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喷雾升级款(腋臭喷雾有用吗)
42
2025-02-23
今年地方两会,青少年肥胖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1月10日,“宁波之声”视频号发布消息《两会声音|宁波市政协委员冯国铭:关注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从饮食到运动的综合防控》。
冯国铭介绍,“这次我提的一个提案是关注我们农村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问题。”他认为,“在农村里面健康意识比较薄弱,一些老年人觉得孩子能吃胖胖的,觉得是一个好事情。但是实际上肥胖对这些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冯国铭建议:“所以我们要关注这个问题,我们要加强对农村的这些家庭的宣传引导,让他们合理饮食。同时在这些农村的学校,要加强孩子们的运动量,让他们多锻炼,减少这些农村里面的这些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问题。”
据“宁波民建”微信公众号消息,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胡勇对于防范和改善青少年肥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一,实施健康教育。建议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学生有关饮食营养、健康生活方式等相关知识。家庭要与学校合作,共同营造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第二,推动饮食均衡。学校和社区应推广健康饮食,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供应。同时,倡导青少年选择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品,尽量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
第三,加强体育锻炼。建议学校优化体育课程的安排,鼓励青少年参与各类运动;建议社区组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提供健身设施和活动场地;建议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体育锻炼,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第四,提供政策支持。建议政府建立青少年肥胖监测体系,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学校、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青少年肥胖的防治工作。
据“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微信公众号2024年8月消息,《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24年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佳佳等的文章《1985至2019年间7—18岁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长期趋势及预测:农村地区正成为干预的重点》。文章提出,1985至2019年间,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患病率不断上升。预计到2027年,农村地区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率将超过城市地区。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之间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健康差异,并增强对于策略性政策措施的投入,特别是那些旨在满足农村儿童青少年健康需求的政策。除此之外,针对儿童青少年尤其是低龄儿童的干预措施仍应作为核心关注点。必须不断深化肥胖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以有效应对这一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
2024年12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农村“小胖墩”现象也须引起重视》的评论。
文章指出,曾几何时,在人们印象中,农村是孩子自由奔跑、嬉戏玩耍的广阔天地,“变成小胖墩”似乎是城市孩子才有的困扰。然而随着物质资源的逐渐充裕,农村儿童肥胖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研究显示,从1985年至2014年,我国城市儿童肥胖检出率高于农村,但两者差距不断缩小,预计在2025年至2030年间,农村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超过城市地区。这意味着,如果不加重视和干预,我国农村将成为儿童肥胖的“重灾区”。
儿童肥胖率因何出现“城乡反转”?首先便是饮食结构的转变。过去,农村饮食以粗粮、蔬菜为主,而如今,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食物在一些家庭中逐渐占据主导。高热量糕点和含糖饮料成为很多孩子日常零食的“主角”,“垃圾食品”和不健康的饮食成为农村儿童肥胖的“帮凶”。
其次,“小孩胖点好”的传统观念也在农村地区根深蒂固。在许多农村老人看来,把孩子养得胖乎乎才是“健康”,追食、诱食、逼食等错误喂养方式屡见不鲜,并且对孩子的饮食听之任之,这也使得“小胖墩”越来越多。
此外,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也极大侵占了农村儿童的运动时间。曾经,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上树下河、追逐玩耍都很常见。可如今,他们和城市孩子一样被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所束缚,把大量时间耗费在静态活动上,缺乏运动。
