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外科微创手术(腋臭外科微创手术视频)
25
2025-02-24
杭州富阳17岁男孩小明(化名),
身高1.75米,体重228斤,
达到重度肥胖标准,
身体出现了黑棘皮、水牛背、紫纹……
↓↓↓
△小明(化名)颈部出现黑棘皮,腹部有紫纹
爸妈都很苗条,17岁儿子却重达228斤
以为长身体,变着法给他补营养
前几日,小明(化名)的爸爸带着他到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小明爸爸说,他与孩子妈妈都属于苗条型,可17岁的儿子却越长越胖,身上还有股异味,越来越难闻,所以带他来做个检查。
小明到底有多胖?他身高1.75米,体重达到228斤,且腰围有98厘米。对于小明长胖的过程,他爸爸说,孩子小时候并不胖,到了小学四五年级开始长高长胖,但他们认为孩子处于长身体阶段,一家人就变着法儿给他补充营养。上初中的三年里,小明一下子重了50斤,身上就开始有了异味。
接诊的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许燕一看,这哪里只是身上有异味的问题,孩子颈背部还出现了黑棘皮,背部是水牛背,腹部有紫纹,且身体质量指数已经超过37千克/平方米。
“我国人体正常身体质量指数在24以下,大于24为超重,大于26为轻度肥胖,大于28为中度肥胖,大于30为重度肥胖。”许燕说,小明已经达到重度肥胖标准。
为明确小明是原发性肥胖还是继发性肥胖,他们选择了住院治疗。
肥胖是一种代谢疾病
再不减肥就晚了
经过入院详细检查后,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孙丽琴基本排除小明是继发性肥胖的可能性,考虑是原发性肥胖(也被称为单纯性肥胖)。这说明孩子是硬生生把自己吃胖的。
孙丽琴很好奇,孩子这么吃,家长怎么不干预?
小明的父母表示很无奈,他们是从外地到富阳来打拼的,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几乎整天都扑在工作上,少有时间陪伴和监管孩子。而小明性格较为内向、喜静,课余时间爱宅在家中玩手机,有时候一玩就是一天。
他的饮食很不健康,喜欢炸鸡、可乐等西式快餐,高热量食物大量摄入,肥胖是迟早的事。“后来我们要求他多锻炼,但那个时候已经太胖了,走路都吃力,没几天孩子就不愿动了。”小明爸爸说。
“再不减肥可就晚了!”孙丽琴当着小明和他爸爸的面说道。因为小明已出现糖耐量受损、尿酸水平升高的问题,前者是发展为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再不加干预,后续极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后者则可以诱发痛风、关节炎、肾脏损伤等一系列问题。此外,重度肥胖容易引起高脂血症、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其他问题,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这时,小明爸爸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说回去一定按医生说的做。
医生的要求很明确:禁止油炸食品、含糖饮料、饱和脂肪酸摄入,减少久坐及使用电子产品娱乐的时间,让孩子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最好是通过游泳锻炼减轻体重。“一定要树立战胜肥胖的信心,家长要多关心、多鼓励、多督促孩子,从而实现减肥目标。”
医生提醒:
肥胖是一种代谢病。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总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到一定值时会演变为肥胖症。尽管目前因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原发性肥胖越来越多,但不能忽视继发性肥胖,特别是短期内体重增长迅速的人,更应该排查继发性肥胖的可能性。一旦发现身体异样,要尽早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医生张琴介绍,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6岁以下儿童存在超重或肥胖的占10.4%;6—17岁儿童和青少年存在超重或肥胖的占19%。
孩子肥胖的原因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等。首先是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均肥胖,子女患肥胖的概率为70%—80%;父母中一方肥胖,子女肥胖的概率为30%—40%,其中母亲肥胖的儿童患肥胖的概率是非肥胖母亲儿童的2.5倍。所以,要想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的身材也要管理起来。其次是环境因素。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脂肪供能比增高,导致能量摄入过多;不健康饮食行为如不吃早餐、经常在外就餐、进食快、睡前进食、边看电视边吃零食、经常喝含糖饮料。这些都是造成儿童肥胖的重要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饮食行为的影响也是导致孩子肥胖的因素之一,如家长对孩子过度喂养、不纠正孩子偏食、把在外就餐作为奖励,家里饭菜肉多、油多、糖多等。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危害
肥胖不仅仅是体重的增加,它还对身体各个系统都有危害。长期肥胖会导致糖耐量受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会导致女孩子的高雄激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有些肥胖会造成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性早熟、心理问题等。
如何科学防治肥胖?
