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患者术后护理(腋臭术后注意)
20
2025-02-24
在此分享一个治疗腋臭的验方。
【药物】辣椒2~3个。
【制法】将辣椒切成小段,放入瓶内,加入2%~2.5%的碘酊10毫升,密封摇荡,即成碘椒酊。
碘酊
【用法】将棉签饱蘸此药液充分搽擦腋窝,每天1~3次,一般连用7天可愈。
【主治】腋臭。
【疗效】解放军234医院用此方治疗腋臭患者256例,均治愈,治愈率达100%。
【来源】《新中医》1977年,第1期。
【按语】本方辣椒用“米椒”,一般长1~2厘米。如涂擦碘椒酊后腋窝辣痛太甚,可酌加碘酊稀释药液。
【验证】《新中医》1977年,第1期介绍“碘椒酊治疗腋臭”后,我们照方试用,皆获奇效。已治5例,全部治愈,且往往1次用药即见明显效果。在应用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不一定要用米椒,任何品种辣椒都能获效,且药液中辣椒要经常换,否则会降低疗效。搽药一般以一天2次为宜(上、下午各1次),少了影响疗效,多了辣疼太甚。
【病例】唐某某,女。患腋臭已十余年,常为该病难治愈而苦恼。试用本方治疗,涂1次臭减大半坚持治疗,迄今已痊愈。
【来源】《新中医》1977年 第5期。
说明:本文录自刘有缘医师所著的《一两味中药去顽疾》一书。此方安全高效,万一有不效者,亦无所害,值得推广,故录于此。
#大家健康超能团# @大家健康
本兔之前在澳洲的本土超市打过工,除了澳洲白人同事之外,还有不少同事来自其他国家,几乎涵盖了各个人种。因为干的工作是上货的体力活,跟其他同事一起工作的时间久了本兔就发现一个问题:除了我以外,其他同事体味普遍很重,就是中国人称之为狐臭的那种刺鼻味道。
之所以说是一起工作久了才发现,是因为大部分同事刚开始干活的时候都是香喷喷或者没有异味的状态(一个白人同事除外,他不干活的时候也是香飘十里,仿佛从来没洗过澡),但他们只要工作两三个小时大量出汗之后,那潜藏在香味下的浓重体味就再也掩盖不住。这种现象几乎发生在我之外的所有白人和南亚人同事身上,一度令我很是费解。
本兔的超市工作照
联想到曾经在国外公共交通工具上和体育馆中的多次刺鼻经历,本兔发现体味重(狐臭)在外国人身上应该是个普遍现象。而在中国,狐臭这种现象,甚至一度被当成一种顽疾来治疗,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曾经贴得满电线杆都是的治疗狐臭和XX的小广告,原因就是狐臭在中国人身上是个较小概率事件,小到被大家认为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其实,放在中国人群体中,有狐臭确实是“不正常”的,但如若放在全人类群体中,狐臭发生率超低的中国人群体才是真正的“不正常”。以至于不了解中国人的很多外国人,也认为中国人跟他们一样,普遍具有浓重的体味。
曾经被XX小广告支配的恐惧,升级成了莆X系医院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狐臭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人体的自然现象。
其实,每个人都是有体味的,只不过有轻有重,重的那些会产生强烈的刺鼻感,因其与狐狸肛门排出的气味相似,所以中国人俗称为狐臭。但是欧洲人可能觉得这种强烈体味与山羊的膻味较为相似,所以英语中的狐臭(Hircismus)一词来源于拉丁语 “Hircus”,意思是山羊(goat)。
狐臭的族群分布
在原始时期的人类族群中,狐臭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可以说当时的人类都有狐臭。因为在缺乏有效交流手段的时候,气味可以充当一个信息的载体,但当人类发展出语言之后,气味的交流作用就被逐渐弱化了,因为语言传递信息的能力比气味要强多了。此后,强烈的体味在人类社会普遍不被认为是一种令人愉快的气味。
根据调查,在当今世界的大部分人类族群中,狐臭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中国人却会认为这个破调查有问题,什么时候狐臭成为中国人的普遍特征了?
为什么中国人与外国人的狐臭认知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因为,中国人在人类的狐臭领域是一个“异类”。
来看一组数据:
黑人的狐臭发生率为99.5%(百里不挑一),白人的狐臭发生率约为90%(十仅存一),而中国人的狐臭发生率低于5%,北方汉族人的狐臭发生率更是低于1%。
黑色柱代表产生体臭的G型等位基因在各个族群中的发生频率
这组数据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遮盖体味的除臭剂(体香剂或体香露)这种物品在国外超市会摆满一整个货架,而在中国超市却难觅踪影。就像商人想把梳子卖给和尚一样,要求大部分消费者去消费一个不需要的物品,确实很难,因为绝大部分中国人没有这个需求,甚至都不知道有这种商品存在。
国外种类繁多的体香露常常占满一整排货架
为什么以中国人为主的东亚人体味轻,而其他族群的体味重呢?
