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腋臭香体露避雷(狐臭香体露多少钱一瓶)
28
2025-02-24
“你怎么还在吃猪油?难怪你有颈动脉斑块!”
唐先生今年35岁了,他平时工作比较忙。最近这两天,他们单位放假了,所以刘先生就回了趟老家。唐先生的父母听说自己的儿子要回来,心里很是开心,于是就张罗了一桌丰盛的美食。
唐先生到了家以后,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并且一个劲地跟父母说今天的饭菜很香。唐先生的母亲听到儿子的言辞以后,就说道:我这饭里加了猪油,吃起来能不香吗?当唐先生得知饭菜中加入了猪油以后,他就跟母亲说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
唐先生的母亲听了儿子的疑惑后,就解释道:我这颈动脉斑块和吃猪油没有什么关系,而且你爸吃了这么多年,他的身体不也好好的吗?唐先生听了母亲的解释以后,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反驳,索性就继续吃饭了。
这些年,关于猪油的争论也有不少。一些人认为,长期吃猪油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有一些观点认为“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那到底哪种观点是正确的呢?为了让大家对猪油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医者良言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相关的知识。
1.长期吃猪油真的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吗?不少朋友认为虽然我们的先辈们吃了很多年的猪油,但是他们却很少得心血管疾病。现代社会很少有人吃猪油了,而是把食用油换成了植物油,然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增高的趋势。因此,不少人就认为吃猪油更健康。
客观来说,猪油比植物油更健康的观点是片面的。在以前,大家的生活水平都不高,所以吃的猪油的量并不多。与此同时,由于那个时候生产力比较低下,大家的工作量都比较大,所以得心血管疾病的人并不多。
然而,现在就不一样了,大家不仅能吃饱饭,而且还能吃得很好。和过去相比,大多数人都不再从事重体力工作了,这样就使得很多人的运动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吃猪油还是植物油,都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虽然有一些研究表明,摄入太多的饱和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猪油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但是要说长期吃猪油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那这个锅猪油还是不能背的。猪油中含有饱和脂肪酸不假,但是它里面也含有很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只要我们每天摄入的猪油不超标,那它也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根据我国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的饱和脂肪酸的量应该控制在总热量的10%以下。假如一个人每天消耗2000千卡的热量,那每天摄入的饱和脂肪应该控制在20g以内。换算成猪油,大约是50g左右。
综合以上,长期吃猪油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实际上,只要我们每天摄入的猪油不超标,那它并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虽然这句话有点夸张,但是它也并非没有科学依据:中医认为猪油味甘、性凉,具有补虚、润燥、解毒的作用。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猪油还是有一定的功效的。然而,目前并没有权威的证据证明猪油具有解毒的作用。
维生素A
虽然不少朋友都把油脂视为洪水猛兽,但是油脂本身也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人体要想合成前列腺素、胆固醇、性激素等物质,就需要油脂的参与。与此同时,猪油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比如维生素A和维生素D。
但是,需要注意,猪油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的量也是不低的,摄入太多的猪油也会带来一些健康问题,比如肥胖、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等。
综合以上,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的说法有点夸张,虽然它具有一定的功效,但是效果有限。猪油吃多了,依然会危害人体健康。
3.植物油和动物油相比,哪个更好呢?其实,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可能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答案。
从味道的角度来说,动物油更好一些。有点生活经验的朋友应该知道:用动物油做出来的饭吃起来更香。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植物油更好一些。和动物油相比,植物油含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而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帮助调节脂质代谢,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虽然植物油更健康一些,但是它本身也存在着问题。植物油中由于含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它相对来说不稳定。如果我们使用植物油煎炸食物,那就有可能会产生醛类化合物,而醛类化合物会增加癌症、老年痴呆的风险。#健康明星计划#
其实,植物油有植物油的好,动物油也有动物油的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如果您想煎炸某种食物,那最好使用动物油。如果您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那就尽量吃植物油。#健康2022#
我们在购买食用油的时候,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对于患有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可以选择橄榄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动物油。对于儿童来说,可以选择亚麻籽油、紫苏籽油,这个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油中含有很多的亚麻酸、DHA,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
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控制油脂的摄入量。根据我国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的油脂量应该控制在25~30g。然而,不少朋友会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超量的油脂。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使用控油壶,把一家人一天需要的油脂都倒进去。#健康科普大赛#
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您身边的健康助手!如果大家觉得写得还不错,对您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同样有需求的人吧!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吃肉多要少食 吃素多补一点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范志红
最近,网上关于猪油的讨论很多,有人认为猪油里都是饱和脂肪酸,会让人长胖,不能吃;有人则认为吃猪油养生,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还有说法称,猪油是一种特别好的油,和橄榄油差不多。真相到底如何?我们还能不能吃猪油?
