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最新治疗消息视频(腋臭治疗改善)
32
2025-02-24
血脂也名为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等,而血脂主要是人体血浆中的中性脂肪,广泛存在与人体内,并且它还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的物质。因为血脂中的主要成为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这类物质可参与人体内能量的代谢,而胆固醇则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等。而血浆和甘油三酯的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关。而所有的血脂都会与蛋白质结合脂蛋白。而脂蛋白的基本结构是不同含量的甘油三酯的核心物质,所以人体高血脂,需从多方面考虑。因此,医生认为,高血脂诱因不只是肥肉,这几类食物也要远离,防血黏稠。
肥肉对高血脂的危害
肥肉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之一,由于香腻一部分人还是比较喜欢吃的。而当人摄入较多的肥肉后,会因为肥肉所含有的脂肪和热量较高,产生进入肠胃不消化,经常这样长时间还会产生消化不良和肥胖等问题,长时间会引发高血脂的增高,还会影响肠胃健康运作。因此,医生认为肥肉是高血脂诱因之一。
高血脂远离这几类食物
胆固醇类食物: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胆固醇食物有鸡蛋中的蛋黄,经常食用这类食物,这类食物其中所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如果人体每天摄入超过一定的指数,很可能会增强高血脂,还有可能加重高血压一系列问题。因此医生认为,高血脂诱因不只是肥肉,胆固醇偏高的食物也要远离,防血黏稠问题。
含酒精类食物:生活中酒水比较常见,而患的高血脂和高血压问题,也多数与酒水有关联。因为当酒喝多时很可能会导致热能过剩,不仅会使人肥胖,还会使酒精在人体转化为乙酸,而乙酸能够降低游离脂肪酸的氧化速度,时间久了就会变成甘油三酯,进而破坏了胆固醇问题,易产生血脂升高,且加重血液浓稠度。所以医生认为,高血脂诱因不只是肥肉,含酒类食物也要远离,防血黏稠。
含有较高盐食物:盐中所含有大量的钠元素,并且长时间的食材有如咸菜等,这类食物受到人的喜爱,但是当人体每天摄入较高的钠元素时,很可能会使人体动脉粥样硬化,并且吃盐较多还会影响血浆胆固醇的升高,长时间还会使人体的血液产生黏稠问题,不利人体健康。因此医生认为,高血脂诱因不只是肥肉,含高盐食物也要远离,防血黏稠。
医生认为,高血脂诱因不只是肥肉,胆固醇类食物、含酒精类食物、含有较高盐食物也要远离,以免产生对人体甘油三酯的升高,长期很可能会使人产生高血脂,不利于预防血黏稠。建议多吃每天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如苹果、白菜等食物,有利于身体器官的正常代谢和运转,并且还能够帮助人体血管流通,有利于血稠问题。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我们都知道脂肪分三种,即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熔点高,在室温下常呈固态。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的就是动物脂肪、如猪、牛、羊肉和油、水生贝壳类、奶油、奶酪、巧克力、黄油、椰子油等。
我们还知道,饱和脂肪酸虽然是人体生理生化活动必需的,但食用过多会引起动脉硬化和冠心病,从健康角度,我们更推荐单不饱和脂肪酸或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如大豆、花生、菜籽、芝麻、玉米、鳄梨、坚果、葵花籽、橄榄、花生油等,单不饱和脂肪酸有调节血胆固醇的作用,不过,也不可因此过量摄入。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原料之一,含量较高的食品有杏仁、棉籽油、粟米油、鱼、蛋黄酱、红花油、核桃油、豆油等。
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ω-3脂肪酸具有清理血管中垃圾的功能,俗称“血管清道夫”,适当摄入对心脏和血管有利。
所以,很多人怕摄入过多油就彻底不吃,其实这样是不可取的,我们切勿谈油色变,生活中哪些食物含“好脂肪酸”更多呢?下面就给大家推荐 9种富含有益脂肪酸的食物,里面有大家常吃的吗?
