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又称狐臭吗图片(腋臭是一种什么味道)
45
2025-02-24
减肥,已经是现代社会一个永不降温的话题,其中腹部肥胖最为多见,也最为棘手。大家都知道减肥需要做有氧运动,消耗热量,也知道肥胖很多都是湿重引起的,需要服用祛湿的中药或食物,然而寒气却被忽略了。
今天为您推荐适合你的健康膳食方
李女士,28岁,主要问题如下:
1、腹部肥胖
2、手脚冰凉,怕吹空调。
3、容易疲劳
4、喜喝温水热水,进食生冷食物易不适
分析:
腹部肥胖,手脚冰凉,平素喜温饮热饮,进食生冷食物易不适,舌头稍紫暗,基本上可以判断是阳气不足,脾肾虚寒引起的。舌苔不厚腻,体内湿气不重,但仅用祛湿化湿的药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以温补脾肾,散寒通络为则才是首选。
白胡椒煲猪肚汤
材料:
猪排骨150克,猪肚1只。
白胡椒30~40粒(小孩减量)。
生姜3片,腐竹30克,食盐、生粉、生抽、白芝麻适量。
做法:
(1)将猪肚内外翻转,加食盐与生粉反复擦拭3次以上,再用水反复冲洗干净后,焯水备用。
(2)把白胡椒打碎,将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加适量开水,文火煲1.5小时,至猪肚酥软,再加食盐调味。
(3)将煲好的猪肚切条装盘,再撒上白芝麻,蘸生抽食用即可。
专家点评:
本品具有良好的食疗效果。猪肚性温。
《本草经疏》曰:“猪肚,为补脾之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利自止矣... ...”所以猪肚多适合于胃寒脾虚泄泻的人群食用。
汤中胡椒香辣辛温,温中散寒,醒脾开胃,胡椒气味还能够增进食欲。生姜温中和胃,对胃寒、心腹冷痛、肠鸣腹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小贴士:
(1)胡椒性温热偏燥,故咳嗽咯血、痔疮、咽喉炎急性发作期、眼疾患者及阴虚有火者慎食。
(2)高脂血症人群可饮汤,少食肉。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这天小蕙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叹了口气:“2020年上半年,我身高163cm,体重50公斤,下半年我的体重保持在54公斤,胳膊腿没胖,但是腰看着就是比以前粗了好多呢?连曲线都没有了!”如果只看数字,这样的身高体重还算是瘦子一枚,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凡尔赛文学”,其实这是「腹型肥胖」的症状!
确实身边有很多人看上去明明四肢不胖、体重也不算太重,然而肚子独大,原因是什么呢?
腹型肥胖又称内脏型肥胖或中心性肥胖。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腰围每增加1寸,得癌症的风险就比以前更高。
1.不吃早餐:早餐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平衡血糖浓度,并且为早餐到午餐这段时间提供身体必须的能量。应确保早餐是含有高蛋白和高纤维的食物;
2.吃零食:零食、甜品由于它们的脂肪含量高,多食就是导致肥胖现象,薯片等膨化食品含淀粉多,糖果、甜饮料含糖多,产生的能量消耗不了,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
3.久坐不动:特别是现在的上班族,整天对着电脑不动,不运动就会导致肥胖。
4.内脏肥胖:腹部肥胖不仅仅是 皮下脂肪的问题,很多都是由于内脏脂肪。内脏脂肪隐藏得深,有的体型偏瘦的人也会内脏脂肪多,所以内脏脂肪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那么,不想「腹型肥胖」日常生活该怎么做?小蕙默默走过:原来我只是有腹型肥胖的倾向,毕竟我的腰围才70厘米。
参考文献:
[1]田成功.内脏型肥胖[J].医师进修杂志,2004,27(15):6-9. DOI:10.3760/cma.j.issn.1673-4904.2004.15.003.
[2]CHANDc,WAll SGF BARR PHdzwcifewaist to hipIatioal ' d body rmi nd Hpredi ct ws 0f di e in Men[ J] Q ( 6) :441-447.
人体结构有很多奥妙之处,即使一个微小的部位,也会蕴含着诸多神秘。在数学中有一个黄金分割律,比值为0.618,被认为是最美的数值。
而在人体上,以肚脐眼为界,上下躯干部分的长度比非常接近黄金律的比值,这一神奇的巧合让人对肚脐有了更深的认识。例如,被誉为世界艺术珍品的雕塑断臂女神维纳斯,肚脐眼以上和肚脐眼以下的比值,就恰为0.618。
肚脐眼是人体天然的“地标”,无论高矮胖瘦,肚脐始终位于腹肌的中线上。小小的肚脐眼,最初可是人体生命的“通道”。
肚脐,其实是一块“疤”在我们还是胎宝宝时,是通过脐带与母亲的胎盘相连吸收营养,排出代谢废物,某种意义上脐带堪称“生命之神”。
脐带的结构并不复杂,主要是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前者运输幼婴新陈代谢产生的缺氧血液、废物,并通过母体排出;后者则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给婴儿,供宝宝生长发育。
作为连接母体和胎儿的生命通道脐带,在新生儿出生后,就完成了它神圣的使命,被结扎剪断后,脐静脉逐渐退化成肝圆韧带,脐动脉也会闭锁成为脐侧韧带,藏在腹腔里。
一段时间后,残留在宝宝肚子上那截脐带会自动脱落,肚皮上就留下了一个小小的肚脐眼了。原来,肚脐并不通向肠子,其实是一个“死胡同”。
据研究表明,肚脐是一种结缔组织,结构和疤痕相似。因此,肚脐其实就是我们身上的一块“疤”,是妈妈留给孩子的一道伤疤,也可以说是一种恩赐。
由于肚脐的结构十分独特,也很容易藏污纳垢,相信很多人都忍不住抠过自己的肚脐,而老人总是告诫说:
“不要抠肚脐眼,会把肠子抠烂的!”
