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闻自己的腋臭(自己闻自己的腋毛味道)
48
2025-02-24
减不了肥是基因作祟?专家说出真相
每逢佳节胖三斤,春节长假过后,不少人都为体重增加而烦恼。最近,英国一项新研究成果表明,在控制体重方面,基因也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那么明明没有胡吃海喝却依然减不了肥是否可以归结于基因作祟?
“肥胖现象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事实上,人的胖瘦取决于遗传、环境、心理、运动等因素。”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农业部驻塔福茨大学人类老年化研究中心博士后沈立荣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研究并未发现颠覆性机制
此次,英国剑桥大学与桑格研究所学者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瘦人在保持苗条体型方面具有遗传优势。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分析了1.4万名志愿者的基因信息,试图寻找肥瘦背后的基因奥秘。与很多重点关注肥胖人群的研究不同,这项研究将偏瘦人群也考虑在内。参与基因分析的志愿者中,1622人是体型偏瘦的健康人,1985人严重肥胖,其余大约1万人体重正常。
研究人员说,他们此次不仅找到了一些已知的肥胖相关基因,还发现了一些新的严重肥胖相关基因和健康瘦体型相关基因。综合这些基因的作用,他们开发出了一套关于胖瘦遗传风险的评分体系,结果发现,偏瘦人群的评分普遍较低,而肥胖人群的评分较高。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剑桥大学教授萨达芙·法鲁基说,此项结果首次表明,健康的瘦人之所以较瘦,不一定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健康,而是他们没有那么多增加肥胖风险的基因负担。
法鲁基说:“人们很容易匆忙做出判断,去批评那些身体超重的人。但科学表明情况要复杂得多。我们对自身体重的控制能力可能比我们认为的小。”
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基因突变在偏瘦人群中较为常见。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可能有助找到保持苗条体型的新方法。
“这篇文章是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增加了从体瘦方面获得的关于肥胖的关联性信息,可能会带来新的解决方向,但还没有带来机制方面的新知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姜韬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而不是从生物化学上的胖瘦机制的角度,对人群中肥胖和体瘦两种极端情形做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除了表明已发现的一些肥胖相关基因外,还有来自体瘦方面的信息,这就增加了对人类体重调节遗传结构更细微的理解,并也可能为识别潜在的抗肥胖目标提供信息。”姜韬说。
这项研究并没有对已有的关于瘦身的基本道理和实践活动有所颠覆。
“因为肥胖和体瘦的机制没有出现新机制,依然是脂肪的摄取—消耗—积累的基本框架。”姜韬说。
肥胖是复杂的慢性疾病
胖瘦真的由基因决定吗?“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基因是一个方面,同时,与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重要关系;人体内微生物也参与这个过程,很多独立因素都涉及到这个问题。不能单说是基因问题。”姜韬说。
“肥胖是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的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是复杂的慢性疾病。据2016年《柳叶刀医学周刊》发布数据,中国的肥胖人口已近9000万,其中男性4320万,女性4640万,成为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沈立荣说。
他介绍,目前研究已经发现的与亚洲人肥胖相关的基因大概有110多个。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携带这样的肥胖基因,只是由于携带肥胖基因数量不同,导致每个人患肥胖的风险不同。但是肥胖基因的表达与生活方式、饮食密切相关,控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和心理、运动,是调控肥胖基因的有效途径。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是能够控制遗传因素带来的风险。
无节制饮食会增加风险
无节制的饮食方式是不是真的会对肥胖造成影响?
“无节制的饮食习惯,尤其是长期保持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会增加肥胖的风险,还会增加其他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更重要的是,如果人体携带有较多的肥胖基因,不健康的饮食还会加剧体重的增长。”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黄涛接受采访时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节食首先是控制脂肪的摄入,而蛋白质和糖并不直接导致肥胖。我们不易获得脂肪低的蛋白质食品,因此多吃肉也会增加体重。”姜韬说。
在控制体重方面,有家族遗传肥胖问题的群体,是不是需要放弃少吃就能变瘦的途径?
