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 花露水(花露水真的可以去掉狐臭吗)
40
2025-01-23
狐臭的中医药治疗
亲爱的读者们,欢迎来到我的健康频道!今天,我将聚焦一个让许多人感到困扰的问题——狐臭,并深入了解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能对狐臭及其中医药治疗方法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一、狐臭是什么?
狐臭,也被称为腋臭或腋气,是一种因腋下大汗腺分泌异常而产生的特殊难闻气味。狐臭虽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问题。现代医学认为,狐臭是由于大汗腺分泌的有机物在皮肤表面细菌的作用下,降解为短链脂肪酸、硫化物和氨等产物而产生的臭味。
狐臭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通常在青春期最为明显,老年期则有所减轻或消失。除了腋下,少数患者的外阴、肛门和乳晕等部位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症状。此外,狐臭患者常伴有色汗(以黄色多见)和外耳道耵聍(俗称“油耳”)等现象。
二、中医药对狐臭的认识
中医药对狐臭的认识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的记载。传统中医认为,狐臭的产生与先天禀赋和湿热内蕴密切相关。
1. 先天禀赋
中医认为,狐臭多禀承于父母,秽浊之气由腋下而出。这与现代医学中狐臭具有遗传倾向的观点不谋而合。
2. 湿热内蕴
湿热之邪内蕴是腋臭产生的基本病机。这种湿热可能是由于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炽热之品,或素体多汗、天气闷热、久不洗浴等原因导致的。湿热邪气郁于腋下,浊气随毛孔而出,外散于体表,形成腋臭之症。
三、中医药治疗狐臭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狐臭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内服中药、外用中药以及针灸等。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药治疗狐臭的方法。
1.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用于治疗表虚风湿证。然而,有医家发现该方对狐臭也有较好的疗效。防己黄芪汤的组成包括防己、黄芪、炒白术、甘草、生姜和大枣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加减其他药物,如茅术、车前子、茯苓皮等。
典型病例:
孙某,女,24岁,学生。自青春期以来,一直饱受狐臭困扰。使用多种西药和外用产品均未见效。后就诊于中医,采用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经过两个月的连续服药,狐臭症状完全消失,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2.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同样出自《金匮要略》,原方用于治疗黄汗病。然而,有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该方对狐臭也有显著的疗效。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的组成包括黄芪、芍药、桂枝和苦酒(即米醋)等。
机理探析:
狐臭与黄汗虽然病理表现不同,但它们的产生都离不开“湿热”二字。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通过益气祛湿、调和营卫、泄营中郁热等作用,使湿热得以清除,狐臭自然得以缓解。
3. 中药外用方
中医药治疗狐臭的外用方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一些古方验方。这些外用方通常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杀虫解毒等功效。
七物祛臭散:
该方出自《丹溪心法》,由皂角、紫硇砂、密陀僧、明矾、铜青、白附子和辰砂等药物组成。使用时,先以皂角水煎洗腋下,然后敷上混合药粉,用纱布包好。每晚使用一次,连续数日即可见效。
典型病例:
张某,女,23岁。自青春期以来,腋下一直有明显的臭味。曾尝试多种方法治疗,但均未见效。后就诊于中医,采用七物祛臭散外用治疗。经过十天的连续使用,狐臭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4. 中药古验方(腋馥康)
腋馥康是一种中药古验方,由麻黄、麝香等药物组成。该方通过发表、开窍、祛污、辟秽等作用,使大汗腺敞开分泌之门,促使汗液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狐臭的目的。
临床观察:
一项针对982例狐臭患者的临床观察显示,使用腋馥康治疗一周的显效率可达20%,两周达45%,三周后可达91%。且该方在使用过程中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患者普遍乐于接受。
5. 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在治疗狐臭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针灸治疗狐臭通常选取任脉和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如气海、太冲、大敦等。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祛除湿热,从而达到治疗狐臭的目的。
典型病例:
李某,男,32岁。因嵌顿性疝气就诊于中医针灸科。在治疗疝气的同时,医生发现其伴有狐臭症状。遂在针灸治疗疝气的基础上,加刺气海、太冲等穴位。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李某的疝气症状得到缓解,狐臭症状也明显减轻。
四、中医药治疗狐臭的优势
相比于现代医学的手术和药物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狐臭具有独特的优势。
1. 安全性高
中医药治疗狐臭通常采用天然草药和针灸等非侵入性疗法,因此安全性较高。相比之下,手术治疗狐臭虽然效果显著,但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而药物治疗则可能引发过敏和耐药等问题。
2. 标本兼治
中医药治疗狐臭注重整体调节和个体差异,通过辨证施治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相比之下,现代医学的手术和药物治疗方法往往只针对症状进行干预,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 复发率低
中医药治疗狐臭的复发率相对较低。这得益于中医药的整体调节和个体差异的关注。相比之下,现代医学的手术和药物治疗方法由于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复发率较高。
五、如何预防狐臭?
