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人士容易得什么病(肥胖容易得啥病)

齐鲁壹点 0 2025-02-07

文章目录:

壹问医答|肥胖易引发哪些疾病?

肥胖易引发哪些疾病?本期“壹问医答”栏目邀请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主任隋国良为大家进行科普。(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后期 武春虎)

32岁男子重达200斤!肥胖元凶竟是脑垂体长了瘤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刁明杰

肥胖不仅影响个人形象与自信心,更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女性不孕等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因。近日,青岛市市立医院内分泌中心接诊了一名重达200斤的青年男子,经检查,造成其肥胖的元凶竟是起源于脑垂体的肿瘤。专家提醒,精准识别肥胖病因,才是健康减重的关键。

32岁的小伙子林先生(化名)体重达到了200斤,曾在健身机构尝试减重,但减重后又出现了复胖。近日,林先生来到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肥胖病内分泌专病门诊就诊。青岛市市立医院内分泌中心内分泌科副主任董利平为他进行了细致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发现林先生不仅肥胖,还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症状。林先生的腰围达100cm,BMI达到30.19kg/m2。在我国,肥胖的中国诊断标准为BMI>28kg/m2;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可以诊断为中心性肥胖。进一步的肥胖病因筛查和代谢功能评估显示,他的血ACTH水平异常升高。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董利平判断林先生的肥胖必定另有原因,很可能是垂体瘤所致。

在与林先生充分沟通后,他爽快地同意了住院诊疗。经过住院期间的诊治结合,很快“侦查”出了林先生肥胖的元凶——脑垂体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微腺瘤!董利平介绍,ACTH微腺瘤是一种起源于脑垂体的良性肿瘤,直径通常小于10毫米,尽管体积较小,但却可能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造成显著影响,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肥胖便是其中之一。随后,林先生被转入神经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出院前,他满怀感激地说:“我本来只是想来减个重,没想到帮我及时发现了大问题,专科门诊果然有优势!”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肥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的健康挑战。它不仅影响个人形象与自信心,更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女性不孕等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因。肥胖症的分型分期多样,有单纯性肥胖,也有继发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密切相关。据介绍,在肥胖患者中,有5%~10%的肥胖患者属于继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某种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物等)引起的体重异常增加。这类肥胖往往伴随着原发疾病的症状,单纯依靠节食和运动难以有效控制体重,需要专业的医疗介入。

面对复杂肥胖问题,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成立肥胖病联合门诊MDT(多学科诊疗)团队,由内分泌科、营养科、中医减重科、代谢减重外科、脂肪肝专病科、运动康复科和减重专科护士等多学科专家组成,致力于肥胖症的深入研究与诊疗。

内分泌科肥胖病专科门诊作为诊治的首站,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专业的实验室检测(如激素水平检测、代谢功能评估等),精准识别出患者的肥胖类型、潜在病因及相关靶器官损害。同时,结合患者的减重动机和具体诉求,运用多学科MDT模式,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综合性的治疗管理策略,确保患者获得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无论是采用药物减重、中医减重或手术干预(如减重手术),团队都建立了长期的跟踪管理机制,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并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以确保减重效果的持续巩固和提升。

专家介绍

董利平 青岛市市立医院内分泌中心内分泌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专业擅长:擅长糖尿病并发症及个体化治疗,肥胖、甲状腺疾病、痛风、骨质疏松等的诊治。

本部肥胖病内分泌治疗门诊:周一上午(本部)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这几种疾病或与肥胖有关,体重超重,或有危险

你是否曾经因为体重问题而担忧过自己的健康?或者,你是否身边有亲朋好友因为肥胖而饱受疾病的困扰?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肥胖不仅仅是一个美观问题,它更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健康危机!

张阿姨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在现实生活中,像张阿姨这样因肥胖而引发各种疾病的人,数不胜数。他们或许曾经忽视了自己的体重问题,但当疾病真正来临时,才后悔莫及。那么,肥胖到底与哪些疾病有关?超过多少体重,才真正处于危险之中?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个话题,了解肥胖背后的真相,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效控制体重,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分享,更是一次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肥胖:无声的威胁

肥胖的定义:BMI背后的真相

肥胖,一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实则隐藏着复杂的健康风险。它不仅仅是指体重超标,更是一种身体脂肪过度累积的状态。BMI(身体质量指数)是衡量肥胖的常用指标,通过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一般而言,BMI在18.5-23.9之间为正常,24-27.9为超重,≥28则被视为肥胖。但需注意,BMI并非万能,对于肌肉量高或骨架大的人,可能并不完全准确,因此还需结合腰围、体脂率等指标综合判断。

肥胖的危害:多病之源

肥胖,这个无声的威胁,正悄然侵蚀着无数人的健康。它不仅影响外貌,更是多种疾病的温床。肥胖者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骨关节炎及某些癌症的风险显著增加。据研究显示,肥胖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2-3倍,糖尿病发病率更是高达4倍之多。此外,肥胖还可能引发睡眠呼吸暂停、心理压力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肥胖背后的疾病链

心血管疾病:肥胖的“心”病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过多的脂肪堆积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肥大、心功能下降。同时,肥胖者往往伴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等问题,进一步加剧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因此,控制体重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糖代谢异常:肥胖的“甜”蜜陷阱

肥胖与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之间关系密切。肥胖者体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易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发展为糖尿病。糖尿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病等。

脂肪肝:肥胖的“肝”扰

脂肪肝是肥胖者常见的肝脏问题。过多的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导致肝细胞受损,进而影响肝脏功能。长期脂肪肝还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因此,控制体重对于保护肝脏健康同样重要。

你的体重,真的安全吗?

危险体重的界定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体重是否处于危险范围呢?除了BMI这一常用指标外,腰围也是衡量肥胖风险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就需警惕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此外,体脂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它反映了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

自我评估:你的健康警报器

定期进行自我评估是预防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关键。你可以通过测量体重、腰围、体脂率等指标,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同时,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及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科学减重,守护健康

合理饮食:吃出好身材

科学减重,首先要从饮食入手。选择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同时,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记住,健康的饮食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坚持。

适量运动:动出健康来

运动是减重不可或缺的一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以及力量训练等无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运动不仅能消耗热量,还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帮助你更好地控制体重。

规律作息:睡出好身体

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减重同样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调节身体代谢,减少饥饿感。同时,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保持身心健康。

持之以恒:减重路上的坚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持之以恒。减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面对诱惑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记住,每一次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每一次的坚持都会让你离健康更近一步。

上一篇: 小女孩肥胖表情包(小女孩胖的图片大全)
下一篇: 缺血性肥胖病(胖子缺血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