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疑的腋臭治疗(腋臭咨询在线医生)
47
2025-02-25
有约君说
“希望大家看到我这个样子,
能引以为戒!”
近日,广东东莞29岁蓝先生的采访视频登上热搜,只因他有一双“与众不同”的手——双手长满痛风石,肿如萝卜。
(图/纵览新闻)
蓝先生称,自己从小就爱喝饮料,经常一天喝三四瓶,直到4年前才戒掉饮料“瘾”,长大后也爱饮酒熬夜,长此以往发展成痛风,发作时必须得打止痛针,如今双手布满“痛风石”。
(图/潮新闻)
热搜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
其中,
多数网友认同“饮料不可多喝”,
也有人“痛批”饮料的危害;
但也有评论认为“与饮料无关”,
主要是自身代谢的问题。
含糖饮料,到底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尿酸?号称“0糖”饮料能喝吗?
为什么有的人天天喝饮料,也不见痛风发作?
尿酸超标了但不痛,可以不管吗?
有尿酸问题的人,哪些饮品能喝,哪些不能喝?
以上问题一一为你解答!
含糖饮料
为何会让尿酸悄悄升高?
首先要明确一点:含糖饮料,确实对尿酸水平有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中指出:
果糖可能诱发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应限制果糖含量高的食物,如含糖饮料、果汁、果葡糖浆等。
让尿酸升高的“幕后凶手”是它——果糖。
首先,果糖在体内代谢过程会产生大量嘌呤,导致尿酸升高。作为一种单糖,果糖能轻松依靠小肠粘膜被吸收进入细胞,代谢过程中不会出现抑制作用,好比在全是绿灯的高速路上畅通无阻,尿酸因此快速升高。
其次,果糖还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及循环胰岛素水平,减少尿酸排泄。
无论是一次性摄入大量果糖还是长期较多摄入果糖,均可导致血尿酸升高。
因此,痛风患者应避免摄入高果糖浆甜化的饮料(包括糖化的苏打水)及食物,同时限制自然糖分果汁及含糖饮料的摄入。
注意:0蔗糖≠无糖
我们平时科普的“糖”,指的是单糖(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双糖(主要有蔗糖、乳糖和麦芽糖)。
而不少宣传“0蔗糖”的饮品食品中,可能本身就富含果糖(如果汁),或是人为额外添加的果糖。
都说“痛风是吃出来的”
为何有的人不发病?
在蓝先生案例的评论区,不少网友列举了自己或者亲属的例子来佐证“痛风发作也有个体差异”:
为什么有的人豪吃豪喝,
却不见痛“疯”?
而有的人滴酒不沾、不嗜吃糖,
却尿酸超标?
有几个关于尿酸的真相要告诉你——
真相一:
痛风未必是吃出来的
人体内的尿酸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其中80%的尿酸是内源性的,是人体内细胞衰老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只有20%左右是外源性的,由食物里的嘌呤和核蛋白代谢形成。
也就是说,假如没有解决好代谢的问题,那么戒口也无法减少内源性的尿酸。
注意:控制饮食仍有必要
既然痛风并非都是吃出来的,还有必要控制饮食吗?
当然有必要!这是因为食物来源的嘌呤绝大部分用于生成尿酸,很少能被机体利用。食物中摄取嘌呤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血液中尿酸的水平,甚至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真相二:
遗传基因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均有家族聚集倾向。
多项研究发现,有痛风家族史的人,患痛风的风险更高;如果叠加有饮酒习惯,或是超重/肥胖,风险更高。
同样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下,尿酸是高还是低,可能与天生拥有的遗传基因有关。特别是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就出现高尿酸血症的情况,多与基因有关。
总的来说,人体内基因的组成不同,痛风的发作概率也不一样。
有些人天生产生尿酸多,是“过度生产型”体质;
有些人则天生排泄尿酸慢,属于“排泄障碍型”体质;
还有人两者兼具。
真相三:
痛风更倾向“折磨”男性
我们常常发现,饱受痛风困扰的大多是男性,这是为何?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要注意的是,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随着睾酮水平的升高,体内尿酸水平也相应增高。
而男性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以雄激素为主,一方面,雄激素会减少尿酸从肾小管的排泄;另一方面,雄激素可使细胞器的磷脂膜对尿酸盐结晶有易感性。
这就导致机体的尿酸排泄会被阻滞而积于体内,出现尿酸结晶沉积的现象,诱发痛风。
如果还有频繁应酬熬夜、高嘌呤饮食、超重等情况,男性就更容易痛风发作了。
(图/视觉中国 文图无关)
真相四:
尿酸高,但不痛就不用管?
