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型肥胖(周围型肥胖)

CCTV4 0 2025-02-05

文章目录:

跟肉肉说拜拜的季节,科学减“腹”了解一下?

成年人烦恼的一天

大概是从早上开始的

除了纠结今天吃什么

还要担心

去年买的衣服

拉裤链时会不会有点费劲

肚子、臀部、大腿

……

想减掉身上多余的脂肪

你可能得从

它们的诞生过程分析起

人有两种“胖法”

根据脂肪分布特点

肥胖主要分为中心性肥胖

和外周性肥胖两类

中心性肥胖→苹果型身材

中心性肥胖是内脏脂肪增加,脂肪多堆积在腹部,形成苹果型体型,又称腹型肥胖。

这类人通常胳膊腿细肚子大,但是腰腹浑圆,就像苹果一样,是减肥相对容易成功的体型,男性所占比例较多。研究发现,腹型肥胖和人体18个部位的癌症发病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如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胆道癌等。

外周性肥胖→梨型身材

外周性肥胖,增加的是皮下脂肪,脂肪多堆积在臀部,形成梨型体型。梨型身材的人脂肪主要沉积在臀部及大腿上,上半身不胖下半身胖,也称周围性肥胖。

这类人大多从小就胖或是青春期肥胖、产后发胖,女性肥胖多属这种类型。大腿、臀部这些地方的脂肪一旦生成就很难减下来,不过这一类型的肥胖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给胖人开一张减重“处方”

那么,梨型身材和苹果型身材

在减肥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苹果型身材:重在控制摄入

极端的节食难以坚持,而且由于无法给机体提供充足能量极易伤身。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调整饮食结构,在保证营养平衡的前提下限制油盐摄入量,改善烹调方法,多用炖、煮、蒸、拌等。

调整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比例,适当吃鸡、鱼、虾、各类瘦肉等好蛋白。注意看食品营养标签,学会计算食物能量,以控制热量摄入。

进餐速度不能太快,七分饱为宜,尽量不喝酒。运动方面可以选择仰卧起坐等增加腰腹部肌肉力量的。

梨型身材:重在运动

可以慢跑、骑自行车、打球、登山、爬楼梯、站起蹲下以及瑜伽等,都会增加肌肉力量,促使机体脂肪消耗达到减肥效果。

不要总盯着高强度锻炼,这样不但难以坚持,还不利于身体恢复。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相结合是较好的运动方式,具体方法是:

先做无氧运动(如卷腹、仰卧举腿等),后做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

无氧运动每次15分钟到20分钟,有氧运动半小时到40分钟,一周至少做4~5次,最好坚持每天训练。

3种减重饮食模式

最后为有瘦身需求的人

推荐3种饮食模式

高蛋白膳食模式

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

和轻断食膳食模式

高蛋白膳食模式

把饮食中的蛋白质供给比例增加到20%以上,多吃瘦肉、蛋、禽、鱼等。

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

在保证膳食平衡的情况下,减少每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轻断食模式

1周内5天正常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摄取平常的1/4能量(女性约500千卡/天,男性600千卡/天),并且长期坚持。

普通的肥胖者,一般建议选用高蛋白膳食模式;有肾病的患者要用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无法接受以上两种膳食模式的人,可用第三种轻断食模式。以上几种模式可间歇性混合用。

你身边也有

苹果型或梨型身材的朋友吗

转给他们

科学减重吧~

更多精彩内容:

1、下半年,这些新规将影响你的生活(包括怎样扔垃圾)!

2、压力危害堪比二手烟!9个表现提醒你,该减压了

3、黄瓜的4种“神仙吃法”,不浪费每一口营养!

【本期编辑:杨君君】

来源:综合网络整理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CCTV4官方微信、微博

觉得不错请转发

白黄红黑!你是哪种“颜色”的胖子

511,我要腰! 世界防治肥胖日

5月11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

“511”,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那个“1”代表苗条,通俗地讲就是“我要瘦”,“我要腰”。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事——除了发胖。肥胖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近20%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

预防控制肥胖,迫在眉睫,今天,你努力减肥了吗?

