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肥胖挂什么科(老人家肥胖用什么方法可以减肥下来)

健康指南新媒体 0 2025-02-07

文章目录:

老年常见病的营养治疗策略——肥胖(14)

肥胖是因能量摄入过多,造成体内脂肪增多,致使体重超过标准。因肥胖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疾病,是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常见病。由于腹部脂肪的堆积,可使膈肌抬高,肺活量明显下降;加上老年人代谢能力下降,骨质相对疏松,容易引起腰背疼痛,关节变形。

营养治疗原则

要在病人能耐受的范围内限制能量。有糖尿病者,能量还应适当减少。治疗开始时能量供给可适当放宽,在数天内逐渐减少,每天蛋白质供给标准为每千克体重1克,适量食用豆制品(每日50克)和鸡蛋(每日1个),鱼类含蛋白质比例高,可与蛋类交替食用。牛、羊、禽肉脂肪含量相对较少,可与蛋类等量交换食用。要尽量减少动物性脂肪食入。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能促使糖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每日摄入300克~400克粮食。绵白糖、糖果、蜂蜜、高糖分水果等,在体内易迅速转变为脂肪,且能提高甘油三酯,更应注意限制。应供给充足矿物质、维生素及高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过咸食物(每日食盐量3克),适当限制饮酒。

宜选择食物

燕麦、荞麦、芹菜、魔芋、山楂、冬瓜、竹荪、冬笋、茭白、木耳、豌豆苗、海带、洋葱。

提示:限制零食和糖果、糕点、干果;增加运动量,更有助于减肥。

科普:老人过度肥胖想减肥用什么方法好?这些方法是公认最有效的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现在的中老年人群中肥胖占比的越来越多。虽然也有不少研究认为中老年人就是因为微微偏胖一点更健康,但是大多数老年人体重则是表现为过度肥胖。

研究发现,老年人体重超重/肥胖会导致内分泌和代谢紊乱,除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者外,还会使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痛风等的发生率增高;体重超重/肥胖的老年人还容易发生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除非传染性慢性病外,老年人体重超重/肥胖还容易发生骨性关节炎、肝脏脂肪变性、胆道疾病、腰椎间盘突出、髋关节损伤、骨折、哮喘、视力下降、痤疮、睡眠呼吸暂停、胃食管反流病、痴呆等。

每次到医院医生都免不了要嘱咐您一句“你该减肥了”。

很多人都会询问医生:“要怎么减?”

医生的回答绝大数都是:“少吃多动”。

可具体要怎么少吃,要如何多动?好像就没有一个医生给你认真解答过。

今天就来跟您讲一讲关于老年人减肥的方式:

首先需要明确您是否真的需要减肥呢?

那么就要通过一个标准衡量来进行判断了,最常用的就是身体质量指数(BMI),它的计算方式为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比如一个人身高1.68m,体重70kg,那么他的BMI=70÷1.68²,即24.8

按照这样的计算方式得到的数值,如果在18.5~24之间表示体重正常,如果在24~28之间为超重;如果大于等于28就是肥胖了。

但其实肥胖也分很多种,其中最需要预防的就是腹型肥胖,很多人全身四肢都很瘦小,偏偏有个大肚子。所以也可以通过测量腰围的方式来判断,在肚脐同等的高度进行测量,建议男性腰围不超过85cm,女性腰围不超过80cm。

绝大多数中老年人其实都对自己的体重不满意,但是我们还得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是否有减肥的必要。

对于轻度肥胖者,其实不用刻意的去减重,只要在日常的饮食中限制脂肪、糖食糕点、啤酒等,让我们的每天总热量低于消耗量,多做一些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目标就是把体重控制住甚至慢慢恢复正常体重就足够了。

对于中度及以上的肥胖者则需要控制总热量。

不管怎么说,减肥永远离不开的就是“管住嘴、迈开腿”。但是老年人对此很有讲究。

“管住嘴”可以说是减肥的第一步,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讲切勿选择饥饿减肥的方式减肥,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老年体弱者更不能以忍饥挨饿的方式来减肥。要知道我们减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健康,是为了预防因为肥胖而诱发的健康问题。

