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吃药导致肥胖(荨麻疹吃药后加重)

39健康网 0 2025-02-07

文章目录:

医生劝告:2种食物是荨麻疹的“催化剂”,越吃越严重!避而远之

2017年,贺小姐患上荨麻疹,当时前胸后背上全是红色的风团,强烈的瘙痒让贺小姐恨不得把皮剥了。第一次去医院打了一针后有所好转,但隔天晚上又卷土重来!

这次复发的全身瘙痒让贺小姐痛苦不堪,睡也睡不着,只能硬撑到天亮再去医院。

从那天起,贺小姐开始了与荨麻疹漫长的对抗。

吃西药不管用,于是去大医院查过敏原,买了大几百块钱的药,但依然反复发作。贺小姐又开始找民间医生,吃中药、烧水药浴,听别人说什么偏方有用,贺小姐就千方百计地试,可是她的荨麻疹一直没彻底痊愈……

一、荨麻疹为何反反复复?

急性荨麻疹以瘙痒性风团和耀斑型皮肤、伴或不伴有血管性水肿为临床表现,常在6周内能痊愈。

而慢性荨麻疹,常以超过6周的风团或血管性水肿为表现,约半数患者的症状持续2年20%患者的症状持续10年

荨麻疹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可在皮疹消退后不留痕迹,彻底治愈。但对于许多慢性荨麻疹患者来说,反复发作让人备受折磨,虽然暂时治愈,但日后一旦再碰诱因,仍会发作。

荨麻疹多由外界环境刺激或者饮食不注意等原因诱发,反复发作说明诱因没有去除,如摩擦、压力、日光照射等物理因素;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抑郁等情绪因素;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都也是荨麻疹反复发作的诱因。

二、荨麻疹治疗要对症下药

皮肤科临床大夫在遇上慢性荨麻疹患者和家属时,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病能断根吗?”听到这种问题的医生往往都会露出苦笑,这不仅是因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难度较大,而且人们的许多看法也存在误区。

慢性荨麻疹病因治疗十分困难,基本上以对症治疗为主,那些所谓的“脱敏”治疗或免疫治疗并非明确有效,目前临床上的治疗以使用抗组胺药为基本治疗,必要时加用糖皮质激素

目前,选择抗组胺药是慢性荨麻疹现实的治疗方法,患者应该遵照医嘱,坚持规则服药。除非是严重的急性荨麻疹或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一般情况下不主张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因为若长期不规则使用激素类药物,不仅使治疗难度加大,还可能引起肥胖、骨质疏松、免疫力降低等严重的副作用。

最重要的是,慢性荨麻疹不要轻易使用所谓偏方,这类药物副作用大,停药后更容易复发且加重病情,造成不必要的精神、经济负担甚至身体的损害。

慢性荨麻疹虽不可治愈,但是可以稳定控制病情,正常工作生活。患者不要盲目四处求医,发病后到正规医院由专科医生明确诊断,积极查找病因从而对症下药才是现实的治疗。

三、荨麻疹患者不能吃发物吗?

对许多前来就诊的患者,有的医生除了交待一些寻常的注意事项,还会叮嘱一句“发病期间不能吃发物”。那么,发物是什么呢?为什么荨麻疹患者不能吃发物呢?

“发物”在普通老百姓的印象中,一般是指一些吃了会对病情造成刺激的食物。科学地讲,发物多指能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的食物。被老百姓视为“发物”的食物有很多,如羊肉、狗肉、海鲜类、菌类、葱姜蒜等辛辣物等,甚至把一些枇杷、杨梅、樱桃的瓜果类也归为此类。

对于荨麻疹患者来说,花椒、羊肉等辛温的食物有可能会导致肌肤的瘙痒加重。但需要注意的是,对发物的理解应该因病性而异,因病情而异,切不可一概而论,应该多听专业医师的指导意见。

因此,对于荨麻疹患者来说,遵循两条原则一定没错,一是避开那些导致自己过敏或容易使人过敏的食物,二是避开辛辣的刺激性食物。执意吃这些食物,只会让病情越来越严重。

对于反复发作的荨麻疹,患者切忌盲目求偏方,积极到医院寻求正规治疗,对症下药。同时,生活中也要避开诱发因素,调节心情,不必过于时刻担心病情复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与荨麻疹“和平相处”。

#清风计划##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郝飞.慢性荨麻疹不可治愈,但可自愈[J].江苏卫生保健,2020(01):10.