除了积极治疗外,预防狐臭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预防狐臭的方法:
1.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腋下干燥清洁是预防狐臭的关键。建议每天用温水清洗腋下,并勤换衣物和内衣。
2. 调整饮食
避免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炽热之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此外,多喝水也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汗液排出。
3. 保持良好心态
情绪波动也可能导致狐臭症状加重。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稳定对于预防狐臭也非常重要。
4. 避免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大量出汗和狐臭症状加重。因此,在天气炎热或剧烈运动后,应及时清洗腋下并更换衣物。
六、结语
狐臭虽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狐臭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通过内服中药、外用中药以及针灸等方法,中医药可以有效地缓解狐臭症状并降低复发率。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预防狐臭的发生,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调整饮食和心态等方法来降低患病风险。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狐臭及其中医药治疗方法,并为你的健康生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如果你对中医药或其他健康话题感兴趣,请继续关注我的健康频道!
冰片酒精溶液治狐臭本病是由于肢窝在出汗后所产生的一种异常的臭味,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有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俗称“狐臭”。情绪激动或食刺激性食物均可使汗液分泌增多,汗液不易蒸发和未能及时清洗,皮肤表面的角蛋白和脂质,因被浸渍,易被皮肤寄生菌分解,而产生异臭味。
[组成与用法]
冰片3g,50%酒精20ml
将冰片置于酒精中,让其自行溶解(注意密封)。用时先将腋部用温肥皂水洗净擦干,再将上药涂搽于腋部即可。10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1-2个疗程即可。
[功效与适应证]
此方为《湖南医药杂志》(1977年第3期)所介绍
功能活血通络、解毒除臭,适用于狐臭。
——霍毅、霍筱薇《霍列五效验单方》
@头条健康 @杏林百汇
〔丹〕肝木气实,肝火盛而胁痛者,当归龙荟丸,为泻肝火要药。胁痛甚者,用生姜自然汁,吞下龙荟丸,以肝火盛也。(龙荟丸方见“治法门肝实条”)
经云:肝气实则怒。又云:肝痛者,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龙荟丸治肝实胁痛,其人气收者,善怒是也。甚则用姜汁吞下。经云:风木淫胜,治以辛凉是也。
寿四郎右胁痛,小便赤少,脉少弦不数,此内有陈久积痰饮,因外感风寒所遏,不能宣散,所以作痛。与龙荟丸三十五粒,保和丸三十粒,细嚼姜片,以热汤下,服后胁痛已安,小便尚赤少,再与:
白术(三钱) 陈皮 芍药(各二钱) 木通(一钱半) 条芩(一钱) 甘草(五分)
上姜三片,煎热饮之。
一妇人脾疼,带胁痛,口微干,问已多年。时尚秋,用二陈汤加川芎、干葛、青皮、木通,下芦荟丸二十粒。
章张郎气痛,自右肋时作时止,脉沉而弦,小便时有赤色,吞酸,喜呕,出食,此湿痰在脾肺间,所以肝善乘之。小柴胡汤去黄芩,加川芎、白术、木通、芍药、滑石、生姜煎汤,下保和丸三十五粒。
一妇人气晕,两胁胸背皆痛,口干。