猪油含有40%~50%的饱和脂肪酸,主要是硬脂酸;还有将近一半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也就是橄榄油里最多的那种成分;剩下一点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也就是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和大豆油中特别丰富的那种脂肪酸。简单说,猪油比较缺少的脂肪酸类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欧米伽6脂肪酸(亚油酸)的含量偏低,而欧米伽3脂肪酸(α亚麻酸)的含量更少,基本可以忽略。
很多人关心,猪油比植物油更容易让人发胖吗?如果按吃同样的量比较,猪油和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等植物油相比,让人发胖的力量并不更大。1 克烹调油,约等于 1 克脂肪,约等于 9 千卡的热量,无论荤油素油都一样。很多人以为植物油不会促进发胖,日常完全不控制用量,结果吃进去过多的热量,对预防肥胖非常不利。猪油在室温下是半固态的,而且有香气。与普通液体植物油相比,它用在各种点心中能帮助改善口感,用在烧饼面点里会更酥,用来炒蔬菜也会更香。所以,用猪油烹调食物特别容易让人多吃,进而容易促进发胖。如果吃猪油,记得用它来替代其他炒菜油,要控制用量。除了增加美味和口感,猪油还有耐高温的优势。油脂的饱和脂肪含量越高,耐热性就越好。在持续高温烹炒或油炸的情况下,大豆油等植物油较容易颜色变深、氧化聚合,产生多种促炎物质;猪油则相对稳定,在同样的温度下,油脂劣变的速度慢一些,产生有害物质少一些。
到底能不能吃猪油?要看整体的能量平衡和脂肪酸平衡情况。吃炒菜油,一是补脂肪,二是补炒菜油中的脂肪酸。缺什么补什么,不缺就没必要补。几十年前,生活条件差,很多人吃不起肉,膳食脂肪总量不足,能消耗脂肪的体力活动又特别多,多数人偏瘦,所以吃点猪油和肥肉是有益健康的。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国人吃肉的数量大大增加,膳食中根本不缺脂肪,而且体力活动大幅度减少,肚子上长了厚厚一层肥肉,已经不需要补脂肪了。从脂肪酸角度来说,也不那么缺猪油了。因为多数人经常吃猪肉,还喜欢吃排骨肉、五花肉等高脂肪部位,就不必再额外补猪油。反过来,如果吃猪牛羊肉很少,日常吃很多豆制品,喜欢喝豆浆嗑瓜子,就没必要吃那么多豆油了,也不需要买葵花籽油和玉米油,因为豆制品、豆浆和瓜子已经可以提供足够多的亚油酸。
总之,吃肉少、吃豆制品多的人适合用点猪油,吃肉多的人就没必要买猪油做菜了。高温油炸适合用猪油,蒸煮凉拌就不需要用。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老刘今年50岁,是公司的中层领导,经常陪老板出去应酬,在一次体检中查出甘油三酯偏高,手底下的年轻人都在私下议论说是他平时大鱼大肉吃出来的。老刘听了有些后悔,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管住嘴巴,现在可好了,不知道怎么样才能降下来。
除了老刘以外,还有一个人的体检报告让人意外,她就是宋大姐,是公司的会计,今年48岁,人特别胖,体重有160斤,平时吃饭多以肉食为主,吃的蔬菜和水果很少,可是她的血项却全部正常,真是让人纳闷。如果说天天大鱼大肉的人血脂会偏高,为何宋大姐没有偏高呢?
