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手术可以永久祛除腋毛吗(腋臭手术可以永久治疗吗)
44
2025-02-24
“油腻”一词曾被评为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意思是用来形容某人活的不清爽、不体面、不优雅,是对某些中年男子特征的概括描述。然而当夏天来临,肥胖的朋友们如果经常出现油腻的感觉,则需要警惕,因为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脂溢性皮炎的出现。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反复发作。该病好发于成年人和婴儿,有研究显示,成年人中的患病率为1%~5%。脂溢性皮炎多发生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如头皮、面部、胸背、腋窝、乳房下及腹股沟等部位。典型的皮肤损害为黄红色斑片,上面附着油腻性鳞屑,可伴有瘙痒。
脂溢性皮炎的高危因素
易患脂溢性皮炎的人,可能因疲劳、情绪紧张或感染而诱发此病。而遗传、感染、酗酒、饮食失调、一些可以导致皮脂分泌增高的因素(见天地链接)、神经功能障碍(如帕金森等)、免疫功能失调(如艾滋病等)、皮肤病(如痤疮、银屑病、酒糟鼻等)、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则是出现脂溢性皮炎的高危因素。
脂溢性皮炎的典型症状
头皮
患者梳发时有多量灰白色头皮屑、典型红斑,附着油腻性脱屑,伴有轻度瘙痒。严重者可出现油腻性黄色或棕色痂,伴有糜烂、渗出,散发皮脂分解的异味,可扩展至前额、耳后及其他皮脂溢出区域。
颜面部
常由头部蔓延而来,容易导致面部弥漫性红斑、脱屑。眉毛、胡须因搔抓而稀少。眼睑如果受波及,可出现睑缘炎,严重者可呈糜烂性溃疡。而当耳后有糜烂、潮红和皲裂,可出现脂溢性外耳炎。
躯干部
好发于前胸和肩胛骨间,常为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表面有油腻性鳞屑。
皱褶部位
在乳房下、腋窝、脐部、外阴、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皮肤褶皱、摩擦多汗的部位,可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类似体癣,附着油腻鳞屑,可伴有渗出。
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脂溢性皮炎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以下生活方式来进行干预:
保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调节好自身的情绪和心态,避免焦虑。
调节饮食,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食用些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有小麦麸、麦芽、大豆、甘蓝菜、糙米、燕麦、花生、胡桃、绿叶蔬菜、蛋类。
保持皮肤局部清洁,定期用温水和温和洗漱用品清洗,洗后及时涂抹润肤霜,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天气寒冷干燥时,注意加强皮肤控油与保湿;天气炎热时,注意防晒。日常穿着宽松、质地柔软的服装,减少皮肤摩擦。
对于头皮或胡须等附着鳞屑、黄痂者,可以使用矿物油软化后再清理。避免使用发胶、染色剂等美发产品或刺激性洗发用品。需注意的是,当出现红斑,油腻性鳞屑或黄痂,或伴有瘙痒、糜烂、渗出时,假使常规护理不能缓解症状,须及时就医。
天地链接
哪些原因会导致人体皮脂分泌增高?
1.先天皮脂腺发达,分泌功能旺盛。
2.内分泌紊乱主要是雄性激素分泌增加,致使皮脂腺分泌增多。
3.维生素B6缺乏,维生素B6是机体内许多重要酶系统的辅酶,参与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等生理过程,同时也是细菌和酵母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成分。缺乏维生素B6容易引起脂溢性皮炎。
现代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衍生出了很多富贵病。肥胖就属于其中一种,它是对体重过重或体形过于宽硕的人的俗称。
中医认为,胖人气虚,气虚的原因有四种:一是气虚,二是阳虚,三是痰湿,四是湿热。所以胖有时不仅仅是一个体型,更是一种疾病。
肥胖分为4种:
一、气虚型肥胖
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肥胖。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
表现为:胆子小,泛指身体虚弱、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动则汗出、动力不足等。此类肥胖者舌体胖大、舌淡红、边有齿痕。最后,气虚型肥胖者一般都语声低微,容易疲惫。
改善方法:
1、气虚型肥胖主要是要培养正常饮食习惯,吃饭要定食定量、不吃零食,饭前不要吃高糖、高脂或高盐食物、饮料。
2、保持正常的作息,适当进行运动,可避免气虚病况加重。
3、饮食上可多吃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食物。如:小米、猪肚、胡萝卜和香菇等。
二、阳虚型肥胖
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而引起的肥胖为阳虚型肥胖。
表现为:怕冷,四肢凉,小便清长,夜尿多,小便多,脉沉无力,萎靡懒惰。此类型肥胖者的大便中一般夹杂有未消化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改善方法:
