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烤了能治腋臭吗视频(烤大蒜杀菌吗)
26
2025-02-25
胶东在线4月19日讯(通讯员 董士杰) 为指导学生均衡膳食,近期,区疾控中心走进部分中小学校开展“学生超重、肥胖干预”活动,对筛选出来的肥胖、超重学生定期进行体质检查和健康干预,改善其健康状况,引导他们科学进行体育锻炼。
疾控中心和学校卫生老师将每两个月对肥胖、超重学生进行检查,主要检测身高、体重、血压、胸围、腰围、臀围等指标,以便动态了解肥胖学生干预效果,并将监测结果和指导意见及时反馈给家长。疾控中心通过邀请营养专家进学校健康讲座、微信推送等多种形式开展针对学生肥胖的健康干预活动。学校通过班班通、校园广播、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各种途径灌输、渗透健康生活方式理念,加强阳光体育锻炼,保障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与家庭签订《健康承诺书》,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健康处方》等材料,以家校协作为纽带,进一步改善学生饮食、运动习惯,优化肥胖易感环境。
疾控专家建议,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生活环境,指导孩子科学减重,增强体质,培养孩子们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如果孩子体重、血压居高不下,建议带其到正规医院就诊。
2021年3月11日是第16个世界肾脏日, 世界肾脏日(World Kidney Day)是由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设立的,定为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今年的主题是“与肾病相伴,过健康人生”(Living Well with Kidney Disease)。
肾脏就像是24小时工作的“清洗工厂”,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主要功能是排泄和内分泌,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代谢终末产物、调节人体酸碱平衡,也可以生成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调节血压,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参与造血,参与骨代谢等。
慢性肾脏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的统称,肾损害≥3个月,有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均可诊断慢性肾脏病。在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高达10.8%,患者人数超过1亿,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多达150多万人。
肾病是沉默的杀手
肾脏具有强大的储备功能,肾病开始时通常没有症状,往往被忽略。当肾脏功能的破坏大于75%时,患者才会出现贫血、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高血压、口中有尿味等。看似健康却患有慢性肾脏病的人死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却是正常人的十倍以上。
肾衰病人最易被误诊、漏诊。患者食欲不好时看消化科,贫血时去血液科,头痛时去神经科,视力下降时去眼科,很少有人想到是肾脏出了问题。等到肾内科就诊时,肾脏剩余的功能已不到正常人的10%,最终只能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其实,慢性肾脏病发展过程中常有一些信号,只是患者没有在意而已。
哪些信号提示有肾脏疾病?
1.水肿
常出现于眼睑、足踝及背臀部。严重时可伴有胸水、腹水及会阴部水肿。水肿位置可随着体位的变化而移动。
2.高血压
对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患者,若血压升高,应高度怀疑是否为肾病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长期高血压病人亦应注意检查尿常规及肾功能。
3.少尿或无尿
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在1000-2000ml,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100ml为无尿。
4.多尿及夜尿
正常人日夜排尿量有一定规律,日间尿量应多于夜间,其比例为2~3:1,夜尿不应多于750ml。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
5.尿频 、尿急、尿痛
尿频是指小便次数多,但每次的尿量却很少;尿急是指憋不住尿;尿痛指排尿时尿道口及小腹胀痛。
6.尿液颜色改变
尿液颜色突然变深、变红,呈现洗肉水样、浓茶样改变,都要引起警惕,尤其是呼吸道或肠道发生感染后出现小便颜色变红,可能是肾病的表现。
7.尿中泡沫增多
可能是尿中出现大量蛋白时的表现,此时应查尿常规及24h尿蛋白定量。
8.腰痛
肾区酸痛不适、隐隐作痛、持续性钝痛或肾区绞痛,均应引起重视。
9.其他
如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肢软乏力,面色苍白、贫血等,应考虑慢性肾衰竭的可能,宜及时做血、尿的相关检查。
慢性肾脏病如何预防?
1.合理饮食: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饮食,适度多饮水,保证营养均衡;
2.调整生活方式:戒烟戒酒、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提倡有氧运动,避免过度肥胖;
3.避免滥用药物:该吃的药一个也不能少,不该吃的“补药”一样也不要碰;
4.积极治疗基础病: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
5.定期体检:提高肾病防控意识,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肾脏彩超。
一旦确诊肾病,也请患者不要恐慌,要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控制饮食,按时用药,定期复查,肾病并不一定意味着要透析,透析治疗仅仅是终末期肾病的治疗手段。
部分图/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刘翠萍、副主任医师、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老年肾病学组委员
肾内科工作十余年,熟练掌握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等临床常见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血液透析患者的综合管理,擅长制定个体化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可独立完成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手术。参编书籍两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北京老年医院“525”人才资助。
启动近视防控健康月,健康知识示范课进学校,引导学生自觉“控糖”……北京市教委日前发布2021年北京市中小学防近视控肥胖工作方案,明确各区教委要制定本辖区内防近视控肥胖工作方案,按要求完成工作方案中的各项内容,学校覆盖率达到100%。
《“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明确,到2030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控制在58%以内,肥胖检出率控制在19%以内。为实现目标,北京市教委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防近视控肥胖工作方案。北京市教委表示,本市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管理,重点督促建立健全北京市中小学校防近视控肥胖工作体系,深入探索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
防近视控肥胖一系列重点任务公布:今年9月,北京市将开展以近视防控为主题的健康月活动。北京各区各校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一次主题校园宣传、一次眼保健操评比、一次家校沟通活动、一次爱眼知识宣讲会、一次视力状况检查,向师生及家长普及近视防控知识。针对影响学生健康的重点、难点、普遍性问题,各区将负责组织专家进校园授课,向师生和家长普及健康知识。市教委将组织一次全市范围的专家进校园健康知识课交流研讨活动,邀请市级专家对校医进行培训,内容包含市级专家示范讲课、区级获奖专家讲课并现场点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及授课技巧等;同时为每区安排3次市级专家示范课。为宣传含糖饮料的危害及健康饮水知识,市教委将组织专家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健康饮水讲座,包括“饮料的勾兑”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了解饮料的制作原理,自觉远离含糖饮料。暑假期间还将通过闯关小游戏或问答等形式,在全市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防近视控肥胖知识。
北京市还将开展小学一年级新生健康管理工作,策划、制作《小学新生家长健康必读》、家庭护眼按摩操挂图、眼保健操图解等健康相关材料,引导家长参加学生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工作,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此外,各区还将组织开展“防近视控肥胖专题手抄报”“我和家长一起锻炼”“我是健康小卫士”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大赛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