“抠掉肚脐眼里的泥,会让肚子进风的!”
“肚脐不能抠,会肚子疼的!”
那么,肚脐眼里黑乎乎的泥垢,到底是什么?究竟能不能抠?真有老一辈人说的那么可怕吗,接下来我们一探究竟!
肚脐眼里的“泥”到底是什么?肚脐眼的“泥”,也被叫做“脐泥”。由于脐部凹陷、又有很多褶皱,不容易清洗,很容易藏污纳垢,渐渐地肚脐眼里就积聚有黑黑的脏东西了,这些“泥”到底是什么呢?
美国科学家做过一项研究,发现人体的肚脐眼其实是一个“细菌群”,里面潜伏着1400种细菌,其中约有662种是从未见过的微生物,这也表明了人类肚脐眼的环境十分适合微生物的生长。
这些细菌的身份有80% 已经得到证实,大多来自常见的细菌种群,例如皮肤脱落的角质层细胞、人体新陈代谢废物、灰尘等一系列混合杂质物。
在科学家的显微镜下,“泥”放大至200倍,可见物透明似头皮屑;放大至500倍,呈现的依然是透明色,形似长条蚯蚓。
再进一步放大到1000倍,这些“泥”如蚂蚁般四处蠕动,估计密集恐惧症患者会直呼受不了,酸爽劲真上头。
乍一看,确实有点让人难以接受,原来肚脐这么脏。不过仔细一想,人类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细菌的环境中,我们身体的肠道细菌比肚脐细菌更多,而且细菌致病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因此肚脐里的细菌,其实与我们洗澡时搓出的“泥”没啥多大差别,大多对人体是无害的。
能不能抠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说肚脐眼里的“泥”主要是无害的皮肤寄生细菌,但这些黑乎乎的脏东西的确有点影响美观,能不能用手抠掉呢?
对于肚脐眼里的“泥”, 有的人直接用手抠掉,不小心用力过猛,会觉察到自己的小动作引起了身体的应激性反应,身体的神经仿佛抽了一下;也有的人抠了肚脐眼上泥之后,身体会感到不适,例如肚子疼、拉肚子等。
肚脐横面图
其实,肚脐是人体腹壁最薄的位置,周围有很多敏感神经分布,其屏障功能比较柔弱,不建议有事没事乱抠肚脐眼里的泥。一旦不小心力度过大,弄伤肚脐娇嫩的皮肤,很容易引起感染导致脐炎。
如果确实觉得肚脐眼很脏、有异味需要清洗,也要做到科学清“泥”,例如可以用蘸温水的棉签轻轻擦洗。
需要强调的是,动作一定要轻柔,清洁过程中感到不舒服就立马暂停,不必强行全部清除,适当地残留“泥”还能保护肚脐,防止有害细菌侵袭。
总而言之,不鼓励用手抠掉这一做法,如果用脏手抠,万一发炎了可就麻烦了,平时清洗时,也要记得“点到为止”。
你的肚脐是凹还是凸?细心的小伙伴可能会发现,有的人肚脐是凹的,有的人肚脐却是凸的,甚至还有一种说法称肚脐的形状与医生脐带结扎的手艺有关,肚脐长得不好看,是因为脐带结扎得不够漂亮,真是这样吗?
其实,肚脐的形状与脐带结扎关系并不大,肚脐是腹壁最薄的地方,血管非常丰富,肚脐本身不会生长,形状主要与皮下脂肪的厚度有关。
像小孩这一类群体,肚皮没有多少脂肪,肚脐大多是凸起的,随着他们慢慢长大,肚子上的脂肪越来越多,肚脐就凹进去了。
根据调查显示,90%的人肚脐都是凹进去的。有啤酒肚或者比较胖的人,肚脐四周脂肪隆起,肚脐就显得更深,只有比较瘦的人,肚脐眼才会凸起来。
不少女性还专门穿着露脐装来展示肚脐的独特之美,或者在肚脐周围进行必要的装饰,为腰身打造另类视觉。
尽管如此,还是应该注意保护好肚脐,注意腹部保暖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