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不愿意动(肥胖不爱动)

央广网 0 2025-02-03

文章目录:

越胖越懒是真的!胖子不爱运动有原因

央广网北京5月27日消息 俗话说,想要好身材,就要管住嘴、迈开腿!可对于肥胖人群来说,“迈开腿”似乎比“管住嘴”要更难。

为何越胖越懒?

想减肥又不爱锻炼,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导致减肥失败。他们可能面临的因素包括身体不适、缺乏自信、懒惰、时间不充足等等。在这些情况下,他们往往会进入一种心理状态,不愿意体恤自己和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抵触和不合理的心理,对运动习惯产生或多或少的抗拒。这种状态往往会导致更多的健康问题,限制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

对此,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临床营养门诊专家李永进指出,我们应该关注肥胖人群的健康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理解和鼓励,帮助他们逐渐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地参与到公共健康工作中,实现自我赋能,找到健康与幸福的平衡点。

肥胖者的运动心理障碍表现 每个人略有不同

1.焦虑:有些肥胖者会因为体型原因而感到焦虑。在运动过程中,他们会对自己的表现过于关注,担心被别人评价或嘲笑,进而产生压力和自卑心理。

2.自我效能感降低:一些肥胖者认为自己无法进行有效的运动,缺乏自信心。这种感觉常常会影响他们进行正常的身体训练或户外活动,出现运动上的不适应。

3.身体疼痛:肥胖者因为体重过大,容易导致关节、肌肉等部位疼痛,这种疼痛会使肥胖者在运动时感到痛苦和不适。

4.健身的困境:肥胖者往往不能快速地达到自己想要的运动结果,缺乏及时见效的动力和信心。往往会对自己的运动成果进行过度的幻想,无法满足自己的期望,从而进一步降低自信和积极性。

5.不当的减肥方法:有些肥胖者会尝试不健康的减肥方法来控制自己的体重,如节食、用药、手术等。这些方法会让人陷入不健康的减肥循环中,进一步影响其运动心理和身体健康。

运动焦虑、自我效能感降低、身体疼痛、健身困境及不当的减肥方法,这些障碍会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因此需要针对每种障碍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如鼓励承认自身体形、逐步增加运动量或选择正确运动方式等。

越胖越懒,原因可能是这些

1.代谢率下降:身体越胖,代谢率也会逐渐下降。这意味着身体需要的热量也会减少,导致身体产生疲劳、倦怠和懒惰的感觉。

2.生理负担增加:身体肥胖会增加膝盖、腰椎等关节的负担,使运动时更受制约,可能会觉得运动吃力且痛苦,这也增加了肥胖者运动的心理障碍。

3.身体不适应运动:在进行运动时,身体不适应运动量、运动强度、氧气消耗量等因素会导致疲惫感和体力消耗较快,从而更不愿意参与运动。

4.心理压力:有些人会因为体形等原因遭受到来自外界的歧视和嘲笑,这会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从而使得他们宁愿选择待在家里而不愿外出锻炼。

5.网络和社会文化因素:当前的社会和媒体往往把瘦作为美的象征,促使肥胖者产生身体不良自我评价的心理,以及害怕和羞愧的情绪,导致避免运动。

6.糟糕的生活习惯:肥胖者的生活习惯一般都较差, 包括饮食不健康、缺乏睡眠、多烟少运动等等。这些习惯无法给身体带来足够的能量,使他们更容易疲惫,从而更懒惰。

肥胖者运动心理问题的发生机制包括社会文化因素、个体心理、行为因素、物理因素和医学因素等多方面,这些因素在他们身上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种更复杂、更多元的因素系统。因此,针对肥胖人群的运动心理问题需要制定多方位的整合性解决方案,如提高心理素质、改变错误观念、建立正面的行为习惯、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方式等。

不愿运动,对身心健康危害大

1.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肥胖会使身体机能下降,血压、胆固醇、血糖等指标易超标,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严重时还会引发中风、冠心病等疾病。

2.加重情绪障碍:一些人会因为肥胖产生身体不适、外貌自卑等障碍,而心理健康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身体健康的恢复和预防。

3.导致职业和社交障碍:一些肥胖人群缺少自信和动力,使得他们在工作和社交领域的能力相比于正常体型的人要差一些,有时不仅影响到个人的心态,而且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和事业。

4.促使忧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缺少运动和自信,容易产生忧郁症、焦虑症等问题,从而使得身体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

因此,了解和预防肥胖的运动心理对于个人身心健康均有重要意义,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和行动。

肥胖者运动心理的干预评估

1.目标制定:制定清晰具体的目标,如减重5公斤、每周进行3次体育锻炼、保持健康饮食等,以便衡量干预效果。

2.干预措施: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干预措施,如心理治疗、运动指导、饮食控制等,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3.干预时间:针对不同的干预措施,需要制定不同的时间,如心理治疗需要多次会诊、运动指导需要持续几个月等。

4.干预效果评估:及时评估干预效果,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报告,以评估干预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

5.费用和收益评估:评估干预所需的费用和所带来的收益,衡量干预是否经济和可行。

在干预评估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干预的措施和具体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以确保干预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需要充分考虑身体和心理状况,尽可能量身定制干预方案,以尽量减少干预方式的负面影响。

