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汗腺在哪个部位(腋臭在哪个位置?)
46
2025-02-24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2020年10月,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提出了“超重肥胖”防控的总体目标,即以2002年—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0年—2030年0至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比基线下降70%。同时,以强化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政府责任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
01
适量运动增肌减脂
肌肉是消耗能量的,脂肪是储存能量的。通过运动增加肌肉,就能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脂肪,从而降低体重。
“老爸,太累了,歇会儿吧!”“加油!再坚持5分钟,我们就歇。”晚上,一对父子在北京市一个寂静的社区里慢跑。他们已经坚持快半个月了。
近两年,不爱运动的儿子小明越来越重了。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他“宅”在家里上网课、玩手机,户外活动大减,体重又上升几斤。小明才13岁,身高为155厘米,但体重已经超过130斤,超重约40斤。
“从2020年6月起,基本上隔一天跑一次,一般都是在晚上8点左右。”家长说,看到儿子越来越胖,他越来越着急。此前,专门带儿子去看医生,医生说孩子的血糖、血压偏高,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差,建议尽快改变生活方式,将体重减下去。为了帮助儿子减肥,家长制定了严格的运动计划,并亲自示范,户外跑步就是其中之一。经过4个月的坚持,小明成功减重20多斤。当他回到学校时,同学们差点没认出来。
“体重下降后,孩子身体明显好转,精神也好了,学习也更专注了。”家长说,要想保持体形,必须长期坚持运动。天气转凉后,这位爸爸又给儿子制定了室内运动计划。现在,每个周日,他会带儿子去附近的体育馆打羽毛球。“孩子在球场上跑跑跳跳,挥拍打球,全身都得到了运动,体重进一步下降,已经告别‘小胖墩’了!”
“运动不足或不锻炼的孩子更容易超重,因为热量消耗太少。”专家分析,孩子学习之余,长时间坐着看电视,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运动量很少,容易造成肥胖。据调查,坐着看电视平均每增加一小时,肥胖的概率要增加1.5%。
肥胖会给儿童青少年造成一些健康问题。专家介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可能会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在她接诊的肥胖患儿中,有的10岁就出现了高血压,有的13岁就得了糖尿病。除了身体疾病,肥胖会造成孩子生长发育异常,比如性早熟或者发育迟缓,都会影响到生活和学习。如果体重过高,还会影响孩子的骨骼,出现脊柱侧弯等畸形体形。此外,肥胖也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障碍。
专家发现,胖孩子都是脂肪超标,肌肉很少。“肌肉是消耗能量的,脂肪是储存能量的,只有能量消耗多了,脂肪才会少。通过运动增加肌肉,就能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脂肪,从而降低体重。”专家说。
专家建议,家长带孩子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由于儿童年纪较小,自律性较差,家长尽量选择娱乐性较强的运动,比如跳绳、跳舞、游泳、打羽毛球等活动。运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使得孩子运动后有轻松、愉悦的感觉就好。适量运动,不仅有利于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也能强健体魄、增强自信。
02
合理膳食控油少糖
健康的家庭饮食是关键。家长在做饭时保证少脂肪、少油炸、少盐,让孩子少吃零食、少喝饮料。
“一些小孩爱吃快餐等垃圾食品、各类甜食、甜饮料,体重很容易超重,如果家长再过度宠爱孩子,不管住孩子的嘴,很容易产生肥胖问题。”专家介绍,2岁至6岁年龄阶段的孩子,体重增长速度最快,如果家长过度喂食,孩子就会超重。
“产生肥胖不是孩子个人的问题,健康的家庭饮食是关键。”专家认为,一些孩子之所以超重,是因为家里的饮食就是大鱼大肉、多油多糖。孩子跟着父母一起吃,容易胖起来。专家建议,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到健康饮食。健康饮食的原则是适量适度、营养均衡。家长在做饭时保证少脂肪、少油炸、少盐,让孩子少吃零食、少喝饮料,孩子就不会发胖。
不当饮食习惯是儿童青少年肥胖最突出的原因。家长可以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掌握健康饮食方法,为孩子搭配营养餐。《指南》由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发布,可以帮助居民做出健康的饮食选择。
“有的小孩子体重快速增加,不一定是因为吃多了,有可能是疾病,应该及时就医。”专家认为,一些遗传性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肥胖。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引起患儿代谢减慢,体内脂肪在皮下堆积,从而造成肥胖,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甲状腺功能减退如果早发现,只要及时、定期到医院内分泌科治疗,吃药就能治疗到几乎不影响生长发育的程度。
03
积极行动预防肥胖
解决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不是孩子个人的事,需要家长、医疗机构、学校、政府等形成合力,营造健康生活的社会氛围。
专家认为,解决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不是孩子个人的事,需要家长、医疗机构、学校、政府等形成合力,营造健康生活的社会氛围。
“孩子超重问题,越早干预越好。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应该从小坚持做好孩子体重的监测。”专家建议,家长在给孩子建立健康档案后,应该保存好生长发育手册,并定时监测孩子生长发育情况,做好记录和对比。如果孩子体重超过同龄标准,建议及早干预或者就医。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列出了6岁至18岁不同年龄男生、女生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表,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别对照进行判定。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在预防改善肥胖问题上扮有重要角色。将合理膳食营养和运动知识融入幼儿园、中小学校常规教育,促使儿童青少年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校给食堂配备营养健康管理人员,改善烹调方式,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粗杂粮及适量鱼禽肉蛋奶等供应,避免提供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让学生吃得更加营养和健康。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等考核。保证幼儿园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不少于2小时;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促进肌肉力量和强健骨骼锻炼。
“当前,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较为突出。”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将工作重心转到开展多渠道、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和倡导活动,提高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远离肥胖,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
来源:人民网
如何远离肥胖,远离肾结石?远离肾病?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肥胖是减少肥胖相关性疾病的重要措施,降低肥胖的发病率、患病率是全民的责任。不良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肥胖相关肾脏病的病程进展。多位学者共同指出,减少酒精的摄入,戒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加强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包括肾脏疾病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的预后。由此可见,健康饮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减轻体重对肾脏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1. 健康饮食,「管住嘴」
健康饮食是保护肾脏的基础,对于肥胖患者提倡低热量、低脂饮食。改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习惯,为肾脏「减负」。提倡清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以及全麦食品,少甜食、少零食,均衡饮食结构,并且限制饮酒。亚洲人每日摄入热量约 2510kJ(600kcal),其中脂肪或食用油提供的热量不超过 20%~30%,碳水化合物提供总热量的 55%~65%,蛋白质提供的总热量不超过 15%。在此要提醒大家,少吃隔夜菜、少吃含各种添加剂的食物、减少盐及肉类、脂肪的摄入,对我们肾脏的健康也至关重要。
2. 适当运动,「迈开腿」
运动在肥胖相关性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起着极大的作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和糖耐量受损,改善脂肪代谢紊乱,长期有规律的运动能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从而降低血压。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改善中心型肥胖,减轻体循环压力、减少腹内压。我们建议大家采用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爬山等有氧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可以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量,如每周快走 150 分钟,并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合理调节。
3. 远离烟草和食物添加剂,「简生活」
吸烟不仅仅影响着肺、血管和心脏的功能,也悄无声息地毒害着肾脏,各种食物添加剂、保鲜剂和部分药物、中草药都有可能具备肾毒性,对于老年人、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尤为明显,大大增加了肾衰竭的风险。回归简单生活,多吃新鲜食物,低毒食品,也是保持肾脏健康的重要措施。
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世界范围内肥胖的流行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侵袭着我们,不仅仅是体形的健美,更多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保护肾脏的关键,优化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减少久坐,避免肥胖,为肾脏保驾护航。让我们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吧。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进入新学期,保持规律锻炼,坚持科学膳食,不仅对学业有帮助,也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改善肥胖和超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而1982年,我国7至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肥胖不仅会增加青少年在生长发育中患呼吸类疾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等肥胖类相关疾病的概率,也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4年版《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给出了六条原则和建议。
建议一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保持身心健康
《指南》指出,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还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选择游泳、慢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它们能够明显改善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形态、血液生化指标,还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
为达到减重的目的,建议有氧运动要持续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过程中的强度一般为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至70%。
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每周应至少进行3至4次、每次20至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强化肌肉力量和(或)骨健康的高强度/抗阻运动。但是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可知,儿童青少年不易过早从事力量型练习,因此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可采取一些抗阻力和较轻的负重练习来发展肌肉力量,比如俯卧撑、自重深蹲等。
建议二
饮食小份多样 保持合理膳食结构
《指南》建议,肥胖儿童青少年应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日常膳食要做到食物多样,吃饭八分饱。
每天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类。应减少高油、高盐和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摄入,如油炸食品、甜点、含糖饮料、糖果等。
建议三
辨证施食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肥胖儿童青少年食养要遵循首重脾胃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施食。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饮食习惯和食物供应特点,儿童青少年要选择适宜的食物,因地制宜进行食养。
如西北高原地区,多见寒冷干燥气候,饮食上宜多选择温阳散寒的牛羊肉等食物,东南沿海地区温暖潮湿,饮食上则宜清淡,可多食蔬菜、水果、鱼虾、豆制品等食物。此外,还要关注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易感体质,注重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调养,预防与控制肥胖的发生发展。
建议四
养成良好饮食行为 促进长期健康
养成健康饮食行为是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重要途径。偏食、过食等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易导致儿童青少年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失常、痰湿停聚,增加肥胖风险。
肥胖儿童青少年进餐时建议先吃蔬菜,然后吃鱼禽肉蛋及豆类,最后吃谷薯类。同时还要控制进餐量和进餐时间,少吃高油、高盐、高糖的过度加工食品。
建议五
定期监测 科学指导体重管理
定期监测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腰围等指标,分析动态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趋势并采取有效措施。各方应鼓励肥胖儿童青少年测定体成分,明确肥胖特征。
肥胖儿童青少年建议每周测量1次身高和晨起空腹体重,制定体重管理目标,通过参与、言传身教等方式鼓励肥胖儿童青少年做到平衡膳食、科学锻炼,形成能够长期坚持的健康行为习惯,逐步达到健康体重。
建议六
多方合作 创造社会支持环境
要达到预防和改善儿童青少年肥胖和超重的目的,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营养教育,向儿童青少年和家长传播肥胖预防控制相关营养健康和传统食养知识技能,包括肥胖的原因、不良影响、干预措施等,同时避免肥胖歧视。
另外,充足的睡眠也有利于预防儿童超重或肥胖,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家庭应制定促进睡眠的干预措施,适当延长儿童青少年的睡眠时间。
(来源: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