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住院哪个科室看(腋臭用住院吗)
31
2025-02-24
在这个普遍追求骨感的时代,却对一个群体格外宽容——宝宝!
奶奶们带宝宝遛弯,晒太阳一扎堆。先不说啥,就盯着你家宝宝一通夸:“看这小脸蛋,小手手,长得可壮实,你给你家孙子一天吃的啥呀?”
宝宝的体重也就成了长辈最为得意的谈资,宝宝肉肉越多,在长辈眼里就越健康。可是,长辈眼里的这个“健康”和真正意义上的宝宝“健康”,那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肥胖,我们不做任何思考,就会给它贴上笨、懒惰、没有魅力等一系列负面标签。这种既定的偏见带给宝宝的,更戳心的是心理上的灰暗影响。宝宝的自我评价也会很消极,明显不合群,幸福感低。这一点已经得到了验证,成年肥胖者无论是在工作上,寻求爱情上都会较平均水平低。
其次在健康层面,肥胖会造成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骨关节炎等一系列疾病。无奈,这些目前还没有影响到我们的疾病,我们都只是当做知识听一听。对宝宝来说,就更是远在天边了,不引起重视也是理所当然的。
小时候一直胖的人,成年后肥胖的几率也会很高,宝宝在6个月左右就有肥胖表现,成年后出现肥胖症的概率达14%;而在7岁出现肥胖的宝宝,成年后肥胖症的概率则会高达41%。
至于宝宝身体是否处于肥胖状态,就要根据这个表来衡量了。
超过2岁的宝宝,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BMI,来衡量宝宝的健康程度。
BMI(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例如,一个3岁的男宝宝,体重14kg,身高95cm,那么他的BMI=14÷(0.95)2=15.51。
具体的操作方式:1.横向对应年龄处,画垂直竖线;2.纵向找到算出的宝宝的BMI值,画线;3.检查二线相交的点,落在哪个区域。
横线代表年龄;竖线代表BMI
蓝色区域:体重过轻;
绿色区域:健康
黄色区域:即超过85%就属于超重
粉色区域:即超过95%就属于肥胖
宝妈根据以上方式,就可以判断出宝宝的健康程度。宝宝肥胖和家族遗传、内分泌疾病等也有关系,有这些原发病,我们要先积极治疗。排除了这些原发病,根本原因就是,宝宝“被吃的太多了”!
由于宝宝还不具备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对自己的饮食摄入控制能力差,这个“被吃饭”就是导致宝宝肥胖直接的元凶。因此,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塑造宝宝正确的饮食观,预防宝宝出现肥胖。
1.尽可能地母乳喂养
建议在6个月以内,给宝宝纯母乳喂养。到宝宝添加辅食时,辅食 母乳混合喂养,逐渐至2岁。这一点很好理解,宝宝吃母乳时,饱了会自己减慢速度,或者停下来。这可以很好的帮助宝宝识别自己的饥饿信号,调节自己每顿吃母乳的量。饿了吃,饱了停的这个好习惯会影响到他的整个童年时期。
2.给他提供优质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宝宝成长活动的能量必备来源。当宝宝开始吃固体食物时,含有丰富纤维的谷物,如小麦、大麦、全麦面包等;新鲜蔬菜,白菜、萝卜、芹菜等;水果苹果、梨、香蕉等都是优质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3.吃饭时,和电视绝缘
说实话,宝宝的坏习惯,源头在于家长。我说过数次的“吃饭不开电视”,仍然有宝妈为了“这次”哄宝宝吃饭,打开电视。好了,有一就有二!
4.和宝宝一起动起来
活动还得宝妈先来,带动宝宝。在宝宝还只会爬的阶段,宝妈可以躺下来,或者蹲着和宝宝的视线齐平,鼓励宝宝多爬,多动。特别是3-4月龄期间宝宝翻身,以及7-8月龄期间爬行训练。宝宝会走了,就可以带他户外散步,把花费在电子产品的时间用到运动上来,一举两得。
宝宝小时候胖嘟嘟的,我们看着是挺可爱的。可怕的是,我们把这种肉嘟嘟当做了“宝宝健康”的标准,而实则,我们早给宝宝成年后,阳光的社交、完美体型,健康生活习惯埋下了引爆线。趁着时间还来得及,从现在开始,给他养成受益终生的饮食习惯!
上一期谈到小儿单纯性肥胖的危害和病因,并且对于治疗和预防做了简单的讨论。下面我们着重详细讨论如何发现、预防和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首先,如何判断自家的宝宝是不是“小胖墩”?
