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能过军队文职体检吗(腋臭可以入伍吗)
25
2025-02-24
肥胖是高血压的高危因素,这已经是被广大医生和大众认可的真理了。的确在现实世界里,有很多的高血压患者之所以高血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肥胖带来的。于是,肥胖带来的高血压就被医学界称之为“肥胖相关性高血压”。对于这一群高血压患者来说,有效的改善生活方式,降低体重就可以控制疾病。那么,对于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来说,如何才能有效的改善生活方式呢?下面张大夫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饮食
饮食一定是生活方式改变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说到饮食又涉及到几个方面,比如说主食、肉、蛋白质、盐、酒精等等。咱们今天大致说一说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般来说,我们建议碳水化合物(米和面)、蛋白质、脂肪对应能量的比例是55-60%、15-20%、25-30%。而对于平时食盐摄入量,我建议大家严格把食盐控制在5-6g以内。同时建议大家多吃水果蔬菜,因为这样有助于摄入“钾”,这有助于血压的降低。而对于酒精的摄入建议大家白酒不要超过50ml、啤酒300ml、红酒100ml。
2、运动
对于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来说,增加运动量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一般我们建议让这些人在血压平稳情况下,进行中等强度运动,一周5天,每天30分钟。这是对于降血压和控制体重非常有效的办法。
3、控制体重
对肥胖高血压患者来说,体重应该在半年内下降原来体重的5%,对于那些严重肥胖者(BMI>3535kg/m2),应该尽量使BMI指数降至28kg/m2以下。
不过说句实话,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受人意志的影响,很多人即使一段时间改变的挺好,后期也容易出现反复。所以,张大夫还是奉劝那些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有一颗恒心,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
大家还有更多好用的控制体重的小妙招吗?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患者资料
男,30岁,长期办公室工作者,体型肥胖,身高170cm,体重96kg,BMI指数33.2,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测量152/105mmHg,心率97次/分,平时偶有头昏、头痛。
医生综合考虑后给出分析
病案总结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损害,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
从这个案列中我们可以明确指出,高血压低压偏高的原因主要是肥胖和高脂血症,两者导致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大,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尤以低压升高明显,同时压力过大也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压增高,药物治疗要体现个体化及针对性,同时调节生活规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控制血压也十分重要。
原因:
1.肥胖,尤其是近期体重进一步增加是导致刘先生血压升高的首要原因;
2.近期工作压力大、休息不足致使刘先生药物控制效果变差。
给用户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健身减重方案和饮食方案:
1.坚持体育锻炼,每周三次的中低轻度的运动,进行适当的力量练习;
2.注意饮食控制,在日常膳食中,提倡清淡饮食,且每日饮食中富含有约20g纤维,每天不宜超过6克食盐,不吃太油腻的东西,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均衡补充维生素等。
3.注意休息,保证一天八小时睡眠,提高睡眠质量,通过改善工作状态和生活情绪适当缓解压力。经过对症治疗及改善生活方式,一周后患者血压得到了满意的控制。
基于以上考虑,医嘱调整为:
1.加用利尿剂寿比山 2.5mg,口服,1片/日 ,迅速减轻患者的体液负荷;
2.加用药性较为温和的降压药物厄贝沙坦 75mg,口服,1片/日,达到控制用户日间血压升高的效果;
3.继续服药拉贝洛尔50mg,口服,1片/日,对患者低压升高明显进行针对性控制。
辅助改善方法
合理膳食,适当限制钠盐及脂肪摄入,增加蔬菜与水果摄入;
不吸烟,节制饮酒;
坚持适量体力活动;
保持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心理平衡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和辅助治疗高血压非常有利。
高血压低压高的危害很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低压高的患者必须接受全方位的治疗,包括生活中的减压疗法。舒张压偏高的患者尤其适合通过运动来改善,最好是骑自行车、游泳、散步、太极拳等温和的有氧运动,而不能通过剧烈的无氧运动来进行。
家庭自我血压监测是了解血压变化很重要的方式,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将会显著降低高血压所带来的风险。
原标题:海南公布第三例死亡病例情况,36岁男子干咳8天就诊,有肥胖高血压病史
2月10日,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公布我省第三例死亡病例情况,是一名36岁的男子,有肥胖、高血压病史。
第38号确诊病例,男,36岁,武汉人。既往有肥胖、高血压病史。患者因“干咳8天,气促2天”于1月26日至琼海市人民医院首诊,查胸部CT示:双肺异常密度影,考虑感染性病变,未除外病毒性感染。琼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遂转至海南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期间出现气促明显,稍事活动即感气促,伴胸闷,鼻导管吸氧8L/min下,血氧饱和度91%,1月29日20时30分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报病危。
为进一步治疗,1月30日由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转至省人民医院。2月8日检查提示患者存在脓毒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病情极其危重,2月9日8时10分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记者:王洪旭
责编:秦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