农村儿童肥胖防控工作刻不容缓。一方面,提升儿童及家长的健康素养是当务之急。可充分利用农村特色场景,如庙会、农村大集等,将儿童肥胖防治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搬上舞台。学校也应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将健康教育融入班会、家长会及学生营养餐等环节。另外,还需加强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农村孩子身边的假冒伪劣食品,让“垃圾食品”无可入口。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实习生 翟倩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光明网评论员:昨天(9月24日),有媒体报道称,最新研究提示中国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8.8%,超过了18-34岁的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在常人认知中,高血压以成年人高血压为主,但鲜少被提及的青少年高血压的健康损害不容小觑。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30%-40%的儿童在被诊断为高血压时,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的早期改变,且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约40%的高血压儿童将发展成为成年高血压病人。
肥胖通常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之一,青少年高血压诱因同样包括肥胖。北京近年对肥胖学龄儿童的健康评估显示,肥胖儿童中的高血压检出率为30%。有慢病干预医师曾表示,中国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从1991年的不足6%到2015年近13%,主要与超重、肥胖密切相关。上文防治指南也指出,肥胖是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关联性最高的危险因素。
显然青少年高血压患病问题的核心,仍旧是时时被人们所关注的青少年肥胖问题。只不过,虽然全社会早已对青少年肥胖问题取得共识,但对此问题该如何解决,及相应政策方案该如何落地,仍需打上问号。与之相关的是,中国青少年肥胖率正在逐年上涨。2020年中国大学生肥胖率为5.5%,而中小学则超过了10%。
基于这些数据和研究结果,对青少年肥胖的有效干预,理所应当成为评判国民健康的标准之一。得看到,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显然不能仅靠个体努力,社会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应该完全覆盖这一问题,以帮助到所有个体有能力对抗青少年肥胖以及由肥胖所带来的各种疾病。
运动和饮食,是影响青少年肥胖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在同样存在严重青少年肥胖的欧美各国,都在以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来干预青少年肥胖。丹麦、荷兰两国,以免费或赞助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蔬菜和水果;美国、荷兰、捷克,立法限制学校自动售卖机对食品和饮料的销售……而中国相应的国家层面政策发布较晚,在2020年底,由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
中国所发方案,在健康膳食、体育运动、定期监测、健康管理等方面都有所落笔,但具体落实执行还需有更为完善细致的配套措施。正如当前,为保障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有关部门发文将体育纳为中考计分科目,以期引起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但此举也引发了争议,担忧唯分数论会让体育锻炼变味,无法让青少年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
随着当前社会物质生活不断富足,可以预见青少年肥胖指数短期内将保持高点。肥胖问题不仅仅是健康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尤其是青少年肥胖,还可能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进而引发其他社会隐患。因此,更应将青少年肥胖纳入国民健康议题。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用工荒VS回流,农民工也在用脚投票
来源: 光明网
近期我接诊了一名9岁女生,如何摆脱肥胖已成为她的困扰。这个女孩很有代表性,我想以她的身份来叙述青少年肥胖的困惑,阐释青少年肥胖问题。
假如我是这名9岁女生,前不久刚看了一部电影《热辣滚烫》,被主人公震惊到了。我和主人公有同样的烦恼,从小体重超标,现在身高才1.33m,可体重已经40kg了。
医生一直说要让我控制体重,可身边总有人说“小孩胖胖的不要紧,很可爱”。但是,现在肥胖真的变成了我的困扰。
儿童青少年体重到底多少才算胖?
你们知道怎么判断儿童是不是肥胖吗?是否肥胖可以根据体重指数(BMI)来判断,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²)。
我一直在生长发育,每个年龄段的BMI是不同的。需要注意的是,男生和女生也不同。给爸爸妈妈们提供一张表格,对照表格来关注孩子的体重吧。
胖了会怎样?对健康有很多危害吗?
是的,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肥胖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绊脚石。对健康有很多危害:
1、儿童肥胖会影响血液循环,增加了高血压的风险,长期高血压会加重心脏负荷,造成冠心病、脑卒中等众多成年期心、脑血管疾病。
2、儿童肥胖往往会摄入过多的糖分和高热量食物,引起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血糖升高、尿酸升高、血脂异常等代谢问题,有的儿童甚至会发展成糖尿病。
3、肥胖儿童体内脂肪含量高,胰岛素水平增加,体内过多胰岛素刺激皮肤角化过度,色素沉着出现黑棘皮病、毛发角化病。
4、肥胖儿童发生性早熟的可能性更大,导致骨龄提前,会影响最终的成年身高。青春期女孩出现雄激素过多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风险增高,同时会出现月经紊乱,脸部多痤疮,可能还会出现男性化表现,如体毛增多浓密。
5、儿童肥胖后的体重负担影响了身体的平衡能力,运动时容易摔跤,造成伤害;肥胖儿童运动时由于体重过大,跑跳等运动加重了关节和肌肉的负担,造成骨骼系统的损伤。
6、肥胖甚至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7、除了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肥胖对儿童的心理冲击也很大,肥胖儿童会因自己的体重问题产生自卑、不自信、身材焦虑、人际交往等多种心理问题。
想健康长大,怎样才能不变胖?