青皮 半夏(五钱) 白术 黄芩 川芎(三钱) 木通(二钱半) 陈皮(二钱) 桔梗(二钱) 甘草(炙,五分)
上分六帖,煎热服。又:胁下有食积一条扛起,加吴茱萸、炒黄连。
〔《本》〕治因惊伤肝,胁骨里疼痛不已,桂枝散。
枳壳(一两,小者) 桂枝(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
〔洁〕匀气散 专治胁痛。
山栀 熟地 茯苓 细辛 桂心 川芎(各等分)
上研为末,加羊脂煎服。
〔《本》〕治胁下疼痛不可忍,兼治肺弱,芎葛汤。
川芎 干葛 桂枝 细辛 枳壳 人参 芍药 麻黄 防风(各半两) 甘草(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日三服。有汗避风。
治胁下风气作块寒疝,发则连小腹痛凑心。其积属肝,在右胁下,故病发,则右胁手足头面昏痛,不思饮食。
干葛(一两) 麻黄(二分) 附子(一个) 川芎 防风 当归 枳实 芍药 桂枝 羌活 甘草(各四钱)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渣服,日三。有汗避风。
治胁痛如前,兼去手足枯悴,薏苡仁丸
薏苡仁(一两) 石斛(用细者,二钱) 附子(半两) 牛膝 生地黄(各三钱) 细辛 人参 枳壳 柏子仁 川芎 当归(各半两) 甘草 桃仁(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酒吞下,食前,日三服。丸子食前,煮散食后,相兼服为佳。治悲哀烦恼伤肝气,至两胁骨疼,筋脉紧,腰脚重滞,两股筋急,两胁牵痛,四肢不能举,渐至脊膂挛急。此药大治胁痛,枳壳煮散。
枳壳(四两,先煎) 细辛 桔梗 防风 川芎(各二两) 葛根(一两半) 甘草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枣同煎至七分,去渣,空心食前温服。
上肝虚胁痛,经所谓木不及,病中清,胠胁痛是也。中清,谓中有寒也。热实胁痛,当归龙荟丸是也。
〔仲〕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紧,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大黄(三钱) 附子(二枚,炮) 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更进一服。
〔垣〕神保丸 治心膈痛,腹痛血痛,肾气胁下痛,大便不通,气噎,宿食不消。
木香(二钱半) 胡椒(二钱半) 巴豆(十枚,去皮心膜,研) 干蝎(七枚)
上四味共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麻子大,亦用朱砂为衣。每服五丸,心膈痛,柿蒂灯心汤下;腹痛,柿蒂煨姜汤下;血痛,炒姜醋汤下;肾气胁下痛,茴香酒下;大便不通,蜜汤调槟榔末一钱下;气噎,木香汤下;宿食不消,茶酒任下。
许学士云:沈存中《良方》载:顷在建阳,医者王琪言,诸气唯膀胱胁下痛,最难治,谓神保丸能治之。熙宁中病项筋骨痛,诸医皆作风治之,数月不瘥,乃流入于背膂,又臂挛痛甚苦,意琪语有证,乃合服之,一服而瘥,再发又一服,立效。
〔洁〕煮黄丸 治胁下痃癖痛,如神。
〔丹〕控涎丹 治一身气痛及胁走痛。痰挟死血,加桃仁泥。凡胁痛有痰流注,二陈加南星、川芎、苍术。实者,控涎丹下之。
〔《本》〕治男子两胁疼痛,枳实散。
枳实(一两) 白芍药(炒) 雀脑芎 人参(各半两)
上细末。姜枣汤调二钱,酒亦得,食前,日三服。
〔东〕调中顺气丸 治三焦痞滞,水饮停积,胁下虚满,或时刺痛。
木香 白豆蔻(去壳) 青皮(炮) 京三棱(炮,各一两) 陈皮 大附子(各二两) 半夏(汤炮七次,一两) 缩砂(去壳) 槟榔 沉香(各半两)
上为末,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渐加六十丸,食后,陈皮汤送下。
沉香导气散 治一切气不升降,胁肋痞塞。
沉香(二钱半) 人参(五钱) 槟榔(二钱半) 白术 乌药 麦糵(炒) 神曲(炒) 紫苏叶 大腹皮(炒) 厚朴(制,各一两) 诃子皮(炮,半两) 香附(炮,一两半) 姜黄 橘红 甘草(各四两) 京三棱(二两) 广术(炮,四两) 益智(二两) 红花(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沸汤点服。