人体出汗带出的分泌物被细菌分解所产生的气味,是人体体味的主要来源。人体有三种类型的汗腺:小汗腺,大汗腺和皮脂腺。人类从出生开始就存在小汗腺,而大汗腺和皮脂腺一般会在青春期时被激活。体味的产生,主要跟分泌浓稠汗液的大汗腺有关。
狐臭成因
因为基因突变,东亚人种的大汗腺普遍不发达,因此浓稠汗液分泌得较少,细菌分解汗液后体味也不明显;其他未发生基因突变的人种,大汗腺普遍发达,浓稠汗液分泌较多,这种浓稠汗液呈淡黄色,脂肪酸含量高,所以经皮肤表面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分解后产生的异味较为强烈。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体味大小跟后天的饮食结构也有关系,但是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汗腺发达与否,也就是先天因素才是主导。
为什么大汗腺有发达和不发达的区别?
因为在大约四万年前,迁徙中的东亚人种祖先的16号染色体上的ABCC11基因中的538位碱基发生了突变,突变导致了大汗腺分泌减少。可能因为出汗变少,更加适应寒冷气候,有遗传优势,所以经过4万年的自然选择,去除狐臭的突变基因在东亚范围内成为了主流,狐臭基因反而成了极少数。从此,中国人逃脱了终日生活在狐臭当中的日子,而其他人类族群至今仍在享受着鼻尖上的味道。于是其他族群痛定思痛,发明出了香水和体香露,并推广开来。
狐臭还能用于考古?
强烈的体味虽然无法令人欣赏,但是,在考古学家眼中,狐臭对研究人类族群迁徙还是十分有帮助的。借助分子人类学,科学家们通过分析ABCC11基因的突变在人类族群中的分布状况,可以追踪携带不同基因族群的迁徙。例如,16%的日本人有狐臭,有狐臭的人集中在日本的原住民阿伊努人中,而在和族中却不显著,这可能说明二者的不同起源。
有狐臭怎么办?
大部分外国人普遍有狐臭,但是外国并不是到处都能闻到狐臭,起码在发达国家不是。他们应对狐臭的有效方式就是常备体香露(deodorant),时不时就拿出来往腋下和大腿根喷一喷、抹一抹。虽然狐臭在中国人中发生频率不高,但是乘以庞大人数之后就发现强烈体味仍然困扰着不少人。所以,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正确地使用体香露。得益于信息通畅物流发达,体香露这种商品可以很轻松的在网上购买,勤洗澡、勤使用,可方便解除朋友们此方面的烦恼。
狐臭发生部位
另外,不要再听信各路来历不明的小广告忽悠你治疗狐臭了,狐臭就是一种自然的人体特征。严格来说人人都有体味,也即人人都有狐臭,大家平时所说的“没狐臭”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说法,其实只是体味比较淡而已,它和有狐臭并不是绝对的区别,没有人是完全没有体味的。有困扰的朋友,只要正确认识狐臭,处理方法得当,其实可以完全不影响到正常生活。
ABCC11基因突变的副作用
当然,看到这里的诸位“变种人”先别忙着笑出声,不要单纯的认为ABCC11基因突变是一个上天恩赐的天赋优势,别忘了,硬币是有两面的。
大汗腺可不仅仅分布在腋下胯下,还会分布在外耳道和乳晕。乳腺也是大汗腺的一种变体,乳腺发达与乳汁分泌成正相关,所以拥有狐臭的女性一般来说奶水更充足。因此,研究显示,在“变种人”云集的亚洲产妇中,奶水不足的发生率显著大于普遍狐臭的西方产妇,而奶水不足这口黑锅恰恰应该扣在去除狐臭的基因突变头上。
此外,ABCC11基因中的突变还与一个显著的人体特征有关:干性耳垢和油性耳垢(湿耳垢)。多数情况下,干性耳垢与体味轻呈正相关,油性耳垢与体味重呈正相关,但是,耳垢类型与体味轻重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
蓝色占比越高代表油性耳垢比例越大
大多数中国人掏耳朵都用挖耳勺,但是外国人不用挖耳勺而是用棉签。因为大部分中国人是干性耳垢,用耳勺挖着方便,而油性耳垢是黏黏湿湿的,不能用勺子挖,只能用棉签搅和一下沾出来。不过,无论干湿耳垢,一般医生都不建议使用棉花棒或挖耳勺清除耳垢,以免耳道造成损伤。
作为一个干性耳垢的华北人,本兔之前一直不理解为啥会有人用棉签掏耳朵,自从知道油性耳垢的存在,才终于明白了。同样的,外国人也大多都不知道干性耳垢的存在,他们大多还以为所有人都跟他们一样是耳朵咕嘟嘟的冒油,还可能一不小心就结成耳蜡。
小结
狐臭在国外是一种普遍的人体现象,原因是大汗腺发达导致分泌的浓稠汗液被细菌分解产生强烈刺鼻的气味。
中国人狐臭发生频率很低,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大汗腺不发达,所以体味很轻,但这个突变也造成了一定的副作用,就是奶水可能会不足。
不要听信小广告忽悠你治疗狐臭,狐臭不是病,完全可以通过合理使用体香露摆脱困扰。
欢迎关注"长老兔",带您了解这个世界更多有趣的一面!