这是很多人对血脂的理解,觉得血脂偏高就是吃了太多肉了,但其实食物中的脂肪和体内的脂肪不是一回事,和你抽血化验出来的脂肪也不是一个概念。脂类物质有两类,一个是脂肪,一个是类脂,血液中的脂肪可以游动,而皮下脂肪不能游动,血脂顾名思义就是检查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可以通过四项参数值来判断。
血脂为啥会升高呢?很多人觉得是不良生活方式所致,但其实还会受疾病、长期服药等因素影响,所以不能直接说是大鱼大肉惹的祸。在平时的接诊中,很多患者的饮食并没有大鱼大肉,而是摄入太多的碳水,爱吃米面之类的食物。
血脂偏高的人可能是胖子,也有可能是瘦子,没有直接关系,吃进去很多大鱼大肉不代表他一定会得高血脂。但是,如果一个人腹部很大,说明他肝脏合成的脂肪较多,要注意高血脂的问题。
虽然血脂升高的因素不只饮食这一点,但是饮食占主要因素,大家在生活中还是有必要关注饮食健康,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趁早改掉。
1、摄入过多的米面类食物
这一点很多人忽视,因为中国人的主食米面占比很大,尤其是中老年人,半辈子都是这么吃的,早就习惯了。早晨包子馒头,中午大米饭,晚上面条,顿顿精制米面,可是碳水摄入过多最后都会转化成脂肪,不利于血脂稳定。如果你已经查出血脂偏高,应适当控制碳水摄入量,多吃粗粮杂豆类,有助于降血脂。
2、摄入过多的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也是很多人爱吃的,不管是切片爆炒还是烧烤味道都很好,但是其中的胆固醇含量很多,大量摄入会使血脂升高,比如说猪肾、猪脑、鸭肝等等,每天应控制在300克以内,一周食用不超过3次。
3、摄入过多的油盐糖
平时炒菜喜欢放猪油以及很多糖、盐调味,吃起来有滋有味,时间长了却会影响血管健康。糖和盐损伤血管壁,脂类物质沉积留在损伤部位,最后越来越多,血液流动的速度就减慢了,血脂水平也会跟着上升。因此,患者应减少使用调味品,保持清淡口味。
中老年人甘油三酯偏高很常见,因为他们的身体本来就在衰老,还有高血糖、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常常伴随着血脂升高,而年轻人也有一定风险,平时经常吃外卖,重油重盐,还喜欢喝奶茶、吃烤串,再加上运动少、久坐、晚睡、抽烟,种种因素相加,风险并不比中老年人少。所以,这两类人都要注意保养身体,做对血管有利的事。
适量补充水分对血管好,患者平时要注意喝水,晨起后、饭后、午休后、睡前这四个重要时间都应该摄入水分,稀释血液,加速血液流动,强化代谢能力,预防血管堵塞。
没有哪一种食物可以降脂,但是我们可以吃对血管有利的食物,比如说猕猴桃、海带、鱼肉、鸡蛋、洋葱等等,补充营养素,减少脂类物质堆积。改变饮食习惯,用粗粮代替细粮,用白肉代替红肉,用白开水代替果汁饮料。
想预防血脂升高,或者已经确诊高血脂,都应该积极运动。首先运动能帮你减掉腹部和肝脏上的脂肪,其次是有利于控制体重,将吃进去的食物热量抵消,最后是提升血管弹性,不容易得慢性病,减少血脂升高的风险。
血脂偏高的人应服用药物,同时在饮食和作息上都要调整改变,晚上别熬夜早点睡,白天抽空锻炼身体,合理搭配饮食,相信血脂水平很快就能降下来。虽然血脂升高初期没有什么症状,但是如果控制得不好和其他疾病合并起来也会带来麻烦,希望大家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