危害超出你想象
高尿酸血症可分为多个阶段,包括: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痛风间歇期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
因此,不是所有血尿酸升高的人都会出现关节痛的症状。
但是,尿酸毕竟是一种代谢废物,危害可不只是导致痛风。
如果尿酸长期过量沉积在肾脏,会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影响身体其他代谢物排出体外。
高尿酸还可能破坏胰岛细胞功能,诱发糖尿病。
高尿酸同时也是发生高血压、冠心病、心梗、脑梗等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
真相五:
不良生活习惯、疾病因素
也可能让尿酸失控
前面提到,人体内80%的尿酸是内源性的,但是,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人体内源性尿酸的分泌,如作息不规律、机体疲劳、代谢产物堆积、机体内环境变化、久坐不爱运动导致肥胖等,都会影响尿酸代谢。
此外,肾脏疾病(如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也会导致体内尿酸泛滥;一些能导致细胞被大量破坏的疾病,也会导致尿酸升高,如白血病、骨髓瘤、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
综上来看,尿酸是否升高、痛风是否发作、发病程度严重与否,确实受许多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但总体而言,我们应在饮食上有所节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做好体检等,都能帮助我们更好控制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
知多点:
尿酸高/痛风人群,
哪些饮品不能碰?
1
确实不推荐喝——含糖饮料、酒精饮料、有肉的老火靓汤
酒精会刺激人体内乳酸合成增加,抑制尿酸的排出;
高糖饮料往往含有大量的果糖或者果葡糖浆,产生大量嘌呤、减少尿酸排泄;
肉汤嘌呤含量高,越“老火”越高。
2
可以少量喝——咖啡、豆浆、苏打水、低果糖的果蔬汁
研究发现,适量喝咖啡有助降低血尿酸水平和痛风发病风险;但频繁大量喝咖啡的人,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也会升高。建议少量喝,最好冲淡一些,且不要加糖喝咖啡伴侣。
豆浆属于中低等嘌呤的食物,但越来越多研究认为,植物来源的嘌呤比动物来源的嘌呤对人体的影响要小得多。另一方面,大豆在制作成豆浆的过程中,嘌呤会大大流失,因此,缓解期可适量喝点,痛风急性发作期就不要喝了。
无糖苏打水可以喝。不过,网上流传的“碱性苏打水可以碱化尿液、降尿酸”的说法,并不靠谱。我们日常喝的苏打水,碳酸氢钠远远达不到有效治疗剂量。因此没必要大量喝,尤其是带咸味的苏打水钠含量较高,还可能导致钠摄入超标。
低果糖的果蔬汁可以适量喝,比如用芹菜、胡萝卜、樱桃、柠檬等榨的汁,注意是鲜榨汁而不是果汁饮料,更不要加糖或蜂蜜。
3
放心喝——水、茶、牛奶
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利于排除尿酸,普通人只要肾功能正常、没有严重心脏或肝脏疾病,建议饮水量要达到2000毫升。
喝茶没有增加痛风的风险,还有研究发现,茶中的儿茶素或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且人在饮茶时也摄入了大量水分,总体来看有利于降低血尿酸。
牛奶牛奶嘌呤含量低,且有多项研究发现,牛奶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尤其是低脂或脱脂牛奶。但含糖的乳酸(菌)饮料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综合自健康有约、广州日报往期、腾讯医典、科普中国、《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广东疾控
图/纵览新闻、潮新闻、视觉中国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
“希望大家看到我这个样子,
能引以为戒!”
近日,广东东莞29岁蓝先生的采访视频登上热搜,只因他有一双“与众不同”的手——双手长满痛风石,肿如萝卜。
(图/纵览新闻)
蓝先生称,自己从小就爱喝饮料,经常一天喝三四瓶,直到4年前才戒掉饮料“瘾”,长大后也爱饮酒熬夜,长此以往发展成痛风,发作时必须得打止痛针,如今双手布满“痛风石”。
(图/潮新闻)
热搜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
其中,
多数网友认同“饮料不可多喝”,
也有人“痛批”饮料的危害;
但也有评论认为“与饮料无关”,
主要是自身代谢的问题。
以上问题一一为你解答!
含糖饮料
为何会让尿酸悄悄升高?
首先要明确一点:含糖饮料,确实对尿酸水平有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中指出:
果糖可能诱发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应限制果糖含量高的食物,如含糖饮料、果汁、果葡糖浆等。
让尿酸升高的“幕后凶手”是它——果糖。
首先,果糖在体内代谢过程会产生大量嘌呤,导致尿酸升高。作为一种单糖,果糖能轻松依靠小肠粘膜被吸收进入细胞,代谢过程中不会出现抑制作用,好比在全是绿灯的高速路上畅通无阻,尿酸因此快速升高。
其次,果糖还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及循环胰岛素水平,减少尿酸排泄。
无论是一次性摄入大量果糖还是长期较多摄入果糖,均可导致血尿酸升高。
因此,痛风患者应避免摄入高果糖浆甜化的饮料(包括糖化的苏打水)及食物,同时限制自然糖分果汁及含糖饮料的摄入。
注意:0蔗糖≠无糖
我们平时科普的“糖”,指的是单糖(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双糖(主要有蔗糖、乳糖和麦芽糖)。
而不少宣传“0蔗糖”的饮品食品中,可能本身就富含果糖(如果汁),或是人为额外添加的果糖。
都说“痛风是吃出来的”
为何有的人不发病?