每个宝宝除了定期体检外,家长也需要定期给宝宝们监测体重,对应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来判断,是营养状况良好还是已经达到了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程度。
身高标准体重法是目前WHO所推荐的方法,WHO认为身高别体重是评价青春期前(10岁以下)儿童肥胖的最好指标。
此方法是以身高为基础,采用同一身高人群的第80百分位数作为该身高人群的标准体重。大于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大于50%以上为重度肥胖。另外也可以计算BMI(体重指数法)和婴幼儿Kaup指数,但是此种方法是更适合作为评价成人肥胖的简易方法。顺便补充一下WHO定义的标准是成人BMI在18.5-24.9之间属适宜范围,BMI≧25定义为成人超重,BMI≧30为成人肥胖。
如果我们经过简单判断或者医生诊断,明确宝宝真的变成了一个“小胖墩”,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根据情况而定,若是还不算严重,可以根据下面的方法调整喂养方式和饮食结构以及适当增加运动量等方法来改变;若已经明显严重或者家长已无所适从者建议结合专业的儿童保健机构指导治疗。
治疗的原则:减少热能性食物摄入,增加机体对热能性食物的消耗。
治疗目标: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养成科学正确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儿童身心发育,培养没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一代新人。
治疗措施
饮食调整是关键,减少三高(高热、高糖、高脂)饮食,采取适量蛋白质、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的食物结构。尽量选用体积大的食物(如芹菜、黄瓜和苹果等),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尤其是有促进脂肪燃烧作用的B族维生素不能缺。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喝汤,减慢进食速度,小口进食,杜绝零食,尤其是甜食以及高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等。
提供总热量的物质结构比例:碳水化合物占40%-45%,脂肪占20%-25%,蛋白质占30%-35%。
热量控制一般原则如下:六个月以下婴儿每日摄入热量限制在每公斤110Kcal/d;6-9个月的婴儿每日摄入热量限制在每公斤90Kcal/d;5岁以下儿童每日摄入热量限制在600-800Kcal/d;5-10岁儿童每日摄入热量限制在800-1000Kcal/d;10-14岁儿童每日摄入热量限制在1000-1200Kcal/d。具体精确计算可以寻求专业营养治疗师的帮助。
限制饮食既要达到减肥的目的,又要保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开始时不宜操之过急,而使体重骤减,只要求控制体重增长,使其体重下降至超过该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的10%即可不需要严格控制饮食。
适当运动是重点,以运动后感觉轻松、愉快为原则。应每日坚持运动量与活动时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增加食欲。每天至少保证45分钟到1个小时的运动,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选择以平移身体类的运动为主,如散步。另外亲子健身操、游泳等运动以及捉迷藏、螃蟹走等游戏也很好。
心理行为治疗,避免歧视,给予鼓励,解除精神负担,监督治疗。行为矫正的基础是“三要、三不、三正经”即“要自然食物,要均衡膳食,要会吃零食”“不进补品,不偏食,不吃洋快餐”“正经吃饭,正经睡觉,正经锻炼”。家庭成员要达成共识,统一要求,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作者:西安宝篮贝贝医生,杨小梅
可以在线向鲍奶奶提问啦!关注鲍奶奶的公众号:儿科医生鲍秀兰(id:xiehebaoxiulan),选择“问医生”即可在线向鲍秀兰教授和三甲医院专家们提问!
鲍奶奶每日问答:
▶图片来源:360图片
科学成分检验证明,母乳是高能量密度的食物,能满足婴儿快速生长的体脂积累,并且有相对高的乳糖供能,低聚糖诱导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和抗原库的形成,促进免疫的成熟。母乳喂养能建立起有效的能量摄入自我调节机制,控制食欲和饱腹感。据研究证明,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越长,超重发病率越低。所以六个月内的宝宝应当以母乳喂养。
▶图片来源:360图片
肥胖儿童管理措施有很多,如:均衡膳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运动锻炼等。
1.均衡膳食:在满足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均衡膳食,指导儿童先喝汤后进食,细嚼慢咽。控制能量摄入,避免过度喂养。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吃糖果、蜜饯、巧克力、冷饮、甜点心、膨化食品、西式快餐、肥肉、黄油、油炸食品以及各种含糖饮料。选择正确的进餐顺序是应该按照汤、蔬菜、荤菜、主食的顺序进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后,家长尽量不再添加主食和荤菜,可少许添加一些汤或者蔬菜。
2.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时长。减少静坐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3.加强运动锻炼:适当锻炼,加强体质。推荐一些居家亲子游戏,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如亲子开合跳、萝卜蹲游戏等。
婴幼儿肥胖是常见症,家长无需过多担心,按照科学的方法喂养孩子非常重要。家长的陪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运动锻炼的时候家长尽可能多的陪伴孩子,不仅可以锻炼出健康的身体,同时家长的陪伴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拥有开朗乐观的性格。
▶图片来源:360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