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肥胖能减吗(遗传性肥胖减肥后会反弹吗)

南方健康 0 2025-02-07

文章目录:

遗传性肥胖,成功减肥的概率大吗?跟着营养师这样吃,轻松瘦下来

科普 | 遗传性肥胖的真相

陈伟 医学减重专家陈伟 今天

肥胖,和其他许多疾病一样,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因素及个人行为因素。

在遗传方面,许多先天性疾病,比如唐氏综合征、小胖威利症候群 、先天性瘦素缺乏等等遗传代谢疾病,表现就是肥胖及其他许多机体功能异常。

这些疾病的患者数量相当少,只占不到肥胖总数的1%,99%以上的肥胖者是单纯性肥胖。

不过大量研究表明,肥胖是可以遗传的

当然,不是每个肥胖者的子女一定会变胖,只是可能性要比普通人的子女要大得多。一般来讲,父母有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有32%-33.6%,父母双方均为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发生率就上升为50%-60%。

大家都知道,遗传是通过遗传基因来进行的。那么,肥胖的遗传基因是什么呢?

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已经在动物身上找到了“肥胖基因”,但在人类的肥胖中还没有发现肥胖基因有异常,但是发现绝大部分肥胖者体内瘦素不但不低,反而很高。

一些重度肥胖者的瘦素功能还有改变,所以推测肥胖者的瘦素受体(也就是瘦素的作用部位)对瘦素不起反应,就像胰岛素抵抗一样,存在着瘦素抵抗,从而造成进食过多,引起肥胖。

瘦素(Leptin),被称为“饱腹感激素”,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瘦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大脑的下丘脑(Hypothalamus),告诉大脑“我已经有这么多脂肪了,不需要更多了”,从而抑制食欲,调节能量代谢,反过来使脂肪合成减少,体重下降,也因此获名“瘦素”。

研究证明,瘦素缺乏并不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肥胖者可能是对瘦素不敏感,或者说存在瘦素抵抗。

另外,还发现了一共十几种与肥胖有关的基因。比如,在美国皮马部落印第安人与芬兰人中,就发现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的缺陷与肥胖的关系,然而这种遗传基因的缺陷在其他肥胖者群中又不存在。

所以目前认为:肥胖的遗传并不仅仅取决于单个基因,而很可能是多个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虽然由于遗传的关系,肥胖者的子女比其他人更容易发胖,但是只要注意合理饮食与运动,依然可以预防和控制“发胖概率”。

如果发现自己属于遗传性肥胖,对于饮食的要求就要更严格,运动要更科学,减脂的阻力越大,付出就要越多。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自律和节制,有肥胖基因一样可以拥有好身材。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

遗传性肥胖该如何减肥?

遗传性肥胖在临床上占比大约在60%左右,很多肥胖患者都是因为遗传因素所带来的,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先天的基因因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改善遗传性肥胖所带来的危害,做到有效的减轻体重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01控制饮食,饮食的控制是减轻体重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遗传性肥胖应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吃过于高油高盐高糖的食品。在主食的选择上应该配合粗粮为宜,比如高粱米、小米、荞麦、玉米、黑豆、山药、红薯、黄豆等。而对于蔬菜的选择多是以绿叶的蔬菜为主,其中包括:芹菜、甘蓝、大白菜、油麦菜、绞股蓝、菠菜等。肉类也尽量以鱼肉、鸡肉、牛肉等富含蛋白质,低脂肪的肉为主。

02加强运动,坚持体育锻炼是减轻体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每周应该进行不少于3次,每次30-60分钟的体育锻炼,锻炼的方式不要过于剧烈和激进,可先以慢跑、慢走、游泳、蹬自行车等舒缓类的有氧运动为主。当适应了运动节奏就可以增加一些力量训练,这样能够更有助于消耗体内的脂肪和热量。

03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比如吸烟、饮酒、熬夜和过度的应酬,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加重遗传性肥胖的主要原因。只有保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再配合饮食锻炼,对缓解遗传性肥胖是有一定作用的。

04遗传性肥胖,首先要从青少年抓起。

有研究表明,7岁就胖起来的小胖墩,如果能在13岁时成功减肥,那么其30—60岁的Ⅱ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与正常人无异;如果拖到17岁才瘦下来,发病风险就会上升47%,但也远远低于一直胖下去。对于有肥胖家族史的,尤其是有肥胖并发症的家族史,从孩子出生就要注意,不要让他养成容易发胖的习惯。

最后,如果患者已经属于重度肥胖,并出现了相关并发症,不要盲目吃减肥药;如果自行减肥无效,可以考虑减重代谢外科手术的方式,这样对并发症的治疗也会立竿见影。

#健康解密##减肥#

上一篇: 脚宽肥胖高跟鞋(脚胖穿高跟鞋)
下一篇: 下半身肥胖哪里不好(下半身肥胖的人如何自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