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妈妈有腋臭能喂奶吗(哺乳期有腋臭可以喂奶吗)
40
2025-02-25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李桂芳
图/医院提供
在家长眼里,小胖墩总是健康和可爱的代名词,看到孩子爱吃,吃的多,都会很开心,认为孩子胃口好,体重长的快是身体壮,殊不知如果孩子体重超过正常范围,达到超重甚至肥胖标准后反而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
7岁男童患高尿酸血症洋洋(化名)今年7岁,身高141.5厘米,体重却高达50.6公斤。更让家长傻眼的是,洋洋的血尿酸居然高达544umol/L,被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得了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该出现的疾病,在儿童期就进入了新“四高”人群。主治医生告诉洋洋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把体重控制下来,并建议他到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咨询,用科学的方法控制体重。
番禺中心医院营养科医生黄换南说,其实,肥胖症对儿童的健康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严重的,它可以影响儿童的心肺、肾脏的功能,降低免疫力,有的儿童还会因肥胖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成人病。研究发现,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60%的超重儿童至少有一种上述的危险因素,而20%可有两种及以上。2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中年之后,但最近10年,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儿童数目已经翻了几倍,这些儿童以超重为主。
因此,家长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体重变化。对儿童来说,肥胖不是好养的标志。孩子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体重,过高过低都并非正常现象。
控制体重,莫让肥胖毁了孩子一般来说,判断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可通过体重指数(BMI)来判断。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在不同的年龄都有一定的体重范围。
根据计算发现,洋洋体重严重超标,BMI为25.3kg/m2,体脂肪率达40%。医生为他制定了标准型低碳饮食方案,通过饮食干预,同时洋洋还改掉了之前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但体重减了,而且血尿酸也降下来了。
干预前、中、后对比图
黄换南指出,其实,儿童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社会因素(琳琅满目的食品广告诱导)、遗传因素(易胖基因)、疾病因素(甲状腺功能低下、皮质醇增多症等)等。
干预前、中、后数据列表
很多家长也逐渐意识到肥胖给孩子带来的健康威胁,对孩子进行减少食物和增加运动的减重计划,但在没有专业方案和工具辅助的情况下,孩子做出改变很不容易,甚至越来越抵触,陷入体重下降、反弹、下降、反弹的恶性循环中。
医学体重管理门诊可科学减重
实际上,减重的基本原则是使身体能量处于负平衡,目前用于减重的医学营养方法有多种,研究发现:减重饮食的依从性高低(即是否容易被减重者接受和坚持)对减重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而调整饮食营养结构可以有效提高依从性,使减重取得较好的效果,高蛋白低升糖负荷减重饮食就是其中一种。因此,专家建议,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医学营养减重方法。
最近有网友在某论坛上发起话题,“现在的小学生到底有多高?”,评论里有说“看见1米7的孩子穿着小学校服”的,也有说自己表弟“才小学二年级,身高跟自己初中时差不多”的……虽然只是个例,但最新的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发现,中国孩子的体格发育水平确实一直在提高,“大高个儿”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我们收集了1975年以来中国儿童体格发育的调查数据,整理出了各年龄段儿童在40年间身高增长幅度以及体重的变化。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可谓是“让人欢喜让人忧”。“欢喜”孩子越来越高了,同时也“忧愁”他们似乎越来越容易胖了。
▲图/视觉中国
相比父母那一代 现在的孩子有多高?