在蓝先生案例的评论区,不少网友列举了自己或者亲属的例子来佐证“痛风发作也有个体差异”:
为什么有的人豪吃豪喝,
却不见痛“疯”?
而有的人滴酒不沾、不嗜吃糖,
却尿酸超标?
有几个关于尿酸的真相要告诉你——
真相一:
痛风未必是吃出来的
人体内的尿酸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其中80%的尿酸是内源性的,是人体内细胞衰老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只有20%左右是外源性的,由食物里的嘌呤和核蛋白代谢形成。
也就是说,假如没有解决好代谢的问题,那么戒口也无法减少内源性的尿酸。
注意:控制饮食仍有必要
既然痛风并非都是吃出来的,还有必要控制饮食吗?
当然有必要!这是因为食物来源的嘌呤绝大部分用于生成尿酸,很少能被机体利用。食物中摄取嘌呤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血液中尿酸的水平,甚至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真相二:
遗传基因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均有家族聚集倾向。
多项研究发现,有痛风家族史的人,患痛风的风险更高;如果叠加有饮酒习惯,或是超重/肥胖,风险更高。
同样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下,尿酸是高还是低,可能与天生拥有的遗传基因有关。特别是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就出现高尿酸血症的情况,多与基因有关。
总的来说,人体内基因的组成不同,痛风的发作概率也不一样。
有些人天生产生尿酸多,是“过度生产型”体质;
有些人则天生排泄尿酸慢,属于“排泄障碍型”体质;
还有人两者兼具。
真相三:
痛风更倾向“折磨”男性
我们常常发现,饱受痛风困扰的大多是男性,这是为何?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要注意的是,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随着睾酮水平的升高,体内尿酸水平也相应增高。
而男性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以雄激素为主,一方面,雄激素会减少尿酸从肾小管的排泄;另一方面,雄激素可使细胞器的磷脂膜对尿酸盐结晶有易感性。
这就导致机体的尿酸排泄会被阻滞而积于体内,出现尿酸结晶沉积的现象,诱发痛风。
如果还有频繁应酬熬夜、高嘌呤饮食、超重等情况,男性就更容易痛风发作了。
(图/视觉中国 文图无关)
真相四:
尿酸高,但不痛就不用管?
危害超出你想象
高尿酸血症可分为多个阶段,包括: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痛风间歇期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
因此,不是所有血尿酸升高的人都会出现关节痛的症状。
但是,尿酸毕竟是一种代谢废物,危害可不只是导致痛风。
如果尿酸长期过量沉积在肾脏,会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影响身体其他代谢物排出体外。
高尿酸还可能破坏胰岛细胞功能,诱发糖尿病。
高尿酸同时也是发生高血压、冠心病、心梗、脑梗等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
真相五:
不良生活习惯、疾病因素
也可能让尿酸失控
前面提到,人体内80%的尿酸是内源性的,但是,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人体内源性尿酸的分泌,如作息不规律、机体疲劳、代谢产物堆积、机体内环境变化、久坐不爱运动导致肥胖等,都会影响尿酸代谢。
此外,肾脏疾病(如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也会导致体内尿酸泛滥;一些能导致细胞被大量破坏的疾病,也会导致尿酸升高,如白血病、骨髓瘤、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
综上来看,尿酸是否升高、痛风是否发作、发病程度严重与否,确实受许多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但总体而言,我们应在饮食上有所节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做好体检等,都能帮助我们更好控制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
知多点:
尿酸高/痛风人群,
哪些饮品不能碰?