[2].科学认识发物 警惕小儿食复[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06):92 98 13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治荨麻疹,不能着急停药

主讲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 王飞 □副主任医师 董正邦

冬季气温低、气候干燥,且大风多,使空气中散布着大量的细菌孢子和灰尘。当我们皮肤接触到这些,就容易引发荨麻疹,特别是在北方,由于室内外温差大,使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更易让皮肤受到刺激。那么,什么是荨麻疹,有哪些表现,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防治呢?

荨麻疹是一种较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出现成片的风团,多为红色、肤色或苍白,带有明显的瘙痒,犹如被蚊子咬了个大包。病情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有的人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有的人数天才消退,还有的人此起彼伏,反复消退后再发,不过皮疹消退后不会遗留痕迹。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心慌胸闷、头晕乏力、四肢冰冷、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等。

临床上荨麻疹病因复杂,有些和过敏有关,但约75%的患者找不到病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对于知道病因的患者来说,有效远离过敏原十分重要。患者可能会问,“管住嘴”就真的能躲过荨麻疹吗?并非如此,因为荨麻疹的过敏原比较多样化,食物只是其中一类,如海鲜、牛羊肉、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少吃,部分热带水果,如菠萝、芒果、榴莲等也容易引起过敏。除此之外,粉尘、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吸入物,以及一些挥发性化学品;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因素;青霉素、头孢等药物;机械刺激、冷热变化、日光照射等物理因素;昆虫叮咬、植物、精神状态、内分泌改变、遗传等因素,都可能诱发荨麻疹。

建议荨麻疹患者平时注意寻找自己的过敏原,或到正规医院进行科学的过敏原检测,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家里整洁、避免挠抓皮肤、减少热水烫洗、少穿化纤衣物、多开窗通风透气等,减少对皮肤的刺激;避免熬夜和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保持好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此外,平时可以留心记录自己每天接触过的物质、吃过的食物和药物,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一旦发生荨麻疹,可以根据记录查找可能存在的过敏原。如果两次及以上接触同一物质后都发病,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避免再次接触。若没有发现明确过敏的食物,一般无需过度忌口。

目前,临床上有很多口服抗过敏药物,对于及时控制荨麻疹的症状很有效果,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咪唑斯汀、依匹斯汀、依巴斯汀等抗组胺药物,能够比较快速有效地控制荨麻疹的症状,一般可在药房自行购买,适合大多数患者常规应用或备用。而且这类药不属于激素,副作用相对较小,但也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建议在夜间服用,尽量避免服药后开车或高空作业等。

病情严重者可用地塞米松、甲强龙等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不佳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可选用雷公藤多苷、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可能引起肝脏损伤、血压血糖异常、感染风险增加、肥胖等不良影响,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严格使用。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因抗组胺药无法保证绝对安全,应尽量避免口服这类药物,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缓解症状。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应及时就诊,让医生选择相对安全的药。

用药后,即使症状控制的相对稳定,也不要着急停药。通常情况下,建议荨麻疹患者在好转后继续服用一周左右,如果病情稳定未再反复,方可考虑停药;如果症状出现时间超过6周以上,即转为慢性荨麻疹,患者使用抗过敏药的疗程将更长,通常需要3~6个月,甚至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此时用药更不能着急停,应待症状控制稳定两周后再开始逐渐减量,并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需提醒的是,少数荨麻疹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间,可能出现喘不上气、瘙痒难耐、腹痛腹泻,甚至是低血压、晕厥等严重过敏症状,这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及时治疗,以免危及生命。▲

乌鲁木齐一女子因减肥不当导致过敏体质 对20多种物质过敏

网络图片

新疆晨报讯 (记者 陈蓓蓓)8月25日清晨,27岁的赵女士感觉身上的皮肤奇痒无比,在不断地挠痒痒之后,她的皮肤上出现了一片片连着突起的红疹,她知道这是荨麻疹又犯了,在两年前她第一次得这个病时,就去医院做了相关检查,医生告诉她“这病一招风就起,居然是过敏惹的祸”,而造成过敏的罪魁祸首居然是减肥。

减肥不当导致过敏体质

说起患荨麻疹的原因,还要从赵女士减肥开始。

“25岁之前,我的体重在85公斤,虽然我身高170,但85公斤的体重让我看上去还是很胖的,而且肥胖让我感到行动不便,因此下狠心减肥的我开始节食。”赵女士说,节食减肥的她不仅不吃肉,还不吃主食,每天只吃一点点素菜。

短短3个月,赵女士就从85公斤减到了67公斤,虽然营养不良的她脸色和精神状态看上去非常不好,但是身材变好的她依旧坚信自己的减肥是成功的。“但是接下来的日子我就开始生病,稍微有点不对就感冒,每次感冒都是半个多月才能好。”赵女士说,除了容易生病之外,她还对原本很多能吃、能用的东西开始过敏。