1975年,刚出生的宝宝平均身长在50厘米左右,到了6岁能长近57厘米,平均身高108厘米左右。而今天,5岁的孩子平均身高能达到116厘米,相比40年前,高了约8厘米。
各年龄段儿童与过去相比,普遍都长高了,其中“超高”儿童的比例也在上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公布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参照标准》(2009年),“超高”儿童相比同年龄段普通儿童,身高差能达到9厘米。
孩子个儿高,家长自然欢喜,但因为身高享受不了免票以及“儿童票”的优待也让许多家长头疼不已。目前,中国铁路规定1米2以下的乘客可以免票(一位成年旅客仅可携带一名免票儿童),身高在1.2-1.5米之间的,需要购买儿童票,而身高超过1米5的则需要购买成人票。如果按照上图的儿童生长参照标准,那么普通儿童超过6岁就不能再享受免票待遇,到了12岁就需要购买成人票。而“超高娃”超过5岁就需购买儿童票,等到10岁就要购买成人票了。
长高是好事 但肥胖和超重也不能忽视
连续40年的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显示,我国儿童的体格越来越好,身高与体重都有明显的增长,但体重的增长似乎有些过快。2006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抽样调查的儿童中有3.19%的人被检出为“肥胖”。而1986年,这个比例还只有0.91%。
在调查的9个城市里,上海、北京的儿童肥胖检出率一直居高。但最近一次的调查周期(1996年-2006年)显示,两座城市的增长幅度有所降低。而二线城市,包括南京、武汉、福州、哈尔滨,儿童肥胖检出率的增长十分迅猛,幅度达到128%。
1996年以前,儿童肥胖检出率一直呈现“北高南低”的地域特征,而1996-2006年间,中部地区的“小胖墩”逐渐变多。南方儿童的肥胖检出率虽然最低,但年平均增长幅度却是最大的。
儿童肥胖不仅仅跟吃有关
世卫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儿童生长在一个“促进肥胖环境”中,有些文化也将孩子轻度肥胖看作是“健康、体质好”的表现。有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多吃、并且想着法儿给孩子吃好的——“来,这个多吃点儿”、“那个也来一点儿”、“再加一碗米饭吧”……
专家指出,饮食过量、营养不均衡是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但运动量和睡眠不足也是重要的“肥胖因素”。世卫组织建议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应进行一小时的高强度运动。而最新发表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研究成果》指出,我国超过一半的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量没有达到世卫组织的建议值,“这与电子产品的使用增多、静坐时间延长有关”。
在一项针对全球儿童和青少年的运动表现测试中,来自50个国家的110多万名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了“20米穿梭来回跑”,然后研究机构根据他们完成的距离以及速度进行打分,从而比较出各个国家儿童、青少年运动量和运动表现的差异。研究得出,来自非洲和北欧国家的儿童和青少年运动表现最强,平时的运动量最大,而中国孩子的运动量及运动表现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此外,我国儿童普遍存在“觉不够睡”的情况。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要睡13个小时以上,小学生每天至少要睡10个小时。而去年国家卫计委在儿童、青少年睡眠状况的专题调查中发现,6-17岁的孩子每天平均睡眠只有8.45小时,睡眠不足比例近70%。
去年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当前我国7岁以上的学龄儿童肥胖人数近3500万人,而主要大城市7岁以下的肥胖儿童人数超过400万人。如果不加以控制,10年后我国肥胖的儿童总数将接近5000万人。
专家指出,儿童期肥胖不仅影响当前的身体发育,也会增加成年后高血压、脂肪肝等慢性病的发病几率。因此,学校、家长和社区应该配合起来,积极培养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数据新闻编辑 陈颖 新媒体设计 陈冬
【12岁男孩因肥胖患重度脂肪肝 爱吃垃圾食品喝甜饮料】广州12岁的小陈(化名)因平时喜欢吃垃圾食品、喝甜饮料,三个月前体重已飙升至79.8公斤,出现疲劳乏力、疼痛等症状,家人才意识到问题严重,带着他前往广医三院就诊。医生发现,小陈竟存在重度脂肪肝、肝纤维化2期,空腹胰岛素高,肌酐和尿酸异常等症状!经过专业营养医师指导,目前小陈已减重21斤,脂肪肝也消失了,空腹胰岛素和尿酸都降下来了,整个人变得精神、自信、开朗起来。(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翁淑贤)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