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超重肥胖判断标准(儿童超重肥胖可能会导致什么病)

光明网 0 2025-02-05

文章目录:

关乎成长健康 少年儿童如何判断超重或肥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少年儿童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成年人肥胖指标可以用BMI指数进行衡量,少年儿童以及更小的婴儿应该使用什么方法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近日,人民日报社旗下新媒体平台“人民好医生”客户端邀请到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晓波以及主任医师刘子勤,针对这一问题为广大网友们答疑解惑。

陈晓波与刘子勤在访谈中表示,儿童肥胖的判断标准和成人比还是有一些复杂的,不是一个单纯的BMI指数就能够解决。少年儿童处于不断地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年龄段身高体重在不断地变化。

婴幼儿期与青春期是脂肪细胞快速生长期,容易造成少年儿童的超重、肥胖。婴幼儿时期肥胖会对以后的成长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响,青春期肥胖则会导致成年后很难减重。因此,需要格外注意这两个时期少年儿童的肥胖指标,并及时做出干预。

2岁以内的婴幼儿,肥胖指标用体重和身高的比值随着年龄的增加率来衡量。相同性别、相同身高,孩子的体重增加率与平均增长率相比,超过10%-19%,为轻度肥胖或超重;超过20%,定为肥胖。家长朋友们为了方便衡量,可以使用目测和测量每月增长克数的简易方法。目测即与同龄孩子进行比较,及时参与学校、幼儿园的学生体检。测量每月增长克数要与标准的增长克数比较。例如,孩子出生平均体重是3公斤,到6个月大概是6-7公斤左右,到1岁为10公斤左右,这是标准的体重增长水平。前六个月,平均一个月增长700克;6个月到12个月,平均一个月增长500克。超过过多,要及时使用生长发育量表进行衡量。

青春期的少年儿童,基本上和成人一样是用BMI体重指数来评价了。但不同的是,成人24以上属于超重,28以上属于肥胖,儿科是用百分位数,超过85以上BMI的百分位为超重,超过90以上BMI的百分位就叫肥胖,超过120叫重度肥胖。也有另外的标准,对于不同孩子来说,脂肪的含量和肌肉的含量也是不一样的,运动比较多的孩子,肌肉量大。用体脂测量仪就可以观测腹部脂肪、四肢皮下脂肪含量是多少,而体重又是多少。孩子BMI大,是肥胖还是比较壮,是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测量出来的。

少年儿童超重或肥胖没有及时加以干预,就有可能发生儿童糖尿病或造成其他危害。伴随到成年阶段,则会更容易患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等肥胖病。家长朋友们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肥胖问题,守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转自 | 人民好医生

来源: 首都儿科研究所科普号

专家教你判断孩子是否超重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白恬)重度脂肪肝、肝纤维化2期,肌酐、尿酸异常……很难想象这些症状会出现在一个12岁的孩子身上。前段时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就接诊了这样一位肥胖患者。专家提醒,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还影响到身高、生长发育,应引起警惕,及早干预。

12岁的小陈(化名),177厘米的身高,体重却有79.8公斤!长得胖嘟嘟的他,无法跟同学们一起轻松跑跳。前段时间,他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疼痛等症状,家人才意识到问题严重,带他到广医三院就诊。

体检发现,年仅12岁的小陈竟存在重度脂肪肝、肝纤维化2期,空腹胰岛素高,肌酐和尿酸异常……这些问题跟“肥胖”脱不了干系。随后的三个月里,小陈在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体重管理门诊专业营养医师的指导下坚持减重,足足瘦了21斤,脂肪肝也消失了,空腹胰岛素和尿酸都降下来了,整个人变得精神、自信、开朗起来。

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刘佳提醒,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还影响身高和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

激素紊乱

肥胖的男孩女孩都容易发育提前,发育提早一年,往往会损失5~7厘米左右的身高,成年后达不到遗传的身高。

骨龄提前

肥胖的孩子容易骨龄提前,可能会提前进入青春期,身高过早“封顶”。

缺乏维生素D

肥胖儿童体内过多的脂肪,会消耗更多的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钙沉积在干骺端,阻碍长高。

骨关节过度负重

肥胖的儿童体重超标,膝关节易负重过度,过度负重对于身高生长不利。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超重?刘佳支招,家长日常可以仔细观察,如果孩子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10%~19%为超重,超过20%者可诊断为肥胖症;超过20%~29%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来源: 广州日报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超重了?来看看这两种方法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青春修炼宝典 翅翼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目前我国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严重,但对肥胖的判定标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统一。大体上有两种评价标准:

1.标准体重法:WHO发布的亚太地区标准体重法: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 105,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相比,超出10%为超重,在20%~29%之间为轻度肥胖,在 30%~49%之间为中度肥胖,大于50%为重度肥胖。

2.身体质量体重法: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通过测量体重过重和肥胖的方法:身体质量指数法(BMI)。 BMI=体重(Kg)除以身高(m)平方。BMI在18.5 -24.9时属正常范围,BMI大于25为超重, MBI大于30为肥胖。根据实际国情,我国发布了两套数据标准:

表一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

表二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男女生体重指数

前者多用于国内的科研及实验,而后者在学校、医院等公众社会场所中广泛使用,但两者间很明显存在差异,这个差异也导致国内对青少年肥胖的研究有较大困难。

与肥胖产生相关的饮食因素有:喜食甜食,爱喝饮料,偏好油炸食品、西式快餐、夜宵。另外,丰盛的晚餐和晚餐后缺失锻炼、进食速度过快以及不规律早餐也易导致肥胖。

饮食干预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低能饮食:在满足每天最基本的能量需求,即1200 kcal(1kcal=4.18kJ)的基础上每日摄取尽可能少的能量。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基本占到全天总能量摄入量:脂肪<30%,碳水化合物55%,蛋白质25%;纤维素25g/d。在短期及长期影响中, 低能饮食对6~12岁儿童肥胖干预均有明显效果。

超低能量饮食(VLCD):限制每天能量摄入量为600~800 kcal,其较低能饮食对能量摄入的控制更为严格。饮食中以优质蛋白质为主,脂肪摄入严格控制,并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VLCD在短期上比低能饮食更能取得明显效果, 但这种优势在长期中是否依然存在尚不清楚。

低脂饮食:低脂饮食指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将脂肪的摄入量控制在全天总能量摄入量的18%~40%。这种饮食方案在控制青少年肥胖中最为常见,且常单独使用。低脂饮食可使青少年的体重适量减轻, 但效果不持久,而且会引起儿童青少年体内的类脂化合物增多。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低于全天总能量摄入量的10%~30%,有时也包括脂肪摄入量和总能量摄入量等更多限制。在儿童青少年的短期减重中,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比低脂饮食更有效。但这种饮食方式在长期上是否安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通过减少一大类营养素(碳水化合物)来简化人们对食物的选择。研究证明, 在VLCD减肥后, 高蛋白饮食可以使人们很好地保持合适的体重。目前非常缺少关于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长期研究证据。

目前关于青少年肥胖的膳食干预研究很多, 但从长期看均缺乏相关数据,也并没有得出一种公认的最佳膳食干预方案,不同人群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珊珊, 王海俊, 马军.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饮食干预研究进展[J]. 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03):286-288.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肥胖女生爬山穿搭(爬山女生穿什么)
下一篇: 小基数减肥胖丁(小基数减肥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