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治疗腋臭要住院几天(微创腋臭手术能根除吗)
49
2025-02-24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7月22日,国家疾控局微信公众号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创新性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
其中,《导则》明确提出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筛查建档,结合健康体检等工作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向家长反馈体检结果;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部署家校在专业机构指导下通过计算自测评估表总分,开展评估预警等一系列具体实施措施,将全面、系统地推进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2)》数据显示,我国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相当于将近每5个中小学生就有一个“小胖墩”。据预测,如果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到2030年,0—7岁儿童肥胖率将会达到6%,人数将会达到664万;7—18岁儿童超重及肥胖率将达到28%,超重及肥胖人数将达到4948万。
“父母是儿童肥胖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儿童的出生体重、是否是母乳喂养,以及父母是否能够给孩子定期监测身高和体重,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尽早解决,对预防肥胖十分重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饮食行为和积极进行身体活动方面,如果父母不喜欢吃的东西,可能孩子也吃不到;父母如果不愿意活动,孩子可能也不会进行积极的身体活动,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有责任把好的行为习惯传给自己的孩子。”
“学校和老师在儿童肥胖防控中有着像父母一样的作用,如果按年龄说,3-5岁的孩子每天至少进行3个小时的身体活动,其中包括1小时的霍里玩耍,鼓励多做户外活动;对于6-17岁的孩子,每天进行中到高强度身体活动至少达到1个小时。当然,保障孩子们户外活动时间,除了父母负好责任以外,也需要幼儿园和学校有相应的支持。”
赵文华表示,学校现在每年都要给孩子们体检,体检的结果一定要把身高、体重这两项指标测好用好,一旦孩子们出现了超重肥胖,一定要及时跟家长沟通、跟医疗卫生部门沟通,互相支持,共同支持。“我想,学校和家庭是儿童肥胖防控最直接的两个主战场。”
责编:任璇
主编:邱越
校对:王卓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7月22日,国家疾控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提出构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超重肥胖三级预防体系。
导则提出构建以一级、二级和三级预防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一级预防干预技术是指在超重肥胖发生前,通过超重肥胖风险评估、生活方式管理和营造支持环境等措施,控制危险因素,提升保护水平,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
二级预防干预技术是指开展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和早期干预,通过筛查建档、评估预警和个体干预等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预防相关疾病。
三级预防干预技术是指对严重肥胖及肥胖伴有临床危险因素的学生,开展医疗卫生、膳食、运动、心理和行为矫正等联合干预,防止肥胖及相关疾病发展,保障学生健康。
导则中建议,家长每周监测超重肥胖学生体重,并定期测定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根据测定结果及变化特点,接受医疗机构指导和服务。同时,导则鼓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儿童超重肥胖干预,采用提高认知、目标设定、自我监测等方法,指导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包括少吃零食、不喝含糖饮料、足量饮水、避免久坐等。
此外,肥胖学生运动时应循序渐进,根据运动能力有计划地进行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以及增强肌肉力量或骨骼健康的运动,还应培养终身运动习惯。不经常运动的肥胖学生可先从每天2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直至达到推荐的身体活动量。
导则中还附带《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帮助家长和学生通过自我评估了解超重肥胖风险,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国家疾控局表示,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需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共同努力。落实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是综合防控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赵萌萌)7月22日,国家疾控局微信公众号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创新性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
其中,《导则》明确提出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筛查建档,结合健康体检等工作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向家长反馈体检结果;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部署家校在专业机构指导下通过计算自测评估表总分,开展评估预警等一系列具体实施措施,将全面、系统地推进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数据显示,我国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相当于将近每5个中小学生就有一个“小胖墩”。据预测,如果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到2030年,0—7岁儿童肥胖率将会达到6%,人数将会达到664万;7—18岁儿童超重及肥胖率将达到28%,超重及肥胖人数将达到4948万。
“父母是儿童肥胖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儿童的出生体重、是否是母乳喂养,以及父母是否能够给孩子定期监测身高和体重,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尽早解决,对预防肥胖十分重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饮食行为和积极进行身体活动方面,如果父母不喜欢吃的东西,可能孩子也吃不到;父母如果不愿意活动,孩子可能也不会进行积极的身体活动,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有责任把好的行为习惯传给自己的孩子。”
“学校和老师在儿童肥胖防控中有着像父母一样的作用,如果按年龄说,3-5岁的孩子每天至少进行3个小时的身体活动,其中包括1小时的霍里玩耍,鼓励多做户外活动;对于6-17岁的孩子,每天进行中到高强度身体活动至少达到1个小时。当然,保障孩子们户外活动时间,除了父母负好责任以外,也需要幼儿园和学校有相应的支持。”
赵文华表示,学校现在每年都要给孩子们体检,体检的结果一定要把身高、体重这两项指标测好用好,一旦孩子们出现了超重肥胖,一定要及时跟家长沟通、跟医疗卫生部门沟通,互相支持,共同支持。“我想,学校和家庭是儿童肥胖防控最直接的两个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