1.高脂鱼类
三文鱼、鲭鱼、鲱鱼、沙丁鱼和金枪鱼等高脂鱼类是ω-3脂肪酸的良好来源,常吃有益心脏健康和保持大脑敏锐。
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周吃两份高脂鱼类,每份93克,推荐烤制或水煮鱼。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g~500g。
2.牛油果
牛油果脂肪含量高,80%都为不饱和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为主,主要为油酸,吃牛油果不仅对心脏有利,还有缓解关节炎的作用。
半个中等鳄梨是一份,大约160卡路里。对于牛油果,每天吃半个就够了。
3.种子
南瓜籽、葵花籽和芝麻等种子类食物,所含的“好”脂肪,有降胆固醇的作用。在我国,种子类食物属于坚果,每周推荐食用量为50-70克。
4.坚果
核桃、胡桃、开心果、榛子等坚果有利于心脏健康,美国推荐每天1盎司(约31克)。大约有7个核桃仁、23个杏仁、28个花生、18个腰果。
我国膳食指南推荐坚果类每周食用量为50-70克,每天10克左右。
5.橄榄油
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优先选择低温烹饪如拌沙拉。对于食用油,每天摄入量25-30克即可。
6.鸡蛋
鸡蛋是廉价的蛋白质来源。一个大的、煮熟的鸡蛋含有约4.7克脂肪,大部分为有益脂肪酸。鸡蛋每天吃1个即可,推荐水煮蛋和蒸蛋,一般健康人吃鸡蛋不要弃蛋黄。
7.亚麻籽碎
亚麻籽富含ω-3脂肪酸,对皮肤有利,它还富含膳食纤维,有缓解炎症的作用。食用方法也很简单,直接将亚麻籽碎撒在沙拉、麦片或米饭中即可。
8.豆类
红豆、白芸豆和大豆等豆类含ω-3脂肪酸,有助改善情绪,常吃对身心有利。
9.ω-3脂肪酸强化食品
一些食物强化了ω-3脂肪酸,通过强化食品摄入ω-3脂肪酸可能要比补充剂更加健康。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不论何种脂肪,都不可摄入过多,脂肪摄取过量会导致肥胖,还容易引起动脉硬化或心脏疾病,对健康不利。
文/于康(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为了保证食品的风味,许多食品在制作、保存、运输过程中都加入了各种添加剂。但是最新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上的研究表明,长期摄入一种在面包等烘焙食物中添加的防腐剂,会导致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
国际糖尿病联合协会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4.25亿糖尿病患者,而这一数字仍在不断攀升,到2045年预计将达到7亿。
研究估计每11个成年人中就有1例糖尿病患者,并且这其中有一半没有去医院确诊。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往往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和医疗负担。而与糖尿病如影随形的肥胖,其趋势同样不容乐观,从1975年至今,短短40多年肥胖人群数目已经翻了2倍,目前全球有超过6.5亿人体型属于肥胖或者超重。
食品添加剂与现代病
在过去,许多研究会把这两种病症和基因、遗传联系到一起,但随着这几十年来食品工业的发展,已经让科学家无法忽略饮食对肥胖与糖尿病的影响。
在食物的生产、保存、包装过程中都会添加许多种化学物质,包括天然存在的物质以及人造化学分子。
目前,这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代谢具有何种作用,这个问题还很少有明确的证据来回答。
丙酸 (propionate)是一种短链脂肪酸,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微生物是能够在结肠中通过发酵未完全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来产生丙酸的,而这些丙酸对人体是有益的。比如经常食用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以让人更易产生饱腹感,原因就是一些类似丙酸的短链脂肪酸在起作用。
正因为人体会自产自销,丙酸通过了FDA食品添加剂的审核,经常被当做一种抑制霉菌生长的添加剂使用,芝士、烘焙食物,如面包和蛋糕、以及人造香精中都喜欢添加丙酸或丙酸盐来进行防腐。
但已经有各种研究表明,外源性地摄入和自体产生的丙酸作用并不一样,外来的丙酸对个体的许多代谢过程有重要影响。
早在一个世纪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A.I.Ringer就发现,给狗服用丙酸后,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显著提升,他当时认为丙酸在体内通过特殊的生化途径转变成了葡萄糖。
但奇怪的是,他发现葡萄糖的实际产出和理论产出量并不对等。
之后陆续有实验在包括绵羊、大鼠在内的其它哺乳动物中也重复出了Ringer的实验结果。
之后就鲜有人关心这一问题,直到2016年,耶鲁大学的Gerald I. Shulman等人才具体计算出不对等的原因:外源性丙酸直接转换成的葡萄糖实际上只占到葡萄糖升高总量的5%。
那多余的血糖从何而来?
