以铲屎官应该就猫咪自身的特点为其设计运动项目,像攀爬、快速移动等方式都可以,不过需要考虑猫咪的实际情况,不要妄想一蹴而就,猫咪是不可能一瞬间就变瘦的!
像网上流传的气球减肥法、激光笔减肥法、小鱼干减肥法,其实都是基于让猫咪多运动而开发出来的减肥方法。
其次就是调整猫咪饮食的结构,如果铲屎官确定猫咪的确是胖的不健康了,那么该怎么办呢?
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调整猫咪的饮食结构,尽量别让猫咪继续摄入高热量的食物,可以用高蛋白、低热量的食物作为替代。
另外一点那可能就是需要铲屎官配合更多一些了,铲屎官的影响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大更深远,猫咪会主动模仿以及向铲屎官靠近,所以铲屎官如果一直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体型,那么猫咪的体型也不会太夸张哦!
(ps:最后一条是骗人的,大家千万不要信,铲屎官越胖猫咪越瘦,我写的字比较多,你们要信我!狗头笑脸)
所以大家了解猫咪脂肪的具体情况了吗?可不要让猫咪陷入肥胖的困境中哦!
参考资料:[1]刘凯.宠物猫肥胖症原因及治疗[J].中兽医学杂志,2018,(5):71-72.[2]翟晓虎,贺卫华,张斌, 等.猫肥厚性心肌病诊治[J].四川畜牧兽医,2018,45(10):37.[3]李桂芳.减肥的猫[J].第二课堂,2018,000(003):P.73-76.[4]周其琛.预防宠物犬、猫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新方法[J].今日畜牧兽医,2018,34(2):28-29. DOI:10.3969/j.issn.1673-4092.2018.02.021.[5]王艳辉,王新辉.犬猫单纯性和继发性肥胖症的鉴别要点[J].经济动物学报,2018,22(2):122-124. DOI:10.13326/j.jea.2017.0063.[6]陈瑞洪.一种减肥猫粮:CN201710268554.3[P].2018-11-02.[7]柑本 敦子.猫の肥満細胞腫24例の臨床病理学的特徴と治療成績[J].日本獣医麻酔外科学雑誌,2017,48(1 2):1-8. DOI:10.2327/jjvas.48.1.
#猫咪大明星##萌宠时刻#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想要管理体重的人,常常会纠结于这个不能吃,那个也要忌口;早餐该如何选择?午餐又该如何搭配?这一餐热量是否超标?……每天因为吃把自己搞得非常累。
事实上,我们一天24小时里有2个“发胖时刻”。若能把握好这两个时段,控制体重就非常容易出效果!
一天中有2个“发胖时刻”
专家指出,“发胖时刻”有2个时间段:
10:00~11:00
16:00~17:00
“发胖时刻”并不是因为某个固定时间点吃东西就一定会发胖,而是这个时间点更容易产生饥饿感。如果这个时段如果再吃很多东西,过一个多小时又该吃中午饭或晚饭了,饮食叠加就会引起热量超标,导致发胖。
医生推荐2个控制饥饿感的方法:
1. 每餐要保证一定量粗纤维,胃容易得到饱感;
2. 尽可能把运动锻炼时间放在晚饭前进行,运动后喝点水,食欲就不会太强,“晚餐少吃”就比较容易做到了。①
有这些习惯的人
不知不觉在发胖
除了长期吃得过饱和缺乏运动,生活中还有这些常见习惯也在“偷偷”让你发胖。
1. 吃饭狼吞虎咽
吃饭太快不仅伤肠胃,还更容易胖。进食速度快,大多数情况下,食物没有得到充分的咀嚼,没有形成足够的食糜贴附于胃壁,所以虽然已经吃了较多食物,但仍有饥饿感。另一方面,咀嚼时间过短,迷走神经仍处于过度兴奋状态,食欲也会相对亢进。结果是进食速度快的人,在大脑饱食中枢发出停止信号时,已经吃了太多。②
2. 三餐总不规律
很多人吃饭总是饥一顿饱一顿,三餐不规律,这都会对胃部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一系列的胃病问题,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等。
饮食不规律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发胖!三餐不规律会引起很明显的饥饿感,再下次进食时就会食欲大大增加,很容易进食过多,吃更多高脂高盐的食物,还更容易吃夜宵,这样下去肥胖自然就找上你了。③
3. 把水果当饭吃
很多人喜欢把水果当饭吃,觉得吃再多的水果,都不害怕发胖。水果虽然能帮助人体摄入维生素及部分矿物质,但同样不宜多吃,尤其本身胃就不好的人。
比如柠檬、猕猴桃、山楂等果酸丰富的水果,会使胃酸分泌过多;枣这种难消化的,则会加重胃部病变;梨、山竹这种寒凉的水果,本身胃不好的人会损伤胃功能。③