文/陈鲁民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有人喜欢吃香喝辣,也有人如蝇逐臭;有人爱美如命,也有人嗜臭成瘾。
世间臭有多种,臭钱、臭名、臭事、臭毛病、臭习惯、臭味相投的朋友、臭不可闻的趣味等,不一而足。凡此种种,虽都冠以一个臭字,名声欠佳,常人唯恐避之不及,但也总有人逐臭不止,甘之若饴。他们美丑不辨,香臭不分,可能是味蕾有问题,或味觉神经发生变异,总之是一种病态。
有人追逐臭钱。罗马皇帝腰包里缺钱了,就突发奇想要开征厕所税。大臣纷纷反对说,这个税种名义太臭,影响不好。皇帝却不以为然,说“金钱没有臭味”。金钱确实没有臭味,但一过人的手,就可能会变得臭气熏天。《悔逸斋笔乘》记,清末的银库库兵,每月都要搬运银两,为了防止夹带私藏,库兵进出银库要赤身裸体。然而库兵也有“高招”——把银块藏于肛门之中。银锭都是各地铸造,银库兵最爱夹带的是圆润、光滑、无棱角的江西锭,夹起来不痛苦又能多塞。因此,一些饭店老板公开拒收江西锭,说那可能是库兵夹出来的臭钱。由此联想到,世间那些贪官、奸商捞的赃钱,来路不明,手段下作,何尝不也是臭不可闻。
有人追逐臭名。东晋权臣桓温就说过一句名言: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历朝历代都有些名利熏心之徒,为了出名不择手段,只要能出名,什么坏事、丑事都能干出来,不怕臭名远扬,不怕千人所指。古希腊有个人急于出名,想尽办法,都不奏效,最后生出一计,公然烧毁了希腊最伟大的神庙。本想一举成名,可是,大家约定,就是不让他出名,谁也不在任何著述中提他的名字,让他的阴谋落空。可见,就是想遗臭万年也没那么容易。
有人追逐臭友。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妖怪找小鬼,君子交好人。人说“秦桧还有三个朋友”,他们臭味相投,沆瀣一气,策划于密室,苟且于暗中,杀大将岳飞,以莫须有罪名制造冤案。“四人帮”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整人不遗余力,挑事唯恐不大,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倒台的“大老虎”也有一帮狐朋狗友,钩挂串联,祸国殃民。还有很多酒肉朋友,一起吃吃喝喝,一块灯红酒绿,甚至一起违法犯罪,成了黑恶势力。
有人追逐臭情趣。《南史·刘穆之传》记:“南朝人刘邕性喜食痂,感其味似食鳆鱼。一日,邕拜望正患疮疾之友孟灵休,见床上颇多落痂,辄取而食之。邕命所属南康郡之二百多名官吏,不论有无罪愆,每人须轮番挨鞭,致伤以成痂,供其食用也。”这种人实在叫人恶心,但他自己却感觉良好,鲁迅先生曾讽刺说在那些逐臭者眼里,“红肿之处,艳若桃李,溃烂之时,美如乳酪”。楚怀王有狐臭,其他妃嫔都无法忍受,能躲就躲,唯独妃子郑袖好这一口,很享受这个味道,整天和楚怀王黏在一起,夺得专宠,一手遮天。后来更是公然干涉朝政,收受贿赂,勾结靳尚,陷害屈原,放走张仪,成了臭名昭著的败国尤物。
宽容一点说,若逐臭者只是自得其乐,自我消化,自我吸收,就像滚粪球的屎壳郎,倒也无关紧要。问题是,逐臭者像传播疾病的苍蝇,时时都在侵害他人,污秽社会,误国害民。或为追逐臭钱,弄虚作假,坑蒙拐骗,贪赃枉法,以权谋私;或为追逐臭名,伤风败俗,欺世盗名,丑闻不断,劣迹斑斑;或为追逐丑事、臭趣,不讲廉耻,不顾颜面,行为乖戾,丑态百出……不妨对其提醒一句,逐臭固然是你的自由,但也是一种顽疾,倘若任其发展,不仅恶臭难闻,人难接近,早晚更会病发不治。