“有家族肥胖史或者携带肥胖基因较多的群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重要。因此,虽然人体携带肥胖基因的事实无法改变,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来抵消遗传带来的肥胖风险。”黄涛说。
“遗传因素决定胖瘦的基本趋势和潜力,但后天的饮食和运动控制依然是有效的。关于肥胖发生的最新研究表明,食物中的脂肪,直接导致人的脂肪增加。这就比过去单纯的控制饮食热量更加准确了。”姜韬指出。
有没有科学的瘦身方式
“对于普通单纯性肥胖的人群,饮食均衡、限制能量的摄入,如控制膳食总量,特别是限制脂肪、糖分摄入,摄入足量的膳食纤维,多运动和保持一定强度运动,尤其要避免经常性社交聚餐、喝酒、抽烟、过量饮食,大量吃甜食、油炸食品作为缓解焦虑的方法,可能是比较健康的减肥方式;对于患有重大疾病的肥胖者,应该遵从医生的指导科学减肥。”黄涛表示。
研究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会让遗传风险较高的人减重效果更好。姜韬认为,“在瘦身实践中,首先是要严格控制摄入脂肪量,然后是保障基本蛋白质和营养素的摄入,防止体质变弱,同时量力而行的开展高运动量的活动。”
沈立荣建议,应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养成健康的饮食方式,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坚持日常身体锻炼之外,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少吃肥肉。每天摄入糖分不超过50克,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白开水和茶水。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24日报道,剑桥大学科学家研究14000名不同体重参与者的DNA,通过分析基因差异表明,胖瘦与基因有很大关系。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查明此类基因,有望帮助超重者。
剑桥大学科学家们发现一组基因,可加速新陈代谢,以帮助人们更快燃烧脂肪。这组基因在1600多名身材苗条的健康人群中被发现。 研究小组中,40%的苗条者称其可随意进食,体重不受影响。如果进一步单独研究苗条者的特殊基因, 可能由此产生新药物具备变瘦功效,以帮助超重者减肥。
此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对瘦人群基因的研究。研究人员从全科医生诊所招募苗条健康的英国人(大部分40多岁)。这些人需天生苗条,排除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人。科学家提取唾液样本,将1622名参与者的基因进行排序,并与1万多名正常体重者及近2000名严重肥胖者进行比较。研究发现4个与瘦有关的新基因区域,并证实另外两个已在亚洲人基因区域中发现。这项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 遗传学》上的研究得出结论:18%的苗条身材是由DNA决定的。
研究人员通过评估英国生物基因库中苗条者与肥胖者的基因证实DNA对胖瘦的重要性。伦敦国王学院营养与饮食学名誉教授汤姆 桑德斯表示,这是一项重要研究,证实一部分肥胖与基因有关,那些非常苗条的人基因与普通人群不同。然而,大多数肥胖者肥胖的原因与环境有关——久坐的生活方式及大量摄入高热量食物。(实习编译:马妍 审稿:刘洋)
减肥是夏天的主题之一。
来,㧟上一勺西瓜,戴上耳机,听双语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跟你说道说道。
肥胖的原理是什么?
老百姓说的“吃多动少”翻译成科学家的话就是:
Obesity is the resultant energy imbalance in a person who consistently consumes more calories from food and drink than are needed to power their body’s metabolic and physical functions.
如果一个人不断地从食物和饮料中摄入卡路里,并且超过了身体代谢和功能所需的量,那就会导致体内能量失衡——肥胖。
说白了就是热量失衡。“吃多了动少了”就是导致热量供过于求的原因。
但我们发现,有的人吃得胖,有些人吃不胖,还有人不吃都长胖。
吃不胖的先拖出去,我们来聊聊胖胖的你,有哪些“命不由我”的因素。
肥胖基因真的存在,而且还有400多个。
“我饿了,我要吃”、“我饱了,不吃了”——这些都是大脑发出的信号。
The brain regulates food intake by responding to signals received from fat tissue, the pancreas, and the digestive tract. Thes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by hormones—such as leptin and insulin.
大脑通过响应来自脂肪组织、胰腺和消化道的信号来调节食物的摄入。这些信号由致轻素、胰岛素等激素传递。
The brain coordinates these signals with other inputs and responds with instructions to the body: either to eat more and reduce energy use, or to do the opposite.
大脑将这些信号与其他输入信号进行协调,并对身体给出指示:要么吃多点,减少能量消耗,要么吃少点,多运动。
而基因就是传递这些有关食物摄入的信号的基础。
To date, more than 400 different gene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causes of obesity or being overweight, although only a handful of these appear to be major players.
迄今为止,(研究者们发现)有超过400种不同的基因与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有关,但是只有少数基因似乎是主要因素。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其官网公布了8个与病态肥胖有关联的基因(变体)。
表格中的基因,有的调节胰岛素合成,有的会激发食欲,促使你摄入更多食物,还有的会促成脂质的吸收,加速脂肪组织的生成。
Genes contribute to the causes of obesity in many ways, by affecting appetite, satiety (the feeling of fullness), metabolism, body-fat distribution, and the tendency to use eating as a way to cope with stress.
基因可以多方面影响肥胖的成因,它会影响食欲、饱腹感、新陈代谢、体脂分布、以及将饮食作为减压方式的倾向。
基因对你影响大吗?
