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可以治疗轻微腋臭吗(酒精可以治疗伤口吗)
43
2025-02-24
在各种男性健康问题中,生育,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因素叠加,越来越多夫妇,婚后面临生育难题,其中,男性因素占到40-50%。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研究表明:肥胖可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和质量降低,精子畸形率增加,是导致男性生育力低下或不育的重要因素。
研究证实:肥胖是导致男性生育力低下或不育的重要因素
中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金亦涵医师介绍,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肥胖率逐年上升。多项研究表明,肥胖是导致男性生育力低下或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肥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男性的生育力,比如影响男性生殖系统发育及性腺激素调控、降低精液质量、增加精子DNA损伤等,继而引起胚胎质量受损、发育障碍、着床率低、流产率高等一系列问题。
该院生殖医学中心实验室陆金春主任所在团队,用研究数据证实了这一理论。“我们曾对1000多例生育力低下男性进行研究,发现男性的肥胖指数包括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身高比(WHtR)和腰围(WC),均与其血脂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即肥胖可以导致血脂升高。”陆金春主任表示,团队的进一步研究显示,肥胖导致血脂升高的同时,精浆脂类亦升高,尤其是精浆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显著。
专家指出,精浆脂类的升高,可导致精子质量的降低,精浆脂类对精液量、精子活动率和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以及精子浓度和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现状:肥胖正成为你当上准爸爸的“绊脚石”
陆金春主任解释说,因为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而精子生成的最佳温度要比正常温度低2℃。肥胖男性的脂肪增多,可使他们的体温比正常人更高,这会直接影响到睾丸的生精能力,造成精子生成减少。即使精子生成数量不受影响,但生成后的精子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肥胖还会引发糖尿病或隐性糖尿病,血液中糖水平的升高,可损害精子中的DNA,并因此影响男性的生育力。精子DNA的损伤会导致怀孕率较低,并有较高的流产风险,且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出生缺陷。
专家表示,肥胖一定程度上还会导致男性性功能降低。多项调查研究发现,肥胖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也同样会造成男性生育力低下。
支招:行动起来,科学减肥
怎样才能不让肥胖成为你当上准爸爸的绊脚石呢?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夏朋滨营养师来支招。
控制饮食
夏朋滨营养师表示,对于男士减肥不仅要减体重,更重要的是还要塑形,拥有完美的人鱼线、八块腹肌……这就要提高蛋白质的比重,假设在大的饮食框架中,女士的蛋白质的摄入量是15%,而男士要提高到25%。平时多吃一些含有高蛋白的食物,也可以在运动前后可以吃一些蛋白粉。
运动
而塑造形体最强力的,当属健身房锻炼,增加耐力的锻炼。按照自己的减肥计划施行,自己心中也有明确的能量均衡的量表,消耗3500千卡的热量等于减重1斤。通过机械锻炼,如规定距离的匀速跑(1500米-3000米)、网球、羽毛球、健身操、游泳等都是较为理想的。
求准不求快
真正的减肥必须是减掉脂肪,而脂肪的分解是一个化学过程,并不是说坐着按摩身体某个部位等就能将其分解的。夏朋滨营养师表示,减肥一定不能追求快,要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一定要保持营养均衡,确保正常的饮水量,补充水分以凉白开为佳,不可以饮用任何含糖饮料。否则会损害身体健康。一般一周减1斤是比较正常的。
均衡营养
另外,夏朋滨营养师提醒,减肥最关键的是规律作息,调整合理的饮食结构,形成合理的膳食,而其他方法都只是起辅助作用。如果饮食不合理,还像之前暴饮暴食,吃大量的垃圾食品,那少量的减重只是暂时的。(蔡逸秋 刘敏)
肥胖人口迅速增加,影响到近1/3的育龄妇女。5月12日发表于《生理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母亲肥胖会损害胎儿的心脏健康和功能。
研究发现,母亲肥胖会导致胎儿心脏的分子变化,并改变与营养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从而大大增加后代日后出现心脏问题的风险。这是第一项表明心脏是由胎儿期接收的营养物质“编程”的研究。
基因表达的变化改变了心脏正常代谢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方式。它们将心脏的营养偏好进一步转向脂肪,而不是糖,结果肥胖雌鼠胎儿的心脏变得更大、更重,心肌也更厚,并显示出炎症迹象。这会降低心脏收缩和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效率。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小鼠模型,该模型复制了肥胖女性的生理学和胎盘营养物质输送模式。
在研究中,雌鼠被饲喂高脂肪饮食和含糖饮料,这相当于一个人经常食用汉堡、薯条和碳酸饮料(约1500千卡)。雌鼠一直吃这些食物,直至增重25%。另外50只雌鼠作为对照组则被控制饮食。
研究人员使用超声心动图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成像技术,对子宫内及出生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24个月的小鼠幼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后代的基因、蛋白质和线粒体。
结果发现,后代心脏代谢的变化与性别密切相关。雌性胎儿的心脏有841个基因表达发生改变,雄性胎儿心脏则有764个,但在两性中,只有不到10%的基因表达均发生了改变。
不过,性别之间的变化存在差异——雄性心脏功能从一开始就受到损害,而雌性心脏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恶化。
