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祛除轻微的腋臭味道(怎么祛除轻微的头皮屑)
46
2025-02-24
糖尿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而且很多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高,还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或者肥胖。所以人们在研发降糖药物的时候,就希望降糖药物既能够控制血糖,又能够减轻体重,还可以保护心血管。今天笔者就跟大家推荐一个2型糖尿病的降糖新药:利拉鲁肽,它不但可以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还能够抑制食欲减轻体重,而且还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新型降糖药利拉鲁肽的优势
利拉鲁肽是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1],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激动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目前发现在胰岛细胞、肠胃、脑、肺、肾、免疫细胞、下丘脑和心血管系统等多个器官组织都有分布。所以就会产生涉及多个系统的作用:
1)促胰岛素分泌,安全降血糖
利拉鲁肽可以通过和胰岛β细胞上的受体激活,促进胰岛素释放,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餐后血糖。同时还可以抑制胰岛α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来降低血糖,而且由于利拉鲁肽的作用呈葡萄糖依耐性,所以不易发生低血糖。
2)保护肾脏和心血管
一项《利拉鲁肽对微量白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的研究,对利拉鲁肽治疗微量白蛋白尿期(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将86例微量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MAER),血肌酐(SCr)等等指标,得出结论:利拉鲁肽可在降血糖的基础上保护肾脏,改善肾功能且发生低血糖的概率低。
利拉鲁肽可减轻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冠脉平滑肌细胞形态改变及收缩纤维解离,减少由于高血糖和高脂血症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保护心血管。
一项国际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安慰剂的大型临床研究演示,利拉鲁肽可以降低糖尿病伴心血管高风险人群22%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就连我国药监局都批准了利拉鲁肽的心血管适应症:用于降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风险[1]。
3)减轻体重
利拉鲁肽可以抑制胃排空,降低食欲,而且可以减少肝脏脂肪、心外膜脂肪等内脏脂肪堆积。研究表明人们使用利拉鲁肽加上生活方式的干预比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能减轻更多的体重。
去年,英国国家卫生和保健卓越研究所在“在英国国民保健服务中使用GLP-1RA利拉鲁肽的指导意见”[3]中公布的利拉鲁肽推荐适应症为:用于已经成年的体质指数(BMI)≥35kg/m2且伴有高血压或高胆固醇等心血管疾病高危险因素的非糖尿病性高血糖患者的肥胖治疗。虽然我国并未获批用于减肥,但是广东省药学会的《超说明书用药目录(2020年版)》已有相关描述[4]。
总结
总之,利拉鲁肽能够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控制血糖、调节血脂、保护心血管等多重获益,值得糖友们多多认识和了解,同时这个药价格相对较贵,一支大约330元,希望未来这个药价格能更亲民一些,惠及更多糖友。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利拉鲁肽注射液说明书. 2011-03-04.
[2] 张弦,谭湘姗,纪立伟.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现状[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8,10:13-16.
[3] https://www.practicaldiabetes.com/news/nice-finally-recommends-liraglutide-for-obesity/
[4] 广东省药学会.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2020年版).http://www.sinopharmacy.com.cn/download/98.html.
#药回家看看# @头条健康
不同的糖尿病患者选择的药物有差别,比如,不同的体重降糖药物的选择不一样,肾脏有问题的对长效降糖药的选择也不同……,那么到底如何选择呢?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童南伟主任来为我们解答相关问题。
童南伟:不胖的人最好不要去选择二甲双胍,正常体重可以考虑,因为服用二甲双胍可能导致体重减轻。噻唑烷二酮可以增加体重,但是腹腔内的脂肪是减少的,从表面上看长重了,但是从内脂肪来看是减少的,它是获益的。
有蛋白尿可以使用长效糖尿病药物吗?应该注意什么?童南伟:CKD的病人,是可以延缓尿毒症的发生,可以使用。要注意什么?注意肾小球的滤过率,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在45,甚至30以下,每个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在45以上都不是问题,但是在30-45之间,每个药就不一样了。但是总体来说,只要EGFR在30以上,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EGFR30以下,这两大类药物原则上都不能使用。
如果一个病人存在肥胖,是不是跟遗传有关?童南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我们不能说每个人的肥胖都是遗传的。遗传的贡献是多少。现在恐怕很难去回答这个问题了。如果肥胖的病人选降糖药,有适应症,没有禁忌证,肯定可以首选GLP-1受体激动剂。
降糖药对血脂到底有什么影响?主要是想问一下GLP-1受体激动剂。童南伟:GLP-1受体激动剂对血脂的影响是倾向于阳性的。我讲的都是药物直接的作用,跟减重那些没有关系,跟血糖降低没有关系的。所以血脂有问题的病人,GLP-1受体激动剂应该是可以的,不是问题。
如果说磺脲 双胍控制还比较好,但是胃肠道不耐受,是不是因为药物的关系?童南伟:这个要判断就比较简单。第一,吃药之前没有这个现象,吃药以后发生了这个现象,多半跟药物有关系。如果我们做研究,怎么去肯定?停药观察。这个东西没有了,我们反过来推论,就是这个药出现的。但是还不算,要再吃药,再重复,这就肯定因果关系。我说做研究,但是做临床不可能这么去操作。
磺脲,格列美脲跟双胍同时使用,发生了消化道不适应,概率最高的应该是二甲双胍,所以可以怎么去对付这个事情呢?