科学防治肥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平衡膳食、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多活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平衡膳食,要做到食物的多样化。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的摄入,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充足供应,限制总脂肪能量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做到三餐规律,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少吃。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少吃油炸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全谷食物;水果选蓝莓、桑葚、樱桃等低热量水果,少吃榴莲、菠萝蜜、芒果等高热量水果;限制精加工零食及饮料,少喝果汁;进餐时细嚼慢咽、不狼吞虎咽;不挑食、不偏食;尽量在家或学校进餐,少在外就餐或少吃外卖。
平时尽量多活动,如每天步行上下学,爬楼梯、减少乘电梯,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减少静息时间,如看电视、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课间休息的时候多活动,做作业每间隔40分钟活动一次,周末、假日作息时间保持规律。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保证每天60分钟以上的体育活动。
运动减肥开始的1—2周体重的变化可能不明显,但不等于运动减肥效果不明显,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放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瘦得更快。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药物并不是肥胖治疗的主要手段,减重首先要做的是做出行为改变。饮食调整的同时配合体力活动,就能够明显降低体重。坚持长于6个月的行为干预效果更佳。(实习编导 李子玉 校对 梁雅琴)
有媒体从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了解到,该院近期收治多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除受孕期激素影响外,还与孕妇摄入过量的高脂饮食,孕期营养过剩,体重过度增加有关。很多人认为孕期女性是“一人吃两人补”,都会劝孕妈妈多吃一点。这种不科学的饮食摄入不仅会危害孕妇健康,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暴饮暴食会让增大的子宫和充满食物的胃将膈肌升高,挤压肺部和心脏,让孕妇感觉到呼吸不顺畅,心慌、胸闷;还会增加胃肠负担,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产二科医生张扬介绍,孕期高脂饮食易引起血脂异常,增加血液黏稠度,诱发急性脂肪肝、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高盐饮食、钠摄入过多可引起水肿,造成关节肿痛、血压升高,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增加胎儿缺氧、胎盘早剥、心脑血管意外等母儿严重并发症发生几率;过多水果、饮料等高糖食物的摄入容易导致孕妇血糖异常,妊娠期高血糖可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增加巨大胎儿发生率,难产、剖宫产率、产后出血也会随之增加,再次妊娠时,复发率高达33%-69%,母亲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风险也会增加;妊娠期高血糖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严重可造成胎儿畸形、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死胎等问题,孩子出生后还容易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等。此外还会有远期影响,如增加儿童期肥胖、糖耐量受损、代谢综合征、成人期肥胖、2型糖尿病等风险。
张扬建议,孕妈妈注意定时定量,规律饮食,切忌不吃早餐或早饭午饭两顿一并解决;尽量避免摄入太多油煎油炸食品,如炸春卷、炸丸子、油饼油条;少吃咸菜、泡菜、熏肉、熏鱼、香肠、腊肉、火腿等腌熏制食物。孕前超重、孕期体重增长过快或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们更要严格注意控制饮食量。
孕期饮食应保证食物多样化、均衡营养,张扬建议可以这样安排每日的营养摄入:
●谷薯类每天约200g-275g,主要包括大米、面粉、燕麦米、糙米、红豆、绿豆、土豆、红薯等食物;建议将1/3精米面更换为粗粮薯类。
●大豆类食物每日20g,坚果每日10g包括核桃、腰果等。
●新鲜蔬菜每天约300g-500g,其中绿色叶菜或红黄色蔬菜占2/3以上;水果200g-300g,建议选择水分重、糖分低的水果,如苹果、梨、桃、柑橘类,作为两餐之间的加餐。
●肉禽类:每天约150g-225g瘦畜禽肉及鱼虾类食物,鸡蛋每天1个,为保证动物性铁的需要每周1-2次动物血或肝脏。
●奶及奶制品每天300ml-500ml,确保提供足量蛋白质及钙等矿物质。
●烹调油每天食用油控制在25g左右为宜;盐5g以下。
●适量补充水分:每日需补充1500-1700ml水,不推荐含糖饮料、果汁等。
●适当运动:孕妇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另外,保证每天睡足8小时。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