人体内的糖代谢工厂
人体在摄入大量食物后,血糖浓度会急速上升,但是体内有一套完整的糖代谢系统,可以保证糖及时地被细胞吸收,并被转换成能量使用,而胰岛素(insulin)是完成这一过程的关键激素。
胰岛素是当胰岛β细胞受葡萄糖、果糖等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其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可以促进人体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因此,正常情况下人体在进食后血糖水平会很快恢复至正常值。
在许多II型糖尿病患者以及肥胖人群中,会出现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的情况。
此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大大降低,为了避免高血糖对其它器官造成损伤,胰岛β细胞会加速工作释放更多的胰岛素来进行代偿,造成血液中胰岛素偏高。这个时候,往往是身体自主代偿的一个过渡期,之后则可能会演变成糖尿病。
在2012年,萨里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人体测试,他们发现受试者摄入面包中添加的丙酸后体内胰岛素水平迅速上升,达到正常进食才会出现的水平,并产生了胰岛素抵抗的特点。
但当时的这项实验只是短期内观察到了这一结果,还不能直接将外源性丙酸和糖尿病、肥胖等完全联系起来。
“近些年来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患者数目急剧增长,这让我们不得不想到环境因素对身体造成的影响,”研究的作者之一Amir Tirosh表示,“而最容易影响代谢的就是食物,现在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都有数不清的添加剂,但很少有人关注其对身体代谢的影响。”
食品中的丙酸影响糖代谢
近日,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完成了一项更全面、实验周期更长的实验,发现从食品中摄入的丙酸在短期内会导致高血糖、胰岛素偏高,而且长期摄入将会造成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更严重的症状。
他们首先给小鼠喂食了丙酸,发现小鼠服下后体内许多激素水平会在短期内显著升高。最关键的三种激素包括胰高血糖素,其作用与胰岛素相反,会促使糖原分解,提升血糖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其能够调节血压,同时也能提升血糖水平;另外还有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其曾被认为参与了脂肪酸代谢过程。
在这三种激素急剧升高共同作用下,小鼠迅速产生了高血糖症状。
而为了弥补以前实验的研究不足,研究者在小鼠的饮用水中添加了低量的丙酸,剂量相当于平时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量差不多。
连续服用20周之后,小鼠体重明显增加,并伴随着胰岛素抵抗症状的出现。
此次研究同样进行了小规模的人体测试,受试者被分成两组,一组进食添加了丙酸的食物,另一组则添加了安慰剂。
在持续食用一周后,人体展现出与小鼠一样的变化,包括血液中胰岛素增高和胰岛素抵抗的症状,食用含丙酸食物的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的血糖水平。
我们通过口腔摄入含丙酸添加剂的食物后,会激活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并促使体内胰高血糖素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等激素的升高。
受到激素影响,肝糖原持续分解,血糖升高。
身体开始分泌更多胰岛素进行代偿降低血糖浓度,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肥胖产生。
其实类似丙酸的短链脂肪酸是可以由体内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生的,科学家一直认为细菌产生的丙酸不仅不会造成血糖和胰岛素升高,反而会对身体有益。
但这项研究已经表明,自身产生的丙酸和外界摄入的丙酸并不具有相同的功能,研究者推测,这是因为从食物中摄入会极大地增加细胞和丙酸的接触,而细菌产生的仅仅只会局限在结肠部分。
“现在的食品中含有各种各样的添加剂,现在我们发现了长期摄入丙酸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论文的第一作者Amir Tirosh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因为这提示我们还有更多的添加剂需要去研究,尤其是长期食用它们会对人体代谢产生什么影响。
编辑:李晨琰责任编辑:唐闻佳
来源:综合自公众号环球科学及《科学·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