1
确实不推荐喝——含糖饮料、酒精饮料、有肉的老火靓汤
酒精会刺激人体内乳酸合成增加,抑制尿酸的排出;
高糖饮料往往含有大量的果糖或者果葡糖浆,产生大量嘌呤、减少尿酸排泄;
肉汤嘌呤含量高,越“老火”越高。
2
可以少量喝——咖啡、豆浆、苏打水、低果糖的果蔬汁
研究发现,适量喝咖啡有助降低血尿酸水平和痛风发病风险;但频繁大量喝咖啡的人,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也会升高。建议少量喝,最好冲淡一些,且不要加糖喝咖啡伴侣。
豆浆属于中低等嘌呤的食物,但越来越多研究认为,植物来源的嘌呤比动物来源的嘌呤对人体的影响要小得多。另一方面,大豆在制作成豆浆的过程中,嘌呤会大大流失,因此,缓解期可适量喝点,痛风急性发作期就不要喝了。
无糖苏打水可以喝。不过,网上流传的“碱性苏打水可以碱化尿液、降尿酸”的说法,并不靠谱。我们日常喝的苏打水,碳酸氢钠远远达不到有效治疗剂量。因此没必要大量喝,尤其是带咸味的苏打水钠含量较高,还可能导致钠摄入超标。
低果糖的果蔬汁可以适量喝,比如用芹菜、胡萝卜、樱桃、柠檬等榨的汁,注意是鲜榨汁而不是果汁饮料,更不要加糖或蜂蜜。
3
放心喝——水、茶、牛奶
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利于排除尿酸,普通人只要肾功能正常、没有严重心脏或肝脏疾病,建议饮水量要达到2000毫升。
喝茶没有增加痛风的风险,还有研究发现,茶中的儿茶素或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且人在饮茶时也摄入了大量水分,总体来看有利于降低血尿酸。
牛奶牛奶嘌呤含量低,且有多项研究发现,牛奶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尤其是低脂或脱脂牛奶。但含糖的乳酸(菌)饮料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来源:健康有约
编辑:珠海市场监管团队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我们将24小时内进行处理
患者王先生,男54岁,患者两年前发现自己两手指关节肿痛,去医院检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经治疗,但效果不理想。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还有加重的趋势,两手指关节已变形,手指已不能弯曲,下冷水则疼痛更厉害,患者还开玩笑说自己的这两个手指就像天气预报,它一遇阴雨天疼痛加剧,局部红肿明显。
当时诊见患者脉缓稍弦,舌淡润,问患者大小便如何,患者说大小便正常,又问什么时痛的厉害,患者说阴雨天或夜里疼痛厉害。
夜里为阴,阴雨天为阴湿,患者的这个特点明显反应出患者的体质是阳虚内湿,因此便开出如下方药:炮附片(先煎一小时),桂枝,白芍,麻黄,知母,白术,防风,秦艽,细辛,炙甘草,生姜,茯苓等。七付药,水煎服,日一付,早中晚各一服。患者服完药第二次来诊时说药后自觉手指关节胀痛感减轻,晨僵消失,洗冷水疼胀痛减轻。效不更方,于是又在原方中加入独活、生黄芪等以祛风湿,行血气又七付。患者吃完后进一步好转,就在这样前前后后吃药持续了两个月,患者手指关节红肿基本消退,变形未见加重,其他均正常。患者很是高兴。
(一)内湿的含义
湿浊内生,又称“内湿”……内湿“,即体内水湿停滞。内湿是由于脾不运湿,肾不主水,输布排泄津液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水湿痰浊蓄积停滞的病理变化。由于内生之湿多因脾虚,故又称之为脾虚生湿。
内湿的产生,多因素体肥胖,痰湿过盛;或因恣食生冷,过食肥甘,内伤脾胃,致使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的输布发生障碍所致。如是则水津不化,聚而成湿,停而为痰,留而为饮,积而成水。因此,脾的运化失职是湿浊内生的关键。
脾主运化有赖于肾阳的温煦和气化:因此,内湿不仅是因为脾阳虚衰,津液不化,而且与肾有密切关系。肾主水液,肾阳为诸阳之本,故在肾阳虚衰时,亦必然影响及脾,使脾失运化而导致湿浊内生。反之,由于湿为阴邪,湿盛则可损伤阳气,因之湿浊内困,久之亦必损及脾阳肾阳,而致阳虚湿盛之证。
内湿为水液代谢失调的病理产物,虽与肺,脾、肾功能失调均有关,但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湿从内生,聚而为患,或为泄泻,或为肿满。或为痰饮。内湿的临床表现以脾胃症状为主。湿留于内,可因体质、治疗等因素而有寒化、热化之分。
此外,外感湿邪与内生湿浊,二者亦常互相影响。湿邪外袭每伤及脾,脾失健运则滋生内湿。脾失健运,或内湿素盛之体,亦每易外感湿邪而发病:
(二)内湿的病理变化
湿性重着粘滞,多易阻遏气机,其临床表现常可随湿邪阻滞部位的不同而各异。如湿邪留滞经脉之间,则症见头重如裹、肢体重着,也可出现颈项强急、屈伸不利等。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壅阻经络,可以致痉,痉病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湿为痉病原因之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湿犯上焦,则胸闷咳喘;湿阻中焦,则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腻或口甜、舌苔厚腻;湿滞下焦,则腹胀便溏、小便不利;水湿泛溢于皮肤肌腠,则发为水肿。湿浊虽可阻滞机体上、中、下三焦的任何部位,但以湿阻中焦脾胃为主,因此脾虚湿困常是必见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