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手术线怎么拆(腋臭手术线要拆吗)
35
2025-02-24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入园体检时间。体检时一些孩子被医生诊断为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是什么概念?对孩子有哪些危害?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今天,就让静安区妇幼保健所的医生从专业角度为家长们解读。
什么是超重和肥胖
如果身高(身长)别体重(或年龄的BMI)≥中位数加1个标准差,但<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属于超重;如果身高(身长)别体重(或年龄的BMI)≥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属于肥胖。
可见,超重和肥胖是指儿童体重和身高(身长)的比例超出了一定范围。
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原因
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
运动量不足及行为偏差(外出就餐或吃外卖过多、看屏幕时间过长、睡眠不足等);
遗传因素,父母一方或双方肥胖,孩子的超重、肥胖发生率明显增加。
超重和肥胖对儿童的危害
健康的体重非常重要,因为超重或肥胖可能对儿童身体的多个系统造成损害:
●心血管系统:高血压、血脂异常、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代谢综合征
●内分泌系统: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性早熟、女孩多囊卵巢综合症
●呼吸系统: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
●消化系统:脂肪肝
●心理问题:自卑、胆怯、孤独
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01 体重、身长(身高)管理:
定期监测体重和身长(身高),≥2岁儿童的身高每增加5厘米,在原有体重基础上体重增长要少于2kg。
02 饮食管理(控制肥胖的关键)
控制高热量食物摄入,少吃煎炸以及快餐等高能量食品。推荐低脂肪、低糖类和高蛋白、高微量营养素、适量纤维素食谱。
树立健康的饮食行为理念,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避免不吃早餐或晚餐过饱,不吃夜宵、少吃零食、减慢进餐速度、细嚼慢咽、减少外出就餐次数及外买食物次数,家长避免把不健康食物带回家。
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建议调整用餐顺序,餐前先喝汤,以素汤为主,增加饱腹感,避免过食。
03 适当运动
限制孩子观看屏幕的时间(电视及其他电子产品),避免2岁以下儿童看电视,2-6岁儿童每日观看屏幕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
学龄前儿童在全天内各类型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如快走、跑步、球类、游泳等。运动要循序渐进,活动量以运动后轻松愉快、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04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避免过分严格地限制某些食物,如儿童特别喜爱的,可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适当给予。
鼓励儿童多参加集体活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
全家共同参与,共同改变饮食、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而不仅仅针对儿童一个人。
控制体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逐渐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长期保持健康的家庭饮食和行为习惯,
才能达到有效干预。
你家宝宝是不是“小胖墩”?宝宝胖嘟嘟的是很可爱,可是胖胖的真的健康吗?有些家长一定会说:“我家宝宝是壮,才不是胖呢!”
请注意,健壮与胖是有明显区别的。健壮的孩子充满活力,运动能力强,动作敏捷、协调,反应快。而肥胖的孩子一般缺乏活力,运动能力差,动作迟缓,肢体协调性差,缺乏自信。
那么该如何界定儿童肥胖?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儿童肥胖又该如何防治呢?
如何判断儿童是否肥胖?
1. 体质指数(BMI)法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社会推荐的评价儿童(≥2岁)超重和肥胖的首选指标,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BMI是不一样的:1岁时BMI值最高,随后开始下降,到6-7岁脂肪重聚期开始出现反弹,此后逐渐升高至接近成年人的水平。2-5岁儿童参考“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中2-5岁儿童超重和肥胖BMI筛查界值,6岁及以上儿童参考中国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586-2018)界值点。
2. 身长的体重评价法
年龄 1),大于2个标准差为肥胖(Z评分> 2)。
3. 腰围评价法
腰围是一个简单的评估腹部囤积脂肪的指标。7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的腰围界值可参考中国卫生行业标准“7岁-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WS/T611-2018),儿童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腰围的P90作为高腰围的筛查界值,提示儿童可能存在向心性肥胖。
儿童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1. 影响长高
骨龄的变化与雌激素密切相关,肥胖可能存在雌激素分泌过多的风险,从而导致骨龄加速,最终可能影响成年身高。
2. 青春期提早发育
目前儿童早熟的发病率很高,尤其女孩子发育提前年龄更明显,这与肥胖关系密切。
3. 增加患病风险
中重度肥胖可让孩子出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传统观念中的“成年慢性病”。
4. 出现心理问题
肥胖引起心理问题的儿童很常见。肥胖的孩子表现穿衣不自信,有自卑感,不喜欢人际交往及户外运动,害怕被人取笑,过于担忧自己形象。同时还会出现行为异常、性格缺陷、交往困难等问题,都会随着肥胖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加重。
儿童肥胖应如何防治?
