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肥胖有影响吗(体检肥胖影响事业单位入职吗)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2025-02-03

文章目录:

肥胖导致的血脂异常显著增多,专家呼吁:血脂检测尽快纳入校园体检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我国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率高达20.3%到28.5%。”3月25日,《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提出,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从近几年门诊接诊情况来看,血脂异常的儿童显著增多,大多数是因为肥胖导致的。血脂高可能造成脂肪肝,肝功能障碍,还可能罹患心血管疾病。”上海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嫔通过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呼吁,血脂检测应尽快纳入到校园体检中。

3月24日,湖北省丹江口市疾控中心医务人员为丹江口市三官殿中心小学学生静脉采血。丹江口市三官殿中心小学 王平摄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许建成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近年来,我国各个地区均发现儿童及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不断升高,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呈现单独或联合升高。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22年发布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深圳市某区17所小学一年级部分班级约2900名儿童中,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23.6%、11.8%。

据半月谈此前报道,天津市2021年对7.2万名幼儿园大班儿童和9.1万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幼儿园大班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1.1%,血脂异常检出率为7.4%;小学二年级学生肥胖检出率为21.4%,血脂异常检出率为13.5%。

“脂质异常血症往往起病隐匿,多数患儿在诊断前无任何临床表现,部分患儿以皮肤黄瘤或偶然发现血脂异常而就诊,少部分患儿以反复胰腺炎为首发症状。”《儿童脂质异常血症诊治专家共识(2022)》中指出,由于儿童在9至11岁时血脂水平相对稳定,因此建议9至11岁儿童进行常规血脂筛查,每年监测血脂1次。

李嫔介绍,目前检出血脂异常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早筛。一般的血脂检测只需要囊括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几项,每人大致需要花费5元到10元。因而将血脂检测纳入校园体检中是可行且必要的。

“目前校园体检不常规检测血脂。血脂检测时,对学生的饮食、空腹时长等有较高要求,低年龄段儿童的依从性差,可能造成检测结果受到干扰。”许建成指出,血脂检测纳入校园体检应循序渐进,可以优先进行重点人群血脂检测。

责编:王卓

主编:田茹

校对:乔靖芳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儿童肥胖应定期检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儿童肥胖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难题。近年来,我国肥胖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单纯肥胖症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其中环境是主要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家庭生活方式和个人行为模式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儿童期肥胖影响青春期生长发育,其严重危害将累及内分泌代谢系统、呼吸系统、骨骼等,对心理、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并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儿童肥胖增加了儿童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超重学龄儿童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升高的可能性是同龄人的2.4—7.1倍。几乎一半的肥胖儿童有血脂异常,其中以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常见。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也更高。此外,肥胖儿童的血压超过本年龄段血压正常范围的风险增高1.79倍,肥胖儿童虽然在儿童期可能未患高血压,但在成年期患高血压的风险较高。

肥胖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自身形象受损无疑会影响自尊,产生消极情绪和回避社交活动,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率更高。肥胖儿童易发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包括厌恶、情绪易激、易分心、反应阈值低、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不合群、不快乐和不满足感、社会适应能力差等。

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胖到什么程度需要去看病?是不是要到重度肥胖或者影响发育了才需要看病?还是只要超重肥胖就必须去医院就诊?

实际上,并非所有相同程度肥胖的个体都具有相同的心血管代谢风险,儿童体重和代谢状态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部分儿童在青春期肥胖程度会出现减轻或缓解。如今肥胖筛查方式由过去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低分型转变为根据代谢的异常来进行分型,可以将儿童青少年肥胖分为代谢健康型肥胖、代谢异常型肥胖以及体重正常的代谢性肥胖。代谢异常型肥胖指在肥胖的基础上合并至少一项代谢异常,异常因素包括血压升高、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及存在胰岛素抵抗,这是儿童期肥胖治疗的关键点。

建议对所有儿童青少年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定期检查身高、体重,使儿童青少年在合理的生长速率上成长。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采用不同的肥胖筛查策略。

6—10岁的儿童发现肥胖,由保健医生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筛查有无生活方式或心理、睡眠等因素引起的肥胖或超重,由保健医生定期监测肥胖程度,及时教育和提醒家长纠正这些不良因素。如存在患儿伴随智力发育异常、先天畸形、生长发育迟缓、头疼、视野缺损、黑棘皮、紫纹、矮小、后发际低、颈蹼、第二性征发育异常等表现或肥胖程度持续快速增加,建议到医院就诊,筛查继发性肥胖。

10—18岁的儿童青少年体重持续超标,建议筛查代谢异常型肥胖。出现代谢异常,成年后出现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高。要到医疗机构检查血脂、血糖、血压,尽早发现相应的异常,积极治疗,并至少每年复查1次。

有一些儿童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遗传综合征,肥胖往往是其症状之一,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例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小胖威利综合征等,尽管发病率不高,只占到儿童肥胖的3%—5%,但是由于危害大,应当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作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1日 19 版)

孩子入园体检时被医生诊断为超重或肥胖,怎么办?来看专业解答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入园体检时间。体检时一些孩子被医生诊断为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是什么概念?对孩子有哪些危害?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今天,就让静安区妇幼保健所的医生从专业角度为家长们解读。

什么是超重和肥胖

如果身高(身长)别体重(或年龄的BMI)≥中位数加1个标准差,但<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属于超重;如果身高(身长)别体重(或年龄的BMI)≥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属于肥胖。

可见,超重和肥胖是指儿童体重和身高(身长)的比例超出了一定范围。

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原因

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

运动量不足及行为偏差(外出就餐或吃外卖过多、看屏幕时间过长、睡眠不足等);

遗传因素,父母一方或双方肥胖,孩子的超重、肥胖发生率明显增加。

超重和肥胖对儿童的危害

健康的体重非常重要,因为超重或肥胖可能对儿童身体的多个系统造成损害:

●心血管系统:高血压、血脂异常、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代谢综合征

●内分泌系统: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性早熟、女孩多囊卵巢综合症

●呼吸系统: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

●消化系统:脂肪肝

●心理问题:自卑、胆怯、孤独

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01 体重、身长(身高)管理:

定期监测体重和身长(身高),≥2岁儿童的身高每增加5厘米,在原有体重基础上体重增长要少于2kg。

02 饮食管理(控制肥胖的关键)

控制高热量食物摄入,少吃煎炸以及快餐等高能量食品。推荐低脂肪、低糖类和高蛋白、高微量营养素、适量纤维素食谱。

树立健康的饮食行为理念,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避免不吃早餐或晚餐过饱,不吃夜宵、少吃零食、减慢进餐速度、细嚼慢咽、减少外出就餐次数及外买食物次数,家长避免把不健康食物带回家。

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建议调整用餐顺序,餐前先喝汤,以素汤为主,增加饱腹感,避免过食。

03 适当运动

限制孩子观看屏幕的时间(电视及其他电子产品),避免2岁以下儿童看电视,2-6岁儿童每日观看屏幕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

学龄前儿童在全天内各类型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如快走、跑步、球类、游泳等。运动要循序渐进,活动量以运动后轻松愉快、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04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避免过分严格地限制某些食物,如儿童特别喜爱的,可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适当给予。

鼓励儿童多参加集体活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

全家共同参与,共同改变饮食、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而不仅仅针对儿童一个人。

控制体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逐渐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长期保持健康的家庭饮食和行为习惯,

才能达到有效干预。

上一篇: 女宝肥胖症(小女孩肥胖会引起早发育吗)
下一篇: 去肥胖纹药膏手(肥胖纹的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