丹溪云:胁痛有死血者,桃仁、红花、川芎之类是也。若跌扑胁痛者,亦为污血流归胁下而痛,东垣复元活血汤之类是也。治法见攧扑伤损门。
运气胁痛者,乡境皆病胁痛也,其证有二:
其一,风木助肝气实而痛。经云:厥阴所至为胁痛。又云:厥阴在泉,风淫所胜,民病两胁,里急支满。又云: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风胜乃摇,候乃大温,其病胁痛,治以凉剂得痊也。
其二,燥金攻肝虚而痛。经云:少阳所至为胁痛。又云: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胁痛。又云:少阴司天,地乃燥,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又云:岁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中清,胠胁痛,治以温剂得痊也。
〔丹〕咳嗽胁痛方。二陈汤加南星,多香附、青皮、青黛、姜汁。
《内经》灸刺胁痛有三法:
其一取肝。经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善怒,取其经,厥阴与少阳。又云: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是也。
其二取胆络。经云:邪客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衣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其病不已,复刺如法是也。
其三取心。经云:心手少阴脉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视虚实热寒陷下,施补泻疾留灸之法也。
〔《集》〕胁痛:悬钟 窍阴(此二穴,左取右,右取左,窍阴出血妙) 外关 三里(此一穴正取)
又法:支沟 章门 中封 阳陵泉(治闪挫) 行间(泻肝怒气) 期门(治伤寒后胁痛)
治胁并胸痛不可忍:期门(四分) 章门(六分,灸七壮至七七壮) 行间 丘墟 涌泉
〔东〕胸胁痛:期门(沿皮三寸) 支沟 胆俞(沿皮半寸) 胸胁胀满痛:公孙 三里 太冲 三阴交 腰胁痛 环跳 至阴 太白 阳辅
〔《撮》〕胁肋痛:支沟(透间使,泻之,灸) 外关(透内关,如取支沟,不必再取外关)
〔《通》〕胁痛:阳陵泉
〔《甲》〕胁下支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腹中气胀,嗑嗑不嗜食,胁下痛,阴陵泉主之。
〔仲〕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灵》〕合腋张胁者肺下,肺下则居贲迫肺,善胁下痛。青色粗理者肝大,肝大则逼胃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
凡胁骨偏举者肝偏倾,肝偏倾则胁下痛。揭唇者脾高,脾高则䏚引季胁而痛。(俱见《本藏篇》)脾满气逆。(见“喘条”)
附:腋肿 腋臭
《内经》针灸刺腋肿,有二法:
其一取胆。经云:胆足少阳之脉所生病者,缺盆中肿痛,腋下肿是也。
其二取心。经云:心主手厥阴,是动则病,手心热,腋肿,皆视虚实寒热陷下,施补泻疾留灸也。
〔丹〕腋气神效方
密陀僧(一两) 白矾(七钱) 硇砂(少许)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先用皂角煎汤洗,后傅上。
又方
铜青 密陀僧 辰砂 白矾 硇砂 白附子
亦如前法搽之。
〔《本》〕治腋气。用夜明砂,不拘多少为末,用豆豉汁调涂,立效。
又方 以铜青好者,不以多少,米醋调成膏,先洗净腋下,用轻粉掺过,却使上件涂之,立效。
〔经〕治狐臭。用生姜涂腋下,绝根本。
〔《三因》〕治狐臭。大蜘蛛一个,以黄泥入少赤石脂,捣罗极细,入盐少许,杵为一窠,包藏蜘蛛在内,以火烧令通红,放冷剖开,将蜘蛛研细,临卧入轻粉一字,用酽醋调成膏,傅腋下。明日登厕,必泻下墨汁,臭秽不可闻,于远僻处倾埋之,免致染人。
〔《世》〕治腋气。先用刀削去腋毛净,用白定粉,水调搽傅患处,至过六七日夜后,次日早看腋下有一黑点,如针孔大,用笔点定,即用艾炷灸七枚,灸过攻心中痛,当用后药下之。
青木香 槟榔 丁香 檀香 麝香 大黄
上煎服,以下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