肥胖一旦形成,干预治疗极其困难。儿童肥胖干预重在早期预防,在婴幼儿时期培养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在幼儿园和学校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和体育活动,从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着手。
1
从生命早期开始预防
建议妈妈从怀孕开始就注意合理膳食和科学营养搭配,防止孕期营养过剩。母乳的营养成分比例更为合理,母乳喂养行为本身也可调控婴儿母乳的摄入量,从而达到能量平衡,有利于控制远期肥胖的发生。
2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控制的目的不是节食,而是通过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的饮食方式使体重下降。家庭膳食推荐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和全谷物。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儿童还应尽量避免摄入含糖饮料和过多零食和点心。
3
增强体育锻炼
制定合理可持续的运动方案,培养孩子爱运动的生活习惯。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静坐行为和睡眠指南中推荐:
(1)6岁以下儿童每天进行至少180分钟的身体活动,鼓励多做户外活动(如户外的散步、玩耍、跑、跳等,全天分布,多则更好),每次静态行为时间(如操作手机、电脑、平板,看书报、电视,画画,玩玩具,演奏器乐等)或受限时间(例如在手推童车/婴儿车、高脚椅上,缚在看护者的背上)不超过1小时。
(2)6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自行车、跑步、打球、跳绳、游泳、跳舞等,能使儿童身上发热、呼吸急促的活动),每周至少3天安排增强肌肉力量和强健骨骼健康的活动,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超过1小时,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
4
重视儿童体格生长监测
儿童常规健康检查一般在婴儿期至少4次(分别在3、6、8、12月龄),1-2岁儿童至少每半年1次,3岁及以上儿童至少每年1次。家长可根据儿童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适当增加健康检查频次。建议家长学会BMI计算方法,能使用生长监测图(表)监测儿童身高、体重和BMI的增长趋势,尤其对体重增长过快和超重肥胖的儿童,可采取家庭监测和机构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1~3个月监测1次体重和身长(高)。
来源: 中国疾控动态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余浙燕 鲁燕 沈小丹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河庄幼儿园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健康路上,拒绝负‘重’前行”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幼儿对肥胖的认知能力,让幼儿能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坚持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
近年来,儿童超重和肥胖人数呈持续上升趋势,这一问题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为什么会变胖呢?
大班段的孩子们带领我们一起寻找肥胖真相。他们围绕“为什么会变胖”主题和爸爸妈妈一起展开调查,瞧,这是他们的调查表:
看来影响肥胖的因素有很多,当然,预防肥胖的方法也不少。来看看孩子们控肥的对策吧!
小班段的老师将绘本故事应用于健康主题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了解预防肥胖的方法、感知体重与健康的关系和能表达自己对肥胖的认知。
大班段孩子们制定了合理的一日作息表,以告诉大家从小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并提醒我们:别让肥胖成为健康路上的绊脚石!
健康饮食是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中班段的老师通过“一堂健康课”让孩子们了解肥胖的危害、知晓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和承诺健康饮食(如坚持每天吃早餐、不喝碳酸饮料、不吃洋快餐、不以糕点取代主食等)。
课后孩子们将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形式描述出来,以帮助大家记住预防肥胖的好点子。
老师安排孩子们每日体育运动最少1小时。
保健老师每周对部分孩子进行集中运动。
预防儿童肥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家园合作,健康路上,我们要让孩子“轻装上阵”,拒绝负“重”前行。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