心血管健康和功能持续损害的性别差异可能是由雌激素引起的,但性别差异的分子原因尚不清楚。
论文第一作者、科罗拉多大学的Owen Vaughan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母亲肥胖与后代心脏代谢疾病之间存在关联。这项研究提高了人们对相关机制的认识,并为心脏代谢疾病的早期预防铺平了道路。”
他举例说,人们可以根据母亲或孩子的体重指数或性别,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营养建议,或者开发针对胎儿心脏代谢的新药。
研究人员指出,小鼠怀孕时间短、后代多,饮食与人类不同,因此需要在人类志愿者中进行研究,进一步证明母亲肥胖和后代心脏功能关联的确切分子机制。(王方)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13/JP282462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在各种男性健康问题中
生育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夫妇
婚后面临生育难题
其中
男性因素占到40-50%
多项研究表明
肥胖是导致男性生育力
低下或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
这是真的吗?!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生殖医学中心实验室
陆金春主任团队
用“大数据”来告诉你真相!
陆金春
主任技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计划生育与优生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首届江苏卫生拔尖人才,南京市高层次创新人才。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主编《生殖医学实验室诊断》、《中国男性生育力规范化评估专家共识》等专著9部,副主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16部。获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武警部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
现任中国性学会生殖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妇幼保健男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生殖男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男性生殖与不育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辅助生殖技术监测与评估专业委员会精子库与生殖男科学组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男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健康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妇幼健康研究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常委,南京市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男科学杂志》编委,《临床检验杂志》常务编委等职。
1 千人大数据:肥胖影响男性生育
“
用数据来说话
中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曾对1000多例生育力低下男性进行研究,发现男性的肥胖指数包括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身高比(WHtR)和腰围(WC),均与其血脂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即肥胖可以导致血脂升高。团队的进一步研究显示,肥胖导致血脂升高的同时,精浆脂类亦升高,尤其是精浆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显著。
研究亦显示,精浆脂类的升高与精子DNA损伤增加亦相关,这为肥胖可导致男性精液质量下降并可能导致女性流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2 肥胖,你当上准爸爸的“绊脚石”
“
肥胖到底对男性生育
有哪些直接的影响?
1.影响精子:
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而精子生成的最佳温度要比正常温度低2℃。肥胖男性的脂肪增多,可使他们的体温比正常人更高,这会直接影响到睾丸的生精能力,造成精子生成减少。即使精子生成数量不受影响,但生成后的精子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 损害DNA:
肥胖还会引发糖尿病或隐性糖尿病,血液中糖水平的升高,可损害精子中的DNA,并因此影响男性的生育力。精子DNA的损伤会导致怀孕率较低,并有较高的流产风险,且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出生缺陷。
3.降低性功能:
肥胖一定程度上还会导致男性性功能降低。多项调查研究发现,肥胖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也同样会造成男性生育力低下。
3 如何科学减肥?
看到这里
你是不是已经开始想着
要减肥啦
别着急
中大医院夏朋滨营养师来支招啦
夏朋滨
中大医院临床营养师(主管营养师)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会员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二上午、周三全天、周五上午
“
@所有肥胖男性
行动起来
科学减肥
调整饮食。调整合理的饮食结构,形成合理的膳食。不吃垃圾食品,不暴饮暴食。
多运动。消耗3500千卡的热量等于减重1斤。可以通过机械锻炼,如规定距离的匀速跑(1500米-3000米)、网球、羽毛球、健身操、游泳等方式。
营养均衡。确保正常的饮水量,补充水分以凉白开为佳,不可以饮用任何含糖饮料。否则会损害身体健康。一般一周减1斤是比较正常的。
多喝水。确保饮水量,补充水分以凉白开为佳,不可以饮用任何含糖饮料。
提高蛋白质的比重。假设在大的饮食框架中,女士的蛋白质的摄入量是15%,而男士要提高到25%。平时多吃一些含有高蛋白的食物,也可以在运动前后可以吃一些蛋白粉。
- END -
小编团队
策划&审核/程守勤
编排/蔡逸秋
文字/蔡逸秋 刘敏
校对/崔玉艳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大医院新媒体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