我国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

肥胖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是当今社会仅次于吸烟的致死原因,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

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联合美国内分泌学会建议将“肥胖”更名为“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

肥胖不仅仅是让人身材走样,更严重的是,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肥胖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若不及早干预、治疗,任其发展下去不但会引起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还会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自身免疫疾病和多种癌症等,同时还会影响到下肢关节、脊柱等,严重时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对于女性来讲,肥胖还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及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45岁就跨入“胖的年龄坎”

据了解,江苏省疾控中心曾经做过统计,在江苏,18岁以上成人体重平均为61.5公斤,男性为65.8公斤,女性为58.4公斤。总体体重超重率为33.6%,总体肥胖率为11.3%,两者之和为44.9%。

进入45岁,江苏人就迈入了“胖的年龄坎”。在江苏居民的BMI(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情况曲线图中,45-59岁是BMI的最高峰“年纪段”,不管男女,而此年龄段的超重肥胖率也达到了一个最高值,接近60%。

过了这个年龄段,BMI值慢慢下降,其中,女性的BMI值一直到74岁以后才有明显的下降。

很多人觉得,人到中年更容易发胖?除了吃得多,代谢能力下降,运动量偏少也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

来自江苏省疾控中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江苏居民真正运动的其实并不多。江苏省疾控中心曾对部分15-69岁江苏居民的身体活动情况进行过调查,每日活动量来自主动锻炼的不足9%。由此可见,江苏居民主动锻炼的意识不高。

专家说,现在虽然看电视的人少了,可是每天下班后、空余时“刷手机”的时间太久了。另外,现代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人已经没有时间去锻炼了。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胖子”

目前通常是靠BMI指数判断: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成人的BMI数值对应体重情况:消瘦:低于18.5,正常:18.5-23.9,超重:24-27.9,肥胖:28以上。

肥胖的临床分型分为腹型肥胖、周围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也是人们常说的“苹果型”身材。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腹部,尤其是腹部、皮下、网膜和内脏器官。

我国定义腹型肥胖的最新标准为,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腰围(也称“苹果型”身材)大于臀围,腰臀比=腰围/臀围:男性WHR大于0.9,女性WHR大于0.8。

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平均年增长1.1%,显著高于肥胖的增长速度。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腹型肥胖患病率31.5%。腹型肥胖发生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脑血管病的风险高于周围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者。

周围型肥胖:其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髋部、大腿和下部躯干的皮下,也称“鸭梨型”身材,多见于女性。

混合型肥胖:兼有腹型肥胖和周围型肥胖的特征。

看看你是哪种颜色的胖子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的专家还有一种用颜色分类的方法:根据肥胖者的不同症状和体征,分为白、黑、黄、红四种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其特殊的病理变化,对应的减肥方法和治疗手段也各有不同。

白胖子(代谢正常型肥胖):皮肤白润,体型均匀,皮下脂肪增多但分布基本正常,各项代谢指标及激素分泌正常。这类胖子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科学减重以防止体重增加带来的物理性损伤,如关节炎症,心肺功能负担加重。

黄胖子(低代谢型肥胖):皮肤萎黄无弹性、无光泽;脂肪分布多以腹型肥胖为主;低代谢率、低激素水平,可伴有严重脂肪肝和其他代谢异常。精神萎靡、气血均乏。

红胖子(高代谢型肥胖):多为红胖血淤之人,血供丰富、皮肤菲薄,体表可见紫纹及毛细血管增生等;脂肪分布以内脏脂肪为主,代谢率高、激素水平偏高,易发生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

黑胖子(炎症代谢型肥胖):皮肤色素沉着(黑棘皮病多见)、皮厚肉多;脂肪肌肉均丰富;代谢率高,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高瘦素血症及高尿酸等炎症状态。

【相关】

“局部瘦身”不科学

“管住嘴,迈开腿”是健康减肥的核心六字真言。如何做到科学地“迈开腿”?有没有专门瘦腰瘦腿的局部瘦身运动?最近火热的毽子操,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练习?运动医学专家一一回答减肥热点问题。

运动减肥也有科学讲究。所谓“减肥”,准确地说,应该是减脂。广东省中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杨伟毅表示,运动不仅能消耗体内脂肪和糖原,还可以改善神经与内分泌系统,调节新陈代谢,减少脂肪沉积,从而健康减肥。

怎样运动能更高效安全减脂?“一般情况下,有氧运动比无氧运动更利于减肥。”杨伟毅解释,在有氧运动初期,身体供能更多依靠燃烧糖原;而持续有氧运动时,则更多通过燃烧脂肪供能。因此一般建议运动强度保持在有氧运动最佳心率区间内,每次持续40分钟以上,更有利于减脂。而无氧运动主要消耗糖原而非脂肪,且容易造成乳酸堆积,也就是说,运动后3天内会产生延迟性肌肉疼痛的,则是进行了无氧运动的表现。

“运动减肥贵在坚持,应选择能使锻炼者感兴趣、能长久坚持的方式,配合饮食管理。”杨伟毅表示,选择具体运动方案时要视年龄、心肺功能、健康状况及肥胖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对于从不运动或体能基础较差的人,刚开始运动时,可采用低强度、多组数的方法;当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逐渐提升,再逐步加量。比如快走与慢跑穿插进行,跳绳分为间断多组完成。

