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做什么医美治疗好呢(请问一下做腋臭要多少钱)
26
2025-02-23
小腹的成因有很多,除了均衡饮食和保持运动,也有可能是代谢不好或是体质关系形成的,现在就要教大家一个辅助的小诀窍,透过分辨小腹类型,再针对穴位按压,摆脱小肚腩就能事半功倍!
要轻松找到穴道,首先要教大家1寸怎么算。
中医里提到人体的1寸,大约是大拇指的宽度。知道1寸的测量基准后,就可以自己找穴位了。
一、便秘型
有便秘问题的人,按压肚子会似乎有硬块在腹中;如果便秘很严重,按压时甚至会有刺痛感。可以推揉以下穴位来帮助肠道蠕动,以达到排便的功效。
二、水肿型
和胀气型一样会胀胀的,但拍打时有实心感,就像水球一样。按压肚皮时,皮肤颜色会呈现淡黄色,需较久时间才能恢复皮肤色,可以推揉以下穴位来加强代谢,去除多余的水分。
三、胀气型
容易胀气的人肚皮会摸起来鼓鼓的、拍打时有空心感,像气球般有弹性,特别容易打嗝或排气。胀气主要是因为循环较慢造成,可以推揉以下穴位加速循环,解决胀气问题。
四、松垮型
肚肚摸起来较松软、缺乏弹性、且容易有肥胖纹。中医理论提到,肌肉松垮主要是因身体能量不足,我们可以推揉以下穴位以达到提升能量、紧实肌肤的作用。
如果你还不确定自己属于哪一型,也可以顺时针推揉肚子,力道不用太强,有微微酸胀感即可,这样就可以刺激到所有的穴道。
最后,还是要提醒想瘦身的各位,想保持好身材,穴位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从均衡饮食及运动习惯做起才是最重要的!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清风计划# #南方健康超能团#
“李医生,我来月经啦!”
昨天一大早,中医李翔刚走进医馆
32岁的吴小姐就把脑袋探进来,乐滋滋。
来月经?这件对普通女性来说很稀松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吴小姐来说,却是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
因为过去,她曾经收到过一份令人绝望的判决书——去年做的激素水平测试,报告上的数值指向一个明确的诊断“卵巢早衰”。
长期睡不好觉、皮肤松弛、经常停经……最重要的是,在和老公努力了一年多以后,吴小姐始终没能怀上期望已久的宝宝。
辗转多家医院就诊,终于在接受了中药调理和药灸两个月后,吴小姐第二次月经准时而至。
“身体感觉轻松多了,希望很快能怀上宝宝,”吴小姐第一时间赶来医馆,向自己的主治医生李翔报喜。
今日服务:微坐诊
生为女人,身体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
卵巢
卵巢负责女性的内分泌系统
对女性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
都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今天,四川名医请到了李翔医生来到微坐诊,请他给大家讲讲:
●中医是怎样看待卵巢早衰的?
●中医怎样运用调肾、调脾、调肝的思路,来整体调理女性卵巢早衰的?
点击这里,直接预约来电咨询名额
不想做“更年期少女”的女性朋友们,别错过这个和他直接交流保养心得的机会哦!
卵巢早衰是什么?
“卵巢早衰,顾名思义就是由于卵巢这个器官过早地衰老了,承担的相应功能发生减退了,从而给女性的身体健康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李翔医生说。
西医这样说…
卵巢的主要功能除了孕育卵子之外,还有分泌孕激素、雌激素,两种激素协同促进才能维持月经的正常发生和妊娠。
而如果卵巢激素分泌异常,就会引起一列症状:
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阵发性潮热、面部潮红、失眠、易怒、抑郁焦虑……
②女性特征提前退化:乳腺萎缩、皮肤弹性减退……
③泌尿生殖道感染:外阴瘙痒、阴道干涩伴灼烧感、尿频、尿急……
④女性生殖功能异常:月经的停闭、不孕……
中医这样说…
而在中医理论中,卵巢早衰是“肾气衰落”的表现。
《黄帝内经·素问》认为——
女性生殖功能的发育和衰落都与“肾气”的盈亏有关,并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女孩子7岁开始换牙、第二性征发育)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14岁开始来月经,可以怀孕生育)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49岁后失去生育能力)
如果女人“肾气”过早地虚亏或不足,那么“任脉虚,太冲脉衰少”也会提前出现,也就是卵巢早衰的一系列表现。
为什么会卵巢早衰?
李翔医生认为,现代女性越来越多地发生卵巢早衰,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
人流,卵巢、子宫相关手术——损伤肾气
饮食生冷、煎炸烧烤造成脾胃负担过重或节食、减肥——损伤脾胃
过于劳累、熬夜——消耗气血
思考、用脑过度;精神紧张、压抑不及时疏泄,造成——气血瘀滞
所以,中医治疗卵巢早衰就可以针对以上这些病因,对症下药、下针、下灸……
李翔医生介绍,和西医采用雌、孕激素的人工周期疗法相比,中医调理是从女性体质入手进行根本性调理,调理后不易复发,也避免了长期使用人工激素的一些潜在危险性。
用心保养
愿你的卵巢永远18岁哦!
本文编辑:王欢
图片来源:Pexels 、pixabay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或在微信上搜索“scmingyi”微信公众号加关注,每日获取更多权威健康内容。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肥胖。并不是所有大体重人群都是肥胖,国际上用BMI来衡量肥胖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kg/㎡)。BMI>23时,称为超重,判定为肥胖;BMI>27.5时,可称为肥胖症。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肥胖的呢?
南京市第二医院中医科沈建军主任医师介绍,中医有句话“肥人多痰”,肥胖的形成与病理产物“痰湿”的堆积有关,“百病皆由痰作祟”、“顽痰生怪症”也表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与痰湿积聚相关。如痰湿阻于血管会形成血脉瘀阻,即西医中的血管粥样硬化;汇于头部则上蒙清窍出现头昏脑涨;滞于胸部则造成胸壁满闷、心慌气短;停于肝脏就形成脂肪肝;饮停皮下就形成结节、囊肿、痤疮,溢出皮肤则变成油脂……
痰湿体质经常表现为形体肥胖、肌肉松散,自觉肢体沉重乏力、精神懒散,皮脂分泌过多,大便粘腻,舌诊可见舌体胖大、舌苔厚腻。
而痰湿的产生多与脾胃虚弱、肝失疏泄相关,过食生冷、肥甘厚腻,经常熬夜损伤肝气都容易形成痰湿体质。
沈建军主任医师表示,脾为生痰之源,要想改善痰湿体质、摆脱肥胖,需要强健脾胃。
益气健脾代表中药包括白术、茯苓、薏苡仁、党参等,配伍苍术、半夏、陈皮可以燥湿化痰,山楂、荷叶、红曲米可以降脂化积,玉米须、车前子、大腹皮可以利尿消肿。
大黄、番泻叶等强效泻药也曾在“中药减肥”的历史舞台上大放光彩,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药物属于攻下类泻药,虽然能迅速地改善便秘、清肠通便,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甚至损伤肠道、造成结肠黑变、肠道息肉,导致腹痛腹胀、排便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专家提醒,上述中药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根据个人体质配伍开立,并根据症状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组成及用量。
另外,肥胖人群也可以尝试穴位埋线,是指在特定穴位中置入可吸收蛋白线,形成长效、持续地刺激,加速代谢,促进体内脂肪分解、排出体外,以达到减肥的目的。
通讯员 朱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