“管住嘴”限制的是热量的摄入,而不是食物的摄入。要会调节分类我们的饮食,基本原则如下:

既要减少从食物中摄入的热量,又不能缺少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说得直白一些就是,要减少米饭、面食等的摄入,替换成玉米、糙米、荞麦、燕麦、小米、小豆、绿豆等杂粮,也可以增加芋头、土豆、山药、红薯等让自己能填饱肚子,但是热量又摄入得又不高。而蔬菜则要多吃,比如芹菜、萝卜、菠菜、胡萝卜、蘑菇、海带、黄瓜、竹笋等适当多安排,补充维生素,还占肚子,热量又不高。

关于肉类不应该完全不吃,但是应该要有所控制,还要有所选择,尽量选择脂肪含量低的肉,比如少吃猪肉,可以选择鸡肉(去皮)、鱼肉等。

吃的问题还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包括少吃盐,盐会增加我们的食欲让我们不自然吃得太多,当然糖以及含糖高的食物同样需要限制,虽然鼓励你多吃些水果,但是含糖高的水果也不要吃得太多,总体而言吃上应该遵循饭吃七分饱的原则。

“迈开腿”,老年人迈开腿最为切合实际的就是多走一走了,可是对于太过肥胖的人可能走太多膝盖难以承受。这点我建议您尝试之前我就介绍过的一种走路方式,能够事半功倍,当然走路如果讲究方法,就更能事半功倍,即走路锻炼减肥法: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坚持走路锻炼?

国外有个医生发明了一种非常有效的走路减肥方式,你如果掌握了并去实践那么很容易就能瘦下来。即在走路的时候“缩肚”(收腹)“挺肚(拉直腹部)”,搭配“一吸一吐”的呼吸节奏。

具体如下:右脚往前踏出时,默数“一”;左脚往前踏出时,默数“二”,一边默数一边走路,数“一”时时缩腹,数“二”时把肚子鼓起来。

有医生亲自实践,三个月减重20斤,腰围减少了17公分,而且最重要的是3年时间过去都没有反弹复胖。

根据自身情况,每天用这样的方式走路坚持一段时间是会看到理想的结果的。

如果有条件的,又是大体重的不妨可以试试通过水中行走的方式,来减少体重对膝关节的压力。

当然了,如果你身体条件素质还可以,那么不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训练计划,比如慢跑、游泳、登楼梯、太极拳、健身操等。只是注意锻炼时间最好控制在30~40分钟,每周3~4次,运动时候的心率应该是本人最高心率的60~70%。

最后就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药物减肥”了,这是一种无奈之举,只有当饮食及运动疗法未能奏效的时候,身体有因为肥胖问题面临健康威胁的情况,“药物辅助治疗减肥”法是一种后手选择,但是提前说明,不建议你自己随便买了吃,一定要遵从医嘱,由医生指导服用,药物主要分为六类:

一是食欲抑制剂。如中枢性食欲抑制剂、肽类激素、短链有机酸。

二是消化吸收阻滞剂。如糖类吸收阻滞剂、脂类吸收阻滞剂。

三是脂肪合成阻滞剂。

四是胰岛素分泌抑制剂。

五是代谢刺激剂。

六是脂肪细胞增殖抑制剂。

上述药物有的已较成熟,有的尚处研究开发阶段。常用的药物有苯丙胺、芬氟拉明、氯苯咪吲哚等。

#头条创作挑战赛#

“胖”其实是一种病 沪上这一门诊让患者很享“瘦”

年仅40岁的李女士(化名)自生产过后体重一直控制不佳,面临 “行动不便”“身材焦虑”“自卑抑郁”等困扰。过度肥胖对李女士全各脏器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公司体检中被打上高脂血症、脂肪肝、肝功能异常、贫血、代谢综合征的标签。