肥胖者运动心理障碍的应对措施

1.积极的心理干预:通过健康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治疗、运动行为干预等方式来帮助患者改善病情、恢复身心健康。

2.采取科学的饮食控制措施:通过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等高卡路里食品消耗,增加蔬果、全谷类、蛋白质等食物的摄入,合理饮食以达到减肥效果。

3.适量锻炼:锻炼是有效的减肥方法,能够减少体内脂肪、改善体能和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建议从适当的运动强度和时间开始,逐渐加强锻炼强度和时间。

4.积极参与有益的社交和个人活动:参加有意义的社交和个人活动,能够减轻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提高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水平。

5.合理安排休息和工作时间:养成合理的作息规律,减轻生活和工作压力,有助于身体休息和恢复,降低发生运动心理障碍的风险。

应对肥胖者的运动心理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情绪干预、科学饮食、适量锻炼、参与社交活动、合理安排休息等。同时,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制定具体的应对方案,跟进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及时调整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500斤小伙胖到半年没下床!关于肥胖 医生这么说

“我要减肥”是现在不少人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前段时间,在广东阳江就有一名小伙子,胖到生活不能自理,甚至还因肥胖危及到了生命,这该怎么办呢?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管理中心主任 陈笑梅:这名“胖友”给我打电话求救,说他已经四五百斤重,上不了秤,腰以下完全动不了,希望我们能来救救他。

在众人的合力下,这名“肥胖”的男子被送上了救护车,从阳江前往广州接受治疗。

记者在医院看到了他。他叫小龙,今年35岁。家人说,两年前,小龙的体重是380斤,现在的重量就不得而知了,因为他已经有半年没下过床,生活上几乎完全无法自理。

小龙的姐姐 陈女士:他一直都胖的,但是去年更胖了,脚痛走不了,就一直胖下去了,连上楼都上不了,我们都很担心他,爸爸都担心死了,每天都哭。小龙说,自己也曾试过减肥,虽然成功过,但后来又反弹了。

患者 小龙:那时工作比较累,要搬货,出汗,自然就瘦了。从武汉回来后,就不干什么重活累活了,慢慢又反弹了。

入院之后,医生初步检查发现,小龙不止是肥胖,而且出现了心衰。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管理中心医生 陈文辉:目前他可能有500斤了。结合他的情况,可能心脏损害达到4级了,4级是最严重的情况,表现就是双下肢水肿,其实全身组织都有水肿,睡觉基本靠口呼吸 ,严重睡眠打鼾,睡眠会引发肥胖猝死。

按常规,小龙要接受缩胃手术治疗,但是因为他体重太大,心肺功能太差,医院暂时只能先保守治疗,稳定他的各项指标。患者 小龙:吃饭一顿就一碗饭加一点菜,但是没有理由会这样啊,我也没想到,我喝水都会肥。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管理中心医生 陈文辉:他说三餐吃得并不多,但是他平时会喜欢吃零食,基本没有运动。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小龙肥胖呢?医生说,因为小龙体型过大,各项仪器检查都很难进行,所以还不是十分清楚。医生还提醒,如果家族有肥胖史,作息和饮食又不规律的人群,要尤其注意。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管理中心医生 陈文辉:衡量身体的肥胖程度,最常用的就是BMI指数,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中国成年人大于25就是超重了,大于28就属于肥胖了。

新晚报综合GRT今日一线、西湖之声

得了高血压,就不敢健身了?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新华网携手北京小汤山医院有氧运动中心主任牛国卫,带来“老牛说健身”系列科普短视频,本期介绍高血压患者健身时要注意什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牛国卫表示,导致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良生活方式是重要原因之一,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吃得多,动得少,导致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指数正常人的三到四倍。而我国成年人目前超重肥胖率超过50%。这恰恰是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如果高血压病人能够科学的参加健身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减轻体重,将对高血压病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同样没有发生高血压病的人,积极参加健身运动,能够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病。

牛国卫说,对于高血压前期状态和高血压病人来说,在结束锻炼之后,多数人会经历一种叫做运动后血压下降的现象,其降压效果可持续22到24小时,最理想的运动是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这种强度的有氧运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10到20个毫米汞柱和6到10个毫米汞柱。运动时应达到有效的目标心率区间,比如一位60岁的朋友,他的最大心率是220—60=160,160乘以65%-80%,他的目标心率区间就是104到128之间,最为有效。

高血压患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牛国卫说,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运动项目非常广泛,包括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及增强肌肉力量的运动等方式,如跑步、快走、游泳、打球、骑自行车、踢毽子、广场舞、健身操、太极拳等活动。伸展运动要以静态伸展运动为主,即将肌肉伸展至出现明显阻力且有轻微的拉伸感,停留30到60秒的时间,运动前后都要进行静态牵拉运动,能够很好的帮助高血压患者消除运动后的疲劳,并能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适当运动不仅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降低运动中血压和运动后安静血压,还可以使高血压病人群提高心肺耐力,降低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压患者通过规律的体力活动和运动可以减缓焦虑、抑郁,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加幸福感、工作、娱乐和活动的能力。

牛国卫提醒说,运动要循序渐进,如果高血压患者血压超过150/90mmHg以上,最好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防止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刘映)

来源: 新华网

上一篇: 因肥胖症死亡(肥胖导致的死亡率)
下一篇: 肥胖受美攻h(胖受是什么意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