“原来能吃的菠萝、芒果、猕猴桃、桃子等水果开始变得碰都不能碰,甚至干活时用的橡胶手套都能让我起疹了,就连我之前每天清晨都会喝的蜂蜜也出现了过敏现象。”赵女士说,2015年8月一天的清晨,她像往常一样起床后冲蜂蜜水喝,没想到刚喝下去不久,就出现了面部灼烧,浑身发热,且皮肤瘙痒的现象,接着就是身上成片的起疹子。

经医院检查发现,赵女士身上起的疹子是荨麻疹,由身体免疫力下降而引发的过敏性反应。后经过敏源检查,发现赵女士不仅对水果、橡胶、蜂蜜等物质过敏,还会对汽油、花粉、海鲜等20余种物质过敏。“医生说我身体免疫力下降是没有科学减肥导致的,经过近两年的中药调理,我感觉好了很多,以前不能吃的部分水果现在可以吃了,但身上时不时地还会不明原因地起荨麻疹。”赵女士说。

不同人群不同过敏反应

同样是过敏体质的初二女生周珊珊,说起自己的过敏史也是一把辛酸泪。

今年13岁的周珊珊于一年前被检查出来对40余种物质过敏,除了花粉、螨虫、很多水果过敏之外,她还对阳光过敏。

“一年前,我和家人去旅游,在沙漠里玩了一整天之后,晚上回到宾馆突然发现身上起了很多红肿块,都有指甲盖大小,肿块的中央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小水疱,奇氧无比,起初以为是在沙漠里被虫子咬了,可一连几天都没好之后,我去医院做了检查。”周珊珊说,医生说,这是与虫子有关的丘疹性荨麻疹,是她外出日晒、虫咬之后的综合作用引发的过敏。

周珊珊说:“从那以后,她的过敏也变得越发严重,平时喝水没事,但是手一碰水就会起很多疹子,严重时还会脱皮。”

赵女士和周珊珊的过敏是可以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而有些人的过敏在身体上并不会呈现各种反应。

今年2岁的宁宁就大米和面粉过敏,而他的父母在他6个月后添加辅食开始,直到他2岁时都没有发现宁宁身体上表现出来的过敏症状。“我家孩子就是不好好吃饭,喂他米糊、面条之类的东西他都不愿吃,孩子非常瘦小,我们最初以为他就是单纯的胃口不好,但在一次住院检查时,医生建议我们给孩子查一下过敏源,这才发现孩子对很多东西都过敏,其实就有米和面。”宁宁的爸爸张先生说,现在他们在给宁宁喂东西吃都很注意。

预防过敏阻断是关键

8月25日,新疆晨报记者就过敏的种类,和人的身体会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过敏反应,以及人们该如何预防过敏等问题,采访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相关专家。

据了解,过敏性疾病在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可能会有反应,有的人是反应在皮肤黏膜,有的人则反应在神经系统,还有的人会反应在消化系统,且同样一种物质过敏,不同患者也可能有不同的身体反应症状。

“就拿宁宁来说,孩子的皮肤组织没有反应,但在过敏源检测时就可以查出来他对大米、面粉过敏,那也可能这种变态反应是呈现在孩子的消化系统上,我见过同样是对鸡蛋过敏的3个不同的患者,他们一个是肚子疼,一个是头疼,还有一个是荨麻疹,有的儿童则呈现出多动症的现象。”该专家说,但过敏性疾病有它的发病规律和特征,因此过敏体质的人最好做一下过敏源检测,目前最常检测的过敏原约有20种,大多数患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均被检测出多种过敏原,检测率最高的依次是螨和昆虫、牛奶、海鲜、霉菌、花粉、重金属、橡胶、豆类和酒类等,对于过敏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进行脱敏治疗,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该专家表示,过敏性疾病主要有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引发,遗传因素不可改变,如父母双方均有过敏史,子女的发病率可高达60%,而双胞胎子女,一个孩子发病,另一个孩子的发病率可上升到70%以上,如父母是单方过敏,子女的发病率则在20%-40%之间,父母双方均无过敏史的,子女发病率在20%以下。

“对于环境因素来说,现在花粉、尘螨过敏的人越来越多,这与人们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有一定关系,过度精神紧张与疲劳、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均会导致人的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过敏,但过敏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是相互作用的,如果在一段时期内,人的工作、生活不规律,压力过大,发生过敏的几率也会增加,因此建议过敏人群查过敏源,避免接触过敏源才是预防过敏性疾病的根本办法。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上一篇: 5岁孩子肥胖怎么减肥(5岁儿童肥胖)
下一篇: 肥胖引发的皮肤病(肥胖会皮肤瘙痒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