为了解决肥胖难题,李女士尝试节食、运动、减肥药品、中药、针灸、拔罐等多种减重方式,但均不见起效。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女士看到了华东医院顾岩教授团队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减重手术科普片,于是来院寻求帮助。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的肥胖减重多学科诊疗门诊,顾岩主任考虑到李女士单位工作繁忙,无法抽出长时间住院,便安排进行日间减重手术。在门诊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经多学科评估后,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处理合并的代谢紊乱,改善脏器功能,住院当天立即进行手术。术中,麻醉等各项操作遵循“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真正做到“无管化”,即不留置胃管、引流管、导尿管,术后几乎没有疼痛感。手术当日,李女士就能下床活动,第二天便顺利出院了。

肥胖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是一种慢性病,是一种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受遗传和环境多因素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会引起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风险、睡眠呼吸暂停风险、骨关节炎风险、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降低患者预期寿命等。全球平均每五个成年人中,至少有两人遭受超重或肥胖困扰,这个比例在我国成年人中更高。

与此同时,青少年、老年人的超重肥胖问题也日趋严重,影响着“一老一小”的健康。在顾岩教授的患者中,最小的患者年仅14周岁。顾岩教授说,现在,14到65周岁的患者都可以通过减重手术治疗肥胖及糖尿病等代谢紊乱,这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据介绍,减重手术在国内已经开展了20多年,以华东医院为例,去年接受减重手术的胖友达到400余人。减重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早已得到充分验证。

哪些人适合减重手术?顾岩说,BMI(身体质量指数)是衡量是否肥胖及其程度的标准,对于BMI≥37.5kg/m2,建议积极手术;32.5kg/m2≤BMI<37.5 kg/m2者,推荐进行手术。如有糖尿病等并发症的,体重指数大于27.5就可以进行减重手术。在顾岩教授的门诊中,也有不少明明不符合减重手术条件却非要手术的“爱美人士”。有的女孩BMI不到24,甚至没有达到肥胖的标准,就希望通过手术达到“更瘦一步”的效果,“希望大家理性看待减肥手术,更要树立健康的审美观。”顾岩表示。

在华东医院,减肥多学科诊疗门诊同样备受欢迎,该门诊以内科调节内分泌,调节营养结构,针灸方式治疗肥胖。减肥多学科诊疗门诊由内分泌科鹿斌主任、营养科吴江主任、针灸科杨晖副主任等权威专家等共同坐诊,旨在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估与干预,为每一位寻求减重的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减肥方案。

“减肥多学科诊疗门诊倡导的是转变生活方式,而非极端节食或者盲目运动。”吴江主任说,“肥胖除了在生理上引起各类疾病,在心理上也容易诱发焦虑、抑郁等问题。有的人尝试节食、减肥药品多种方式,但均不见起效,有的短期似乎出现了‘曙光’,但很快就会打回原形,甚至很多人出现了‘越减越肥’的情况,最后不得不放弃。所以,通过正确的方式减重才是解决之道。”

据吴江介绍,肥胖或超重患者,首先应实行合理的配食,保证食物多样性,荤素瓜果均衡搭配,同时开展合理的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研究显示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群比正常的6-8小时人群患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41%。“减重有很多小技巧,有的人体重长得快就因为吃饭速度快,我们会建议他们使用非惯用手来吃饭;我们也会建议大家设立小目标,在完成后给自己一个奖励,这样不断累积,就会将好的生活习惯持续下去。”

华东医院内分泌科鹿斌主任告诉记者,内分泌平衡与否直接关系到减肥的难易程度。内分泌失调,如胰岛素抵抗、高皮质醇血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都会成为减肥路上的“绊脚石”。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时接受医疗干预以恢复内分泌平衡,才能有效促进减肥进程。

鹿斌说:“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可以实现健康减重,同时维护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科学减肥后,血糖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所以大家一定要避免盲目追求短期效果而忽视长期健康。”

上一篇: 向心性肥胖啥样(向心性肥胖能活多久)
下一篇: 扁桃体与肥胖(扁桃体肥胖是3度严重还是2度严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