“局部减肥的方法是不存在的。”杨伟毅提醒,“运动时的卡路里消耗是全身性的,脂肪的分解也是全身性的,所以并不会练哪儿瘦哪儿。”

那么,针对特定部位的运动,意义何在?杨伟毅表示,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有不同意义。例如一些针对腰腹部的力量训练,属于无氧训练,虽然燃脂效率不如有氧运动高,无法让你直接减掉腰腹赘肉,但可以增强特定部位的肌肉力量,令身体线条更紧实精干。同时身体肌肉含量增加,也会增加基础代谢率,能令你的基础能量消耗增加。

不少人最近都迷上了毽子操,觉得看起来简单易学。杨伟毅表示,毽子操的动作看起来容易跟学,对腹、髋、臀、腿部等部位肌肉力量训练都有好处。不过,这其实是一种高强度间歇性运动(HIIT)。尽管燃脂效率很高,但可能更适合基础条件较好的年轻人。而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若简单重复某个动作时间过长,要当心因疲劳和动作僵硬带来的运动损伤风险。

综合《扬子晚报》《羊城晚报》报道

来源: 羊城晚报

判断胖瘦,BRI比BMI更科学?

评价一个人的胖瘦,通常会看他的BMI。但近期网传, BRI较BMI对胖瘦的判断更科学。

那么,什么是BRI?与经典的BMI相比,BRI有何特别之处?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些身体指标?科技日报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首都体育学院科技处副处长、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副教授黄兴。

BRI用于评估内脏脂肪含量

BRI的全称为身体圆度指数,是一种新的身体指标。

此前,有一个比较常用的身体指标——腰臀比(人体腰围和臀围的比值),它可以帮助人们粗略识别肥胖类型,区分向心型肥胖和周围型肥胖。这两种肥胖就是人们常说到的苹果型肥胖和梨型肥胖。

“与梨型肥胖相比,苹果型肥胖更不利于健康。当人出现苹果型肥胖,意味着更多脂肪堆积在腹部,内脏堆积脂肪概率高,更易患上一些慢性疾病。”黄兴说。

BRI可以算是腰臀比的升级版,根据身高和腰围计算得出,用于评估人体内脏脂肪含量。数值越高,说明内脏脂肪堆积越明显,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可能越高。

前不久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站上的一篇论文显示,BRI可预测死亡风险,能够更好地反映向心型肥胖程度。

黄兴介绍,与BMI相比,BRI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考虑体重,而是注重腰围,能够有效“捕捉”内脏脂肪超标者,比如看上去瘦瘦的、实则内脏堆积脂肪者,而这是BMI的盲区。

“不过,我们要科学地看待这个新的身体指标。”黄兴说,目前有关BRI的文献较少,相关研究还处在积累阶段,对于BRI的正常值范围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任何测试结果都只是参考

与BRI相比,BMI更为人所熟知。BMI全称是身体质量指数,通过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计算得出。凭借易操作、易获取等优势,BMI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世界卫生组织也一直将其作为判断肥胖的标准。

然而,BMI仅依靠身高和体重这两个数值测得,没有考虑被测者体脂、肌肉含量不同对BMI产生的影响,从而导致BMI结果有时与实际胖瘦程度不完全相符。“BMI指数相同的两个人,很可能健康状态差异较大。”黄兴说。

比如,健美爱好者的体脂率很低,肌肉含量很高。“由于相同体积的肌肉重量大于脂肪重量,导致健美爱好者的BMI普遍偏高,甚至达到超重或肥胖的程度。这时,我们不能光凭BMI就判定他们超重或肥胖,需进一步计算其体脂百分比。”黄兴说。

另外,有一类特殊的“胖子”会被 BMI定义为体重正常甚至偏低。他们远看瘦瘦的,侧面看瘦长的躯干上“挂”着明显的大肚腩,内脏脂肪很可能超标。这类人大概率是“瘦瘦的高脂人群”,是BMI不易筛出的漏网之鱼。

“单靠BMI不能全面评估身体状况。”黄兴举例,在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为更好地评估运动员身体状况,很多项目的体能教练会在测算其BMI的同时,增加体脂百分比测试,以此更好地帮助运动员降脂增肌、提升体能。

“大家不要因为某个指标数据不理想而焦虑,任何测试结果都只是参考,要正确看待。我们不要盲目追求数据好看,而要更健康地生活。”黄兴说。(记者 何 亮)

来源: 科技日报

上一篇: 肥胖症的脸(肥胖症脸型)
下一篇: 肥胖者对胃(肥胖者胃切除三分二后人会很瘦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