4. 经常熬夜晚睡
每天10点以后上床睡觉就算是晚睡了,每天晚睡以及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肥胖和腰围过大。其中,与晚上8点~晚上10点之间就寝的人相比,晚上10点以后就寝的人,在肥胖(BMI)和腹型肥胖(腰围)风险均增加了20%。其中,凌晨2点以后入睡的人其肥胖风险增加35%,腹型肥胖风险增加38%。④
5. 习惯开灯睡觉
2019年,有科学家对43722名女性进行了5.7年的随访发现,睡觉时开灯或开电视的人更容易长胖。相比睡觉时屋内没光源的人,这些女性体重增加5千克以上的风险要高17%,而发生突发性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更是增加了22%和33%。⑤
6. 长期压力过大
人们常说“过劳肥”,专家解释,压力过大,会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升高,而这个激素会导致血糖升高,血糖的升高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人体产生饥饿感,增加高糖等食物的摄入。另一方面,压力过大,人们往往没有心思去挑选适宜的食物,同时也不能规律运动,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脂肪囤积和肥胖。⑥
让你轻松控制好体重,记住6点
除了“管住嘴、迈开腿”,生活中还有很多简单的小习惯是有助于控制体重的,一定要持之以恒。
图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1. 吃饭“八分饱”
肥胖就是从每天多吃几口来的。在运动量不变的前提下,每天多吃一口饭,或半个饺子,或一小把坚果,一年体重可增得不少。
八分饱,就是感觉可以吃也可以不吃的状态,如果不吃也不至于在之后的三四个小时之内很快又饿了,这种状态比较好。
2. 吃饭细嚼慢咽
吃饭细嚼慢咽,缓慢地进食可以让胃和大脑同步感受到吃饱的感觉,热量摄入也更不易超标。
3. 用小号的餐具
餐具习惯用小号的,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吃完后就会提醒自己,已经吃完了一碗了,也就不容易吃多。
4. 先喝汤后吃菜
饭前先喝汤后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这样胃里已有能量低、饱腹感强的食物垫底,后面就很难吃得太多。但要注意避免油炸等烹调方式。
5. 喝够足量的水
水是参与我们人体代谢重要的一部分,每天保证足量的饮水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养成每天多喝水的习惯,建议每天保证6~8杯水(约1500毫升~2000毫升),如果实在不喜欢白水,可以在水中加些新鲜柠檬片或者薄荷叶等,增加水的色彩和味道。也可以选择喝些茶水或者牛奶,健康又养生。
6. 走路挺腰收腹
斜倚在办公椅上、半躺在沙发上等,长时间保持这些看似“舒服”的姿势会使肚子上的肉越积越多。日常保持挺腰收腹的姿势,走路时要抬头挺胸,有助于保持体态。
本文综合自:
①2024-10-18健康时报《一天中有两个“发胖时刻”》
②2018-04-20健康时报《吃得快,更容易饿》
③2022-10-12人民日报健康号“宣武医院普外科刘殿刚”《这些你天天做的事,不仅伤了你的胃,而且还会让你变胖!》
④Tse LA,Wang C,Rangarajan S,et al.Timing and Length of Nocturnal Sleep and Daytime Napping and Associations With Obesity Types in High-,Middle-,and Low-Income Countries.JAMA Netw Open.2021;4(6):e2113775.
⑤Yong-Moon Mark Park et al. Association of Exposure to Artificial Light at Night While Sleeping With Risk of Obesity in Women. JAMA Intern Med. 2019
⑥2024-03-0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人民”攻略】热辣滚烫,从轻出发, “人民”专家答疑解惑|世界肥胖日》
转自:健康时报
来源: 人民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