其实,每个人受肥胖基因影响的程度不一。来测测,你是不是那个“天选之人”:
Genes are probably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your obesity if you have most or all of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如果你符合下列多数或全部描述,那么你的肥胖受基因的影响就很大:
You have been overweight for much of your life.
你一生中多数时候都很胖。
One or both of your parents or several other blood relatives are significantly overweight. If both of your parents have obesity, your likelihood of developing obesity is as high as 80%.
父母一方或双方,或者其他血亲有严重肥胖。如果你的父母都患有肥胖症,那么你的患肥胖的几率可能高达80%。
You can't lose weight even when you increase your physical activity and stick to a low-calories diet for many months.
就算多动并且减少热量摄入持续数个月体重也不会减少。
Genes are probably a lower contributor for you if you have most or all of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如果你符合下列多数或全部描述,那么基因对你肥胖的影响就很小。
You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food.
吃多吃少会显著影响你的体重。
You are moderately overweight, but you can lose weight when you follow a reasonable diet and exercise program.
你只是微胖,而且少吃多动能减重。
You regain lost weight during the holiday season, after changing your eating or exercise habits, or at times when you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or social problems.
逢年过节的时候、改变饮食运动习惯之后、或者有心理或社交问题时,减下去的体重又会长回来。
有人认为,肥胖这事儿,还可能要怪人类祖先。
根据“节俭基因型”假说(the "thrifty genotype" hypothesis),在数次饥荒中捡了性命的古人们,靠的就是帮助人们少消耗点能量的基因。
Energy is crucial to survival.
能量是生存之本。
Human energy regulation is primed to protect against weight loss, rather than to control weight gain.
人类体内的能量调节是为了防止体重下降,而不是为了控制体重增加。
The “thrifty genotype” suggests that the same genes that helped our ancestors survive occasional famines are now being challenged by environments in which food is plentiful year round.
“节俭基因型”(假说)表明,那些帮助我们的祖先在偶发的饥荒中生存下来的基因,现在正受到全年食物充足的环境的挑战。
敢情是祖先为了我们能挺过饥荒,留下来的基因宝藏啊。
这宝藏我不想要啊。
怎么办?
跑步——病态肥胖患者的最佳运动
你不需要是遗传学家,动动胳膊腿儿,也能抵御基因的影响。
但是锻炼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谁都知道少吃多动。其中,跑步又是说得最多的锻炼方式。
巧了,和大多数人的经济条件很吻合,台湾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跑步作为一种最简单,对器材、装备、场地要求最少的锻炼方式,是抵御肥胖基因影响最有效的锻炼。
对抗肥胖基因最有效的锻炼
有六种锻炼方式可以抵消肥胖基因影响,但其中有一种锻炼格外有效。
Even people whose genes make them prone to obesity can keep the disease in check by jogging, walking or climbing mountains, according to research on more than 18,000 residents of Taiwan.
根据对台湾地区18000多名居民的研究,即使是有肥胖基因的人,也可以通过慢跑、步行或者爬山运动来控制肥胖症的恶化。
比起慢跑,夏天貌似更适合游泳——水里出汗也不会黏糊糊的。不过研究显示:
Swimming and cycling might not be so successful at mitigating that genetic risk.
游泳和骑自行车在减少遗传风险方面可能不太有效。
But relatively long sessions of yoga also helped to control obesity, as did fast walking and some forms of ballroom dancing, such as the foxtrot and the waltz.
但是相对长时间的瑜伽也有助于控制肥胖,类似效果的运动还有快走和一些舞厅舞蹈,比方说狐步舞和华尔兹。
其实这么看下来,哪怕是少数过度肥胖者,都可以做到“我体重由我不由基因”。
当然了,身材丰腴还是清瘦都是个人喜好。不过双语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提醒你,过度的肥胖还是不可取哦:
Obesity is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as it increase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diabetes, heart disease, stroke, and other serious diseases.
肥胖是一个关键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它增加了人们患糖尿病、心脏病、中风和其他重病的风险。
为了健康着想,睡前做两组核心力量吧。
Notes
pancreas/ˈpæŋkriəs/ n胰;胰腺
digestive /daɪˈdʒestɪv/adj消化的
leptin /ˈleptɪn/ n致轻素:由脂肪细胞产生的神经递质,可使饮食有规律
insulin /ˈɪnsəlɪn/ n胰岛素
hormone /ˈhɔːrmoʊn/ n荷尔蒙;激素
obesity /oʊˈbiːsɪti/ n肥胖(症)
famine /ˈfæmɪn/ n饥荒
diabetes /ˌdaɪəˈbiːtiːz/ n糖尿病
编辑:陈月华
实习生:曾诚心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哈佛大学医学院 Nature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