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腋臭香体露必看(狐臭用什么香体露)
50
2025-02-24
保育员对特殊幼儿的护理,保育员怎样照顾肥胖儿
有的幼儿饭量很大,胃口特别好,优点是不挑食,缺点是喜欢高热量的食物、比如肉食和甜食。这让不少家长和保育员老师又恨又爱。为啥呢?因为能吃不胖的人比较少,肥肥的体型不爱运动、劳动,时间久了还容易产生疾病。
保育员老师怎样照顾肥胖儿这个问题,也是专业的保教知识中需要学习的,本文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改善幼儿膳食,教会孩子科学的饮食习惯 告诉孩子不要过快的进食,实行定点定时进餐,减少零食。
1、控制幼儿的饮食量,每天吃饭前请幼儿先喝汤,后吃主食;以菜为主,肉味辅,降低幼儿的饮食量。
2、指导幼儿吃饭时学会细嚼慢咽,不挑食,不贪食,不暴饮暴食。
(二)鼓励孩子多参加运动,教育孩子不要进食后就睡觉。
1、利用户外活动时间,指导幼儿做一些活动量大的运动项目。俊熙最喜欢玩沙包了。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以幼儿感兴趣的运动为主,其他项目为辅,让幼儿在减肥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开心、有趣的去玩,同意也达到了我们预想的目标,是一个非常好的减肥策略。
2、在午餐后,带领幼儿在院子里散步,避免幼儿直接午睡,造成消化不
良。
(三)家园配合,与家长进行沟通,请家长协助帮助幼儿安排减肥计划。
1、 培养孩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不要过量地让孩子进食。
2、 尽量让孩子到室外多做些体力活动,这不仅可以增加能量消耗,防止肥胖,而且可以促进心血管功能。
3、 要限制孩子吃高脂肪食品和糖果、糕点,少吃荤油、肥肉。给孩子准备适量低热量的食品,如蔬菜和水果。
4、 大人要有科学的饮食习惯,给孩子做出榜样。
5、帮助孩子养成吃饭细嚼慢咽的习惯,这样可以让大脑有时间接受饱腹信号,有助于防止过度进食。
如果你对保育员职业报考知识感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小马职考,共同学习交流!
了解更多
为了更好地促进肥胖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本学期松江区机关幼儿园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制定肥胖儿矫治计划和详细的矫治措施,通过饮食、锻炼、生活护理多方面结合,提高体弱儿的身体体质,减轻肥胖儿的肥胖程度,更好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期初筛查关注护理
开学初保健医生根据幼儿生长发育指标评价体系对全园600多名幼儿进行认真筛查,共筛查出4名中度肥胖儿童和2名轻度肥胖儿童,部分体弱儿。对其日常生活关注的同时,对肥胖幼儿的进行了精心的护理。
二、爱心菜谱保证营养
保健医生对各班筛选出的体弱儿肥胖儿管理进行专案管理,提高管理成效。每天根据幼儿园的总食谱结合肥胖儿的特殊性制定了适宜他们的食谱。例如周一菜谱 酱汁狮子头、金针菇炒莴笋、天菜心素鸡羹、小米饭在保健医生的营养分析下将酱汁狮子头改为了红烧基围虾,既保证了肥胖儿们的营养需要,又避免了他们的营养过剩。
三、运动行为锻炼矫治
保健医生每周逢周三、周五对这些幼儿进行体格锻炼,为了更好的调动幼儿的兴趣,实验幼儿园的体育教师还专门组织慢跑、爬行、钻等多种项目,采取了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多种多样游戏趣味性强的动作,不仅让孩子对运动产生了热情,同时也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今后保健室将更多地结合班级保教人员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加强对肥胖儿、体弱儿的管理。同时为每位幼儿建立个人健康追踪档案,为实验幼儿园每个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鲁燕 余浙燕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杭州市钱塘区河庄幼儿园以此为契机,开展了“行动起来,防治肥胖”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幼儿对肥胖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强化将控肥意识内化于心的重要性,让幼儿能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坚持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
小班孩子们围绕肥胖主题与爸爸妈妈一起展开调查,哪些因素可以引起肥胖呢?孩子们认真调查,寻找肥胖的真相。比如爱吃垃圾食品、久坐不爱运动、作息不规律等。
小班老师们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故事和动画让孩子们了解肥胖的外形特征,知晓肥胖不仅会降低幼儿生活、学习、交际能力,影响身心健康,亦可对其长远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如诱发多种疾病等。孩子们纷纷表示“预防肥胖,从小做起”的决心。
中班老师向孩子们介绍每日膳食将食物分为三类,分别称为绿色食物、黄色食物、红色食物低能量密度高营养的食物,如大部分水果、蔬菜被视为绿色食物,可经常吃;中等能量密度的食物,如谷类被视为黄色食物,可适度食用;高能量密度低营养的食物被视为红色食物,应节制食用。活动后,孩子们绘画出食物的“红黄绿灯”分类以加深印象。
中班孩子们还制定了合理的一日作息表,提醒大家:从小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别让肥胖成为健康路上的绊脚石。
大班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决定为此次活动画宣传画,用这样的方式绘出肥胖防控的决心及呼吁大家:行动起来,防治肥胖!
幼儿肥胖影响一生健康,也很容易发展为成年肥胖,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肥胖的关键。预防幼儿肥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