首先,要“管住嘴”,饮食调整干预。建议控制食物的总量,调整饮食结构和饮食行为。
在饮食总量安排上,最好每天摄入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的食物,保证营养全面。包括供能食物,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非供能食物,即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纤维素。营养素之间比例应适当,食物种类可以尽量多样化。早餐要占全天总量的35%左右,中餐应占全天总量的45%,晚餐占20%左右。
饮食结构上,烹调食物时需遵循“少盐少油”的原则,尽量采用清蒸、水煮、卤或凉拌的方式。尽可能避免肥肉、家禽的皮、洋快餐、膨化食品等高油脂和胆固醇的食物上餐桌。选择低卡饮食:建议孩子多吃芹菜、黄瓜、空心菜、生菜、卷心菜等蔬菜,既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又能产生饱腹感;用低热量水果,比如圣女果、苹果、火龙果、西柚等,补充维生素和水分;
在保证孩子少油少盐,低卡饮食的同时,还应该保证低糖饮食,拒绝饮料。世卫组织在指南中建议,成年人和儿童应将其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降至25克(6茶匙)以下更利于健康,要注意:榴莲、芒果、葡萄、龙眼、荔枝等水果含糖较高,热量也大,不适合给肥胖孩子多吃,严格控制冰淇淋、巧克力、蜂蜜、奶油蛋糕等高糖甜品的摄入;补充优质蛋白质,吃肉尽量选择脂肪少的肉品,比如牛肉、鱼肉、鸡肉等。
其次,要“迈开腿”,运动调整干预。科学的运动可以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在不同年龄段时,选择的运动是不同的。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建议身体健康的6-17岁儿童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min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跑步、骑车、游泳,结合抗阻运动,比如俯卧撑、蹲起、仰卧起坐等,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
如果超重肥胖儿童,建议在达到一般儿童推荐量的基础上,在能力范围内,逐步延长每次运动时间、增加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达到有氧运动3~5次/周和抗阻运动2~3次/周,并形成长期运动的习惯。
怎样评价运动强度和效果?
评价运动强度的方法不是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而是根据主观运动感觉和最大心率百分比来判断运动强度,分低、中、高三个等级强度。最大心率的计算方式是:最大心率=220-年龄。
低强度运动的评价指标:呼吸频率、心率稍有增加,感觉轻松的身体活动;运动时心率/脉搏为最大心率的60%以下;运动后3-5min心率恢复至静息心率。
中强度运动的评价指标:适度体力消耗,适度出汗,呼吸及心率较快;运动心率/脉搏为最大心率的70%左右;运动后5-10min心率比安静时快2-5bpm。
高强度运动的评价指标:体力消耗多,头晕恶心,呼吸明显急促,心率大幅增加,出汗,停止运动调整呼吸后才能说话;运动心率/脉搏为最大心率的90%左右;运动后5-10min心率比安静时快6-9bpm。
最后,要调整良好的作息。应该引导孩子制定作息计划,固定起床和睡觉的时间。尤其是在放假期间,家长需要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保证正常作息。为了避免因睡眠不足导致肥胖,儿童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至少保持在9小时。为了提高睡眠质量,播放轻音乐助眠。
爸爸妈妈,从现在开始,我就要管住嘴,迈开腿,保证充足睡眠,向《热辣滚烫》的主人公学习,远离肥胖,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