首先停用二甲双胍,然后观察病人的消化道反应怎么样。停用二甲双胍以后,消化道反应好了,基本上就可以推断,二甲双胍是造成消化道反应的因素。
对患者有什么忠告?童南伟:第一,最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不要把糖尿病跟糖尿病病人划等号。第二,不要把CVD(脑血管疾病)跟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划等号。第三,糖尿病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不要老是去聚焦血糖的问题,应该聚焦我们的降糖药能够对病人带来什么好处。
最后一定要记住,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很简单,两个:第一延长寿命,最低要求。第二,最好又延长寿命,又改善生活质量。
童南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擅长:对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疾病及内分泌疑难病症的治疗有丰富经验。
#清风计划##汇聚海上名医,连接人与健康
#超能健康团#
商务合作及投稿:yang.zhang@gzenhance.cn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李大爷是一名 2 型糖尿病患者,最近换了一种新的降糖药。他原本还盼着这药能顺带帮他减减重,结果吃了几个月,血糖是稳住了,但体重一点没掉。
“这药是不是不管用啊?”李大爷一脸疑惑。
他的药不但有效,而且作用机制非常特别。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类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不会让体重下降的降糖药,看看它们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在正式介绍药物之前,我们得先搞清楚一个关键概念——胰岛素抵抗。
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人:“明明吃得不多,体重却蹭蹭涨”,“明明运动了,血糖还是高”……这很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在作怪。
简单来说,胰岛素是身体的“搬运工”,负责把血糖送进细胞,供其燃烧提供能量。可如果细胞“懒”了,不愿意接收胰岛素的指令,血糖就会在血液里越积越多,最终发展成糖尿病。
这个“细胞不听话”的现象,就是胰岛素抵抗,它是2 型糖尿病的核心问题。治疗糖尿病,光降血糖还不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才是关键。
市面上的降糖药五花八门,有些是直接促使胰岛素分泌(如磺脲类药物),有些是减少葡萄糖吸收(如 SGLT-2 抑制剂),还有些是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而今天的主角正是第三类——胰岛素增敏剂。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噻唑烷二酮类”(TZDs),如吡格列酮(Pioglitazone)和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非常独特:
它们不会直接降血糖,而是“劝说”细胞重新听胰岛素的话,让肌肉、肝脏、脂肪等组织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更顺利地进入细胞,被有效利用。
它们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因此不会导致低血糖风险。
它们对胰岛功能有保护作用,长期使用甚至可以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但问题来了:既然它们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为什么不会帮助减肥呢?
很多 2 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肥胖问题,而有些降糖药(如 SGLT-2 抑制剂、GLP-1 受体激动剂)还能顺带帮忙减重,那为什么 TZDs 只降糖而不减重呢?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脂肪“重新分配”,但总量没少
TZDs 虽然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它们主要是把脂肪从不健康的内脏脂肪(如肝脏、肌肉)转移到皮下脂肪,这虽然对代谢有好处,但体重并不会下降,甚至有些人还会稍微增重。
水分潴留,影响体重
这类药物会增加体内水分储留,导致体重有所上升。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脂肪增加,而是水分的变化。
食欲可能略有增加
由于胰岛素利用率提高,部分患者可能会觉得“吃饭更香了”,不知不觉摄入的热量增加,导致体重维持甚至上升。
TZDs 在降血糖的并不会让体重下降,甚至可能让体重略微上升。但从代谢角度来看,它们的作用仍然非常重要。
生活中的误区:“降糖药能帮我减肥”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常有这样的误区:
“吃降糖药是不是就能顺带减肥?”
→ 错!不同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不同,有些能减肥(如 GLP-1 受体激动剂),有些则不会(如 TZDs)。
“只要血糖控制住了,就没问题?”
→ 错!光看血糖是不够的,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体重、调整饮食,这些才是长期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只靠药物,不调整生活方式也行?”
→ 大错特错!糖尿病的管理,药物只是其中一环,饮食、运动、睡眠、心理调节同样重要。
除了服用 TZDs 等药物,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自然地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1. 适量运动,让细胞“听话”
运动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天然良药。特别是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结合,能显著提高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推荐:
快走 30~45 分钟,每周 5 天
每周 2~3 次力量训练(如哑铃、深蹲)
2. 控制饮食,“喂好”胰岛素
减少高 GI(升糖指数)食物(如白米饭、白面包)
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豆类、蔬菜)
选择健康脂肪(如坚果、橄榄油)
3. 睡个好觉,别让压力害了你
长期睡眠不足、压力过大,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每天保证 7~8 小时优质睡眠,学会放松,都是对血糖管理的好帮手!
糖尿病的管理,是看血糖数值,更重要的是改善胰岛素抵抗。
TZDs 类药物虽然不会减轻体重,但它们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根源上帮助控制糖尿病。
但别忘了,健康靠药物,运动、饮食、睡眠、心理调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你的生活方式,真的在帮你的血糖吗?不妨从今天开始,做出一点改变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