1、可吃乌鸡汤、牛骨髓汤、骨头汤,加生姜、肉桂、黄芪、红参、各适量配合熬汤喝。
2、注意防寒保暖配合治疗。
3、经常按摩后背的长强、命门和百会三个穴位,能使阳气生发。
三、痰湿型肥胖
痰湿型肥胖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气血津液运化失调。
表现为:肿眼泡、眼睑经常浮肿、容易疲惫、额头爱出油、爱吃肉喝酒。痰湿型肥胖者往往胸闷、痰多。此类型肥胖者大都舌体胖大,舌苔白腻。他们的脂肪一般都堆积在了腹部,像"游泳圈"。
改善方法: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尽量不要吃油腻、味重、生冷的食物,戒烟酒。
2、平时可多吃点生姜、冬瓜、赤小豆、荷叶和山楂。这些食物有化湿、益肺、利尿的功效,利于体内痰液的化开,有助于气血通畅。
3、居住环境避免潮湿,注意保暖。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锻炼后出汗有助气血顺畅。
四、湿热型肥胖
湿热,在中医里是一种致病因素,湿热蕴结在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便会引起肥胖,这便是湿热型肥胖。
表现为:面部油腻,脾气暴躁,爱长痤疮、粉刺,湿热型肥胖者大都食欲旺盛,特别能吃。湿热型肥胖者一般舌质偏红,舌苔黄腻(颜色越重,表明体内湿热越严重)。大便通常是或许干燥过过于黏滞,小便短赤。不同于虚胖,这类型的胖子往往比较结实。
改善方法:
1、可以吃绿豆、冬瓜、苦瓜、莲子、薏米等食物来清热祛湿。辣椒、羊肉等要少吃。
2、忌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食,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
3、经常按摩手肘部的曲池穴也可以达到清热利湿的功效: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来按揉,每次1~3分钟,每日1~2次。
正常肥胖者: 从医学上讲,有些肥胖并不是一种病,而是营养过剩时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在皮下堆积而成。吃的多了,动的少了,自然就胖了。这类型的肥胖者气血平衡,精神抖擞,所以他们是健康的"胖子"。
但是肥胖仍就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所以,"管住嘴,迈开腿",动起来吧!
来源:小喵不爱说
脾虚容易导致人体湿气加重,再发展就会出现痰湿。“痰湿”是因为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而形成的。痰湿堵在身体里,一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另一方面是不良情绪。
痰湿型肥胖体型特征:
肥胖体型且腹部肉多松软
常见症状:
脸部爱出油,多汗且黏,喜食肥甘甜腻,容易疲劳,胸闷痰多,易水肿,舌苔黄腻。
性格特征:
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中医看来:“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意思就是说涉及到“湿、肿、满”的问题,究其根源要从脾上找。脾为生痰之源,调好脾胃,痰湿自然除。
体型肥胖的痰湿体质,一定要忌食肥甘厚味、滋补油腻以及酸涩苦寒食物。
中医一个千年祛湿化痰古方【温胆汤】
组成:茯苓,陈皮,法半夏,竹茹,枳实,炙甘草。
用法:上述药物放入水中,熬开锅30分钟,将药汁分成2份,早晚兑入温水,泡脚,每次20分钟,水温不要太热,水淹过小腿肚最好(淹过三阴交穴)。
功效:理气化痰,清热除烦,和胃利胆。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喝【陈皮茯苓荷叶茶】
组成:茯苓5g,陈皮5g,荷叶5g。
用法:开水冲泡1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利湿化痰,适用于口苦口臭,肥胖,大便粘滞等人群。
人体有4个化痰祛湿穴位,平常也可以多按按,对于痰湿型肥胖很有好处。
1、丰隆穴
作用:化痰湿,和胃气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简单取穴法是:膝盖右下的凹陷点与外踝连线的中点即是。
用法:可以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一般每天2次,每次3分钟。或者艾灸此穴位,每周2-3次。
2、中脘穴
作用:和胃健脾,促进脾胃运化
位置:中院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取穴的时候,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用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钟,或用掌心或四指按摩中院5-10分钟。或者艾灸此穴位,每周2-3次。
3、足三里
作用:调理脾胃
位置: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处,胫骨边缘的位置
用法:按摩足三里穴的要诀在于,按压穴位的时候一边缓缓吐气一边强压6秒钟,如此重复数次。另外也可以艾灸此穴位,一年四季任何时候都适宜进行。
4、阴陵泉
作用:健脾除湿
位置: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
用法:可以每天用手指按揉这里,时间不拘,但要保证按揉时间在